对牛弹琴这个成语想必是大家已经很熟悉了,我们对一个人苦口婆心的劝解后,那人仍然固执己见时我们往往就会说:“简直就是在对牛弹琴。”

对牛弹琴如今常用的意思是:“对一个不明事理的人讲道理,到头来白费口舌。同时也讽刺人说话不考虑对象。”

对牛弹琴这个典故最早的描述则要追溯到汉朝时期,汉朝的牟融在他的作品《理惑论》曾有提到: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枚。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对牛弹琴的意思是说(对牛弹琴尽然是褒义词)(1)


据说古时候有位弹琴大师名叫公明仪,他的琴艺高超,他弹出的曲子余音袅袅、绕梁三日、不绝如缕,听过他弹琴的人都赞不绝口、广为称颂。

这一天公明仪带着琴去访友,路过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公明仪见此地花草遍野,令人心旷神怡,而不远处有一头牛正在吃草,于是便想为这头牛弹奏一曲。

想罢公明仪便寻了一佳处,坐下后便开始对着吃草的牛抚弦弄琴,为其弹奏了一首《清角》。曲声则是泉水叮咚、高山流水,与周边的景色可谓是相得益彰。

一曲作罢之后,那牛没有任何反应仍然在那里自顾自的吃着草。公明仪见此之后便十分的失望,真谓是对牛弹琴!

这便是普遍知道的对牛弹琴的故事,但是这个故事并没有因此结束。故事的后半部分则是:

"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对牛弹琴的意思是说(对牛弹琴尽然是褒义词)(2)

公明仪转念一想牛之所以没有反应的原因可能在我而非在牛,自己以人的思考方式来思考牛,故此牛不能听懂自己的琴音。

于是公明仪便重新开始拨弄琴弦,琴发出"嗡嗡"、"哞哞"的声音,似蚊虫,又似牛虻叫。果然牛便不吃草了,抬起头、摇动尾巴、竖起耳朵,然后来回不安地走动着听公明仪弹奏。

这便是对牛弹琴的全部内容,因此对牛弹琴的原本寓意是告诉人们要懂得及时的变化,找准目标行事,同时对人处事要学会圆滑,因人制宜、因事制宜。而后来随着人们的传颂,人们大多只记得故事的前半部分,而忽略了故事最主要的部分。正如鲁迅先生说的那句话"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同样的道理从古至今人们常常使用对牛弹琴来讥讽这个人说话浪费口舌,而不顾对象是谁,也因此而渐渐淡忘了原本的寓意,对牛弹琴也就成了贬义词。

对牛弹琴的意思是说(对牛弹琴尽然是褒义词)(3)


所以说对牛弹琴严格来讲可以说是褒义词,亦可是贬义词,但是如果读者你是学生的话,在考试时最好还是把对牛弹琴当做贬义词来使用。当然如果你将这个故事作为茶余饭后的闲谈之资,倒也不失为一个展现你的文学底蕴见识的好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