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心脏长在胸腔的左侧,心脏长在右侧的,医学上称为“右位心”。这种情况很少见,据统计,大约只有十万分之一的概率。因此“右位心”患者一旦同时患有心脏疾病,将会极大的增加外科手术和导管手术的救治难度,从而影响救治的成功率。近日,区人民医院就成功抢救了一例“右位心” 急性心肌梗死的罕见病例。
正常位(左)、右位心(右)CT照片
近日,75岁的张先生(化名)因持续两个多小时胸口剧痛来区人民医院就诊,来院时张先生已经出现胸闷、憋气伴濒死感。接诊后,急诊医学科护士立即为张先生进行心电图检查,检查结果提示他为“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发病急、死亡率极高,若不及时治疗,张先生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急诊医学科姜林医生立即将相关情况报至医院胸痛中心,请心血管内科专家会诊。在区人民医院集团党委副书记、院长、心血管内科专家、主任医师张文勇的指导下,心血管内科薛斌副主任、杜海林副主任和陈涛副主任根据张先生症状,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在征得张先生及其家属同意后,由陈涛副主任主刀,杜海林副主任协作为其进行急诊冠脉介入手术。
张先生手术前心电图
胸痛中心专家为张先生线上会诊
不料,手术刚开始,经皮冠状动脉造影就提示张先生是罕见的“镜像右位心”,心脏位置与常人相反,这意味着手术走向、操作都需要反向进行,这无疑极大的增加了手术的难度,不仅考验手术团队的协作能力,也挑战着他们的技术水平。但心血管内科两位专家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迅速为张先生开通了闭塞血管,成功完成了手术,术后张先生恢复良好。
闭塞血管开通前(左)、开通后(右)对比图
张先生手术后心电图
从张先生进入医院大门至介入手术球囊打通血管的时间(D-to-B,又称为门球时间)仅用时75分钟,比国际标准时间90分钟缩短了15分钟。此次成功抢救罕见“右位心”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得益于胸痛中心的快速反应和多学科的联合协作,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患者开通生命线,打通“救命高速公路”。随着胸痛中心技术的发展成熟,复杂疑难的病变在本地就能得到可靠高效的救治,这类高难度介入手术在区人民医院已能成熟开展。
近年来,借助市二医院托管优势,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已经成为一个实力雄厚、不断探索新技术的成都市医学重点专科,也是全区唯一的国家标准化房颤中心和高血压达标中心,目前正积极创建四川省重点专科及国家胸痛中心。科室率先在成都北部区域开展了心脏介入手术,不断弥补成都北部区域技术空白,已常规开展复杂冠脉介入、复杂心律失常消融、复杂心脏起搏器植入、先心病封堵等治疗。科室依托创建国家胸痛中心的契机,不断提升技术能力,让患者足不出区就能享受到高端的心血管疾病治疗技术。今后心血管内科将不断提高急救和专业诊疗水平,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心血管内科专家团队
供稿:青白江区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