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势内功太极拳,来自前辈传承,势势葵心全用意,体现了阴阳互济、平衡流通的太极思维,是进入心性太极拳的门户拳、纲领拳、思维拳、反者道之动的拳、见相破相之筑基拳。

十三势内功太极拳,简称内功太极拳,又名神意气太极拳,是从汪永泉、魏树人所传的杨键候秘传内功太极拳(杨氏太极拳老六路)89势、37势转化过来的,以适应当代忙碌人士身心康养之需——内功心法,除保留原滋原味的内功心法外,还把中医内证体察学(导引术)、太极组场、道家混元气的炼法融合到一体。

前辈讲:有形有象的招势招法为阳;无形无象的神意气为阴。神意气之阴和形体之阳的互动,是衡量于学练太极拳者能否掌握太极拳内涵的关窍。

这里,意为阳(火);气为阴(水气)。等功夫长进了,则阴阳的属性就会产生变化,比如,“阶及神明”阶段的是神为何?神为纯阳。

神意气(无形无相)与形体(有形有相)组成了一种互生互动的有无相生的平衡,如何实现?

通过十三势内功太极拳的锤炼,让所积攒的神意气(无形)之阴和皮肉筋脉骨(形体)之阳就有了力量,物质基础雄厚了,就会改变上层建筑(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从而“想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此后,去学练心性太极拳,方能水到渠成了。

十三势内功太极拳,通过内功心法,催动内外之气,形成 “意在先、内气外气催动姿势”的势,这种势,以“得意忘形”的方式,来实现“气遍周身不稍滞”。

最好的太极拳十三势(十三势内功太极拳)(1)

内里乾坤,内里山水

十三势内功太极拳,内求本具,发挥人体之良能——神意气的功能、功能,因此,称之为内功太极拳。在套路中,基本上没有抬腿、分腿等动作。

抬腿、分腿等动作,从养生角度看,气——能量敷布全身时,会出现断续的现象——无有断续、无有凹凸,才更符合太极拳论的要求。当代人体虚气虚等亚健康状况的改善,有很好的补充作用;此外,练时,以松、稳、慢、匀为行拳特点,运动量大而消耗量极少,练一遍15—20分钟,还能快速的补充能量和消耗掉的体能,因此,对当代人快节奏、忙碌的生活,是一种很好的调济——快由慢来调济,紧张由放松来调济,能量消耗由能量补充来调济。

十三势内功太极拳,在拳架套路中,完整披露了古传太极拳所有的内在要领和心法,如身如钟鼎、三道气圈(圈内打拳)、通透全身、一身备五弓、空四稍、意识打拳(意在形先、意领形随,意气不二,以意囊括气)、空濛之气、浩然正气、混元之气的混融,这是没有被篡改过的中国式太极拳,是中国人的思维锻造的智慧拳,体现了“太虚即气”“心为太极”的重要思想。

本体暨工夫、外相与内核为一,通过学练此拳,对于为什么中国人编创的太极拳,为什么要松、稳、慢、匀着练拳,会有与众不同的认知。

最好的太极拳十三势(十三势内功太极拳)(2)

太极拳,龙凤呈祥之拳

十三势内功太极拳,不算起势和收势,其图谱如下——

无极势;

起势;

第一路——揽雀尾、单鞭、白鹤亮翅、搂膝拗步、手挥琵琶;

第二路——倒撵猴、白蛇吐信;

第三路——抱虎归山、云手;

第四路——高探马;

第五路——肘底看锤;

第六路——卸步搬拦捶、如封似闭。

收势;

无极势。

最好的太极拳十三势(十三势内功太极拳)(3)

练太极拳,从每一个清晨开始

(久居深圳,人们忙碌,教授太极拳,要求快捷高效为主,然快捷高效,不等于偷工减料,所以,就贡献了此十三势太极拳,以帮助当代忙碌的人士,更好的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