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三国·谈天说地·第235期 文/无常奉天玉 插图/东方夜未眠)
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难得知,虽然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号称有七分真,仅有三分假,实际上却与真实历史,差距颇大。因为作者在其中掺杂了大量的个人感情,所以其中很多人物的能力、才干、生平甚至结局,都发生了改变。更令人惊奇的是,有些人的性格、人口,甚至长相等,也被作者改得面目全非,不复原本模样。其中一部分人,本该承受骂名,却被洗白成了无数少女心目中的男神,例如马超;还有一部分人则没有这么幸运,他们被罗贯中黑的体无完肤,甚至被骂千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为《三国演义》中,最黑的最惨的十人正名。
十、张飞
曹仁,字子孝,是曹操的族弟,也是曹操麾下最受倚重的大将之一。在演义中,他能力实在有限,在战场上的表现,一向是输多胜少——徐庶、诸葛亮、周瑜、关羽、朱桓都曾使他大败。可是在真实历史上,他的形象并没有这么不堪,相反,他擅守能攻,还非常骁勇。随曹操征袁术、陶谦、吕布,他都曾立下不少大功,赤壁之后,他奉命守江陵,在周瑜和刘备的联合攻击之下,他足足守了一年之久。说起个人武艺,他则曾率数十骑,在江东几千兵马中杀进杀出,获“飞人”之称。
《三国演义》除了贬低他的实力之外,还对他的人品进行了贬低,例如祢衡曾说“曹子孝是要钱太过”,有说他贪污之性之嫌,然而真实历史上,贪赃枉法之人并非曹仁,而是曹洪。
八、汉献帝
著名作家马伯庸曾说,如果穿越成一个末代皇帝,去改变历史,最没有机会翻盘的便是汉献帝,因为他几乎已经做到了极致。年仅十五岁时,被控为傀儡的他,想要开仓赈灾,有官员贪污,他一眼看破,将其揪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他与曹操摊牌,说如果你想辅佐我,我不会亏待你,如果你不想,可以直接将我废掉,吓得曹操不敢上朝;之后他也曾发动了衣带诏事件,等等。只不过,他终究还是没有斗到曹操罢了。可是在演义中,他却非常的窝囊,两次想要反抗曹操,在事败之后,都牺牲了自己嫔妃和皇后抵罪,自己苟且偷生。他的魄力,他的谋略,却一点都没有展现。
七、王朗
王朗,本名王严,是汉末重臣,曹魏建立之后,官至司空。他是一个经学家,不管是能力还是人品,都能得到世人的认可,可以说是德高望重之辈。而且终其一生,他都没有与诸葛亮见面的机会。然而在《三国演义》中,他却先是夸下海口,声称要劝降诸葛亮,结果到了阵前,却被诸葛亮生生骂死。直到如今“诸葛亮骂死王朗”还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可以说,王朗被黑的相当惨了。
六、鲁肃
鲁肃,字子敬,是江东继周瑜之后的又一任大都督。在演义中,他一直是一个和事佬的身份,而且非常的“天真”,在借荆州一事上,被诸葛亮忽悠了一通,回归东吴听周瑜点破之后,还不信,反驳道:“恐玄德不负我。”这种性格虽然不算缺点,但是在那个乱世中,身居高位的他,如此分不清“好坏”,就有些让人看不下去了。然而真实历史上的他,却并非如此模样,他担得起大都督的威名——为江东效力之前,他聚集当地少年,演习兵法;刘备势力发展壮大之前,他便提出了与刘表、曹操三分天下之计;让关羽归还荆州之时,他单刀赴会,痛斥关羽,让其无话可说。除此之外,他还负责为江东训练精兵。这样一个鲁肃,还是你心目中软弱可欺的老实人形象吗?
五、于禁
于禁,字文则,是曹操麾下的五子良将之一,追随曹操三十年,立下了不少战功。如今提起他最受非议的事情,大多数人会想到他归降关羽一事。这件事的确发生过,倒是没有什么值得反驳的地方。可是演义中,在这一战得出结果之前,他的行为却实在令人不解。小说第七十四回中,庞德射伤了关羽,想要乘胜追击,结果听到己方鸣金收兵,无奈放弃。对于此事,作者解释道:“原来于禁见庞德射中关公,恐他成了大功,灭己威风,故鸣金收兵。”
先不说于禁在曹魏阵营数十年,庞德却是新降之人,两人不管是地位还是身份,都不是一个级别的,于禁犯不上与其争功。单说他们此战的目的,就是击败关羽,解救曹仁,于禁此举,又对自己有什么好外呢?此事并不见载于正史,可见这是罗贯中“私自”给于禁扣上的罪名。
四、蒋干
说起蒋干,可能不熟读三国的人物,很难想起他是谁,但是只要提起一件关于他的事情,大多数人便会恍然大悟了,那就是“群英会蒋干中计”。当初赤壁之战的时候,曹操忌惮周瑜的能力,蒋干自告奋勇,要去劝周瑜归降,结果周瑜早早料到了他的目的,不但没给他开口的机会,还用一封假书信,除掉了曹操的水军都督蔡瑁、张允。正是因为在这缘故,蒋干给人留下了猪队友的印象。真实历史上,他却是九江名士,被曹操强征为了谋士,去劝降周瑜一事,也是被迫为之。只不过他并没有中计,也没有真的打算劝降周瑜,仅是在回到曹营后,对曹操说,周瑜不是言语给够打动的人。
三、曹真
《三国志·曹真传》记载,他去世之后,曹叡下诏表彰道:“大司马蹈履忠节,佐命二祖,内不恃亲戚之宠,外不骄白屋之士,可谓能持盈守位,劳谦其德者也”意思是说,曹真虽然是曹操时期的旧臣,但是从来不恃宠而骄,是一个德高望重,而且谦虚谨慎之人,不管是才能还是人品,都足以配得上他的官职。另外,他大败吴军,两度抵御诸葛亮北伐之事,也可看出他的能力。不管是心胸还是才干,他都不是演义中那个无甚谋略,只知嫉贤妒能的草包形象。
二、魏延
提起魏延,很多人想到的都是“脑后有反骨的小人”这一称呼。毕竟在演义中,他刚刚归降刘备,便差点被诸葛亮斩杀之事,太过深入人心;诸葛亮去世之后,他先是想要降魏,之后又拥兵自立之事,也验证了诸葛亮当初的预言。然而在正史中,他一心向汉,从无反叛之意,他最终被扣上这一罪名,只不过是与杨仪意见不和,争权失败罢了。诸葛亮去世之后,他的目标,依旧是北伐,他依旧想要为蜀汉而战。《三国志》记载:“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军击贼,去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可是因为《三国演义》的影响,魏延的平反之路依旧漫长。
一、周瑜
周瑜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非常小肚鸡肠的人,明明智计不及诸葛亮,却心心念念想将之除去,结果每次都被诸葛亮见招拆招,最后甚至被生生气死。到了如今,不管是“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还是“诸葛亮三气周瑜”,都已经成了人人耳熟能详的典故。可是真实历史上,周瑜与诸葛亮并没有什么交集,他之死是因操劳过度。而且他并非什么心胸狭隘之人,江东老将程普,最初的时候不服他地位在自己之上,常常故意欺侮周瑜,周瑜却从不放在心上,最终用自己的气度折服了程普,就是最好的证明。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志集注》《后汉书》《三国演义》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