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关注"优唐糖尿病管理",每天学点靠谱知识>

同时有一型和二型糖尿病的变种人(这个34)(1)

两年前50岁的林老师单位体检时发现血糖高:空腹血糖7.6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12.4毫摩尔/升,经诊断,是糖尿病。

这是他第一次发现糖尿病,医生便建议查一查属什么类型。当时林老师没感觉哪里不舒服,加之母亲就是2型,觉得自己八九不离十也是2型,就没有做进一步检查。

此后两年,根据多年照顾母亲的经验,林老师按照“管好嘴、迈开腿、必要的时候吃点药”的方法实施,血糖倒也正常。

同时有一型和二型糖尿病的变种人(这个34)(2)

但是最近林老师的血糖突然扯去了温顺的“面具”,原来的那几招已经降不住他的高血糖了。饭还是那些饭,运动也没偷懒,该吃的药也都吃了,甚至还加了二甲双胍、格列美脲、阿卡波糖等,血糖还是居高不下,口干舌燥、还越来越瘦,这两天还出现了恶心想吐的感觉。

林老师很疑惑,自己的糖尿病怎么“发展”得这么快?可比老妈的严重多了,只得去医院“找答案”。

真假"2型糖尿病"---医生说林老师实际得的是1型?

林老师来医院后先化验了小便,显示尿酮体三个" ",这意味着他出现了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恶心也是酮症导致的。

通过降糖、输液、祛酮体治疗,酮体没了,也不恶心了。加上一些其他的化验结果,种种"迹象"提示一点不像2型糖尿病的"风格":(1)出现酮症酸中毒;(2)自己分泌的胰岛素非常少;(3)血液里有胰岛抗体,这些统统都是1型糖尿病的"本色"啊。

林老师有点纳闷了,1型糖尿病不都是小孩才得的吗?不是一开始就要用胰岛素治疗吗?可是自己刚开始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很有效果,并不需要胰岛素治疗,和2型糖尿病的表现没什么两样,怎么两年就会变成了1型糖尿病呢?

同时有一型和二型糖尿病的变种人(这个34)(3)

林老师的糖尿病在中年以后出现,最开始没什么不舒服,不打胰岛素血糖也可以把控得住,这些均符合2型糖尿病的"面貌"特征,这个阶段有时医生都会把它误判为2型糖尿病,因为它和我们印象中的典型的1型糖尿病"标签"(比如孩子、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治疗等)大相径庭,将其诊断为2型糖尿病似乎甚为合理。

但是,这个迟到出现在成人的1型糖尿病,由于体内存在有攻击胰岛β(读音为"贝塔")细胞的物质,胰岛功能衰退速度明显快于真正的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衰退到一定程度就会露出1型糖尿病的真实面容,这时就会由貌似2型的糖尿病"变性"为1型的糖尿病。这也就是林老师两年以后为啥会血糖控制不住、发生糖尿病酮症的原因所在了。

小心这种"迟到"的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的"变异"品种

同时有一型和二型糖尿病的变种人(这个34)(4)

医生综合分析林老师的情况后,判定林老师为"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英文缩写为LADA(读音为"拉达"),属于1型糖尿病的范畴

这个出现在成人当中的1型糖尿病是如何进行诊断的呢?

目前国内判定标准为:如果血糖升高,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并具有以下三种情况:

(1) 胰岛自身抗体阳性,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英文缩写为GAD,读音为"嘎达");

(2) 年龄≥18岁;

(3) 诊断糖尿病后至少半年不依赖胰岛素治疗。

林老师符合这三个特点,因此诊断基本就明确了。

这个成人1型糖尿病很容易"混迹"在2型糖尿病中,初步估计每新诊断100名2型糖尿病,这其中可能就"藏匿"着6名这样的1型糖尿病"拉达",所以在刚诊断糖尿病的时候,糖友不妨做做胰岛自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同时有一型和二型糖尿病的变种人(这个34)(5)

如果患糖尿病之后碰到林老师那样的情况:刚开始血糖容易控制,一段时间后血糖难以控制、甚至出现酮症酸中毒,不要忽略了成人也有患1型糖尿病"拉达"的可能性。

因为这个病治疗和2型糖尿病的治疗不同,在治疗方案上要尽可能地"保存实力":保护胰岛功能,避免使用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如磺脲类促泌剂(药名里含有"格列"二字,如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苯脲、格列美脲、格列喹酮等)和非磺脲类促泌剂(药名里含有"列奈"二字,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一旦血糖控制不佳也需要尽早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

如果不及时检查,可能用药错误,反而容易加快疾病的发展速度,所以避免误诊也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作者: 厦门弘爱医院医学博士 田建卿 著有《不该只有医生知道:必须说的糖尿病》出诊时间:周一、周三上午,门诊2楼内分泌门诊,周四上午门诊三楼妊娠内分泌门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