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财经记者 吕华

随着政策的调整,抗原检测试剂(下简称“抗原”)成为家家户户的防疫刚需,连日来,市场激增的需求和短时间内无法弥补的产能缺口,让“无货”、“售罄”成为各大药店与电商平台的常态。

然而,疯狂扩张的需求总是能滋生疯狂的产业,在更为私密的朋友圈等网络社交平台里,一场场买卖抗原的交易也在时时上演:有人表示只想赚点小钱,在社交群里坐地起价;有人声称能拿到厂家一手货源,现货交易动辄上百万;更有甚者无货也无货源,单靠群内空口喊价便能公然行骗……

这场朋友圈里的“大买卖”背后究竟有哪些见不得光的“疯狂”?风口财经记者通过暗访调查试图揭开真相。

两百人的抗原交流群,一半是骗子一半是倒爷?

“正规渠道一支难求,社交群里却几百万几千万地交易,原来我们买不到的抗原都到了他们这里。”近日,在各大线下药店、电商平台苦寻抗原无果的张晓光,经朋友介绍加入了一个名为“ky一手资源”的交易群,从此打开了认知的“新世界”。

如何成为同城爆店码代理商(一手货源百万单起订)(1)

ky一手资源交易群截图

据张晓光介绍,这是一个成立仅两天的社交群,旨在为全国各地的抗原买家和卖家搭建交流平台。记者进群后发现,该群在线人数仅约200人左右,气氛却相当活跃,有人自称个人卖家,在群内公开比拼零售价格,有人表示能直接对接工厂,订单数量百万起步;还有一些人时刻都在“求货源”……每个人身份目的不同,却都在传递同一个信号:抗原缺货,而这个群里不缺。

“虽然感觉这里面‘水’很深,但眼下到处都抢不到货,我也只是想买一些自用。”张晓光坦陈,但即便自己已经十分谨慎,却还是不幸“中招”被骗,“刚交完定金,那人就把我删除了,之前传给我的视频也是假的,估计是从哪里盗的。”张晓光提醒记者,提前交定金的大多不靠谱,不是货到付款不要轻易相信。

“这个群里的人一半是骗子,另一半是倒爷。”当记者以买家身份进行咨询时,卖家刘章(化名)表示,而他自己就是倒爷中的一员,刘章声称自己朋友的亲戚能联系到山东康华生物的货源,可以保证正品,另外自己还有很多渠道,在全国各地都能联系到货源。

随后,刘章以实物照片和聊天截图的方式向记者“证明”了他以上所述的真实性,刘章告诉记者,12月20日,自己发展的两个“下线”拿到了康华的5000支货源,但这样的批量在圈内尚属小量。

如何成为同城爆店码代理商(一手货源百万单起订)(2)

刘章向记者展示的他与其他“贩子”的聊天截图

“大批量交易的十有八九是骗子,现在只有我们零售是最可信的,你可以选择货到付款,也可以选择现金自提。”刘章向记者解释,在最初的那波抗原囤货中,确实有一大批抗原流入倒爷手中,但由于他们的“收货捂盘”导致大批量抗原囤积,如今政府征用、管控收紧,很多卖家不敢冒险大批量交易,散货零售却变成了最稳妥的方式。

虽然方式最为稳妥,但售价也相应较贵,刘章坦言:“我们并不是一手货源,拿货时价格已经被加了好几轮,我们八块五拿货,十块钱卖出去都有可能是白忙活一场。”

风口财经记者调查时也发现,很多个人零售卖家也会坐地起价,单支抗原价格在10元到20元不等,甚至出现同一个卖家上午要价16元,下午喊价20元的情形。而据相关业内人士透露,抗原的正常价格应该在3—5元/人之间。

“擦边球”式合作,抗原如何从厂家流入“贩子”手中

“现货200w,一手货源,有三类、有资质。”在记者蹲守的社交群内,经常会有这样的发言。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短短一个小时以内,自称有货的卖家喊出的货物数量相加已达近千万,而一家中小企业一天的产能也不过数百万。显然,倒爷手中的货远没有他们所喊得这么多。

“我们粗略估算,目前市面上流通的抗原不会超过1.5亿,那些喊着几百几千万订单的,基本都是虚报的,厂家都拿不出那么多货。”青岛君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文彬向风口财经记者表示,而无货却喊单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渲染市场情绪抬高或压低价格。

“从2020年的口罩开始,这就是老套路了。”姜文彬表示,很多企业和自己一样,对黄牛和二道贩子们避之不及,“这样的行为会让很多环节变得不可控,而且很有可能会发生串价,长此以往会影响企业的形象。”

据风口财经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国家药监局已批准42个抗原产品,其中,已有约20家抗原试剂生产厂家发布了规范经营声明。

例如,南京诺唯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曾对相关媒体表示,个人卖家若是以经营目的从厂家进货,不会给其售卖授权;若个人自用,需要买家签订自用协议,证明不用于销售;若想成为授权经销商,则要出具三类医疗器械销售资质,厂家审核通过后与经销商签署授权合同。

必须强调的是,尽管厂家表示不会给个人售卖授权,但个人若想与厂家建立合作仍然有“擦边球”的办法。一位抗原生产企业负责人向风口财经透露,很多厂家会与个人签订合同,由厂家将货源提供给个人卖家,个人卖家卖出货后,由收货方将钱款打到公司账号,这样一来就变成了对公交易,而个人卖家只是充当了中间人的角色。

专家律师:各参与方均涉嫌违反相关规定

2022年3月,国家药监局要求,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或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并具备相应储存条件的零售药店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方可销售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因此,个人不能从事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活动。

“也就是说,个人在朋友圈、社交群内等网络平台销售抗原试剂是违法行为。”北京嘉善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常亮律师向风口财经表示,个人卖家进行抗原买卖交易,很可能是从厂家、经销商手里进货,厂家、经销商明知个人大批量进货不是用于自己使用仍然出卖,其行为也构成违规操作,违反相关规定。

对于厂家与个人卖家的“擦边球”合作行为,常亮表示,“个人帮厂家代理同样也需要相关资质,其代理行为仍然涉嫌违反相关规定。”风口财经记者调查过程当中还注意到,个人与厂家的这种合作,往往都是十万、百万起订,常亮告诉风口财经,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商品,这种要求百万起订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交易权。

其次,由于个人卖家基本都是大批量进货,大批进货还可能涉及经销商与卖家违规私下操作,出现造假、以次充好的情况。常亮表示,如果私自售卖的抗原试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或者是以假充真、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而且销售金额较大的,则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根据《刑法》的规定,销售金额超过两百万的,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

连日来,各地市公安局持续加大查处各类囤积居奇和哄抬防疫物资价格的违法犯罪行为,12月16日,上海警方查处了一起囤积居奇和哄抬防疫物资的违法犯罪行为,犯罪嫌疑人董某在无相关经营资质的情况下,购入大量抗原试剂盒,并加价50%以上对外销售,非法获取利益。

“新冠抗原检测试剂具有较高风险,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常亮表示,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所有人员均可按照自主、自愿的原则,随时进行自我抗原检测。“自主、自愿、自测”,已经说明了抗原检测试剂更多是一种辅助手段,也就是说即使消费者真的买不到货,也不必过于恐慌,抗原检测试剂并非是“标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