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东自西,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霸道和王道的区别?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霸道和王道的区别(王道和霸道的区别)

霸道和王道的区别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东自西,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这一段,是王道、霸道的分野。王,是天下之王。霸,是诸侯之长,其势力强大,足以把持天下。孟子说,依仗实力,然后假借仁义之名以号召征伐的,可以称霸诸侯。齐桓公、晋文公是霸道的“历史原型人物”,后世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典型的霸道。霸必有大国,要行霸道,必须有实力,地方千里,带甲十万。有多大实力,才能霸多大地盘。王道则不同,王道不需要地盘。商汤起家是七十里土地,周文王起家是一百里。国家都非常小,但施行仁政,天下归心,所有的百姓都想加入他们的国家。

依仗实力来使人服从的,人家不会心服。力不赡也,赡是足够,最不够,不如你,不敢违抗你。而以德服人呢,人家才会心悦诚服,

北,无思不服”,就是这个意思。 像孔子的七十多个弟子服孔子一样。《诗经》上讲“自东自西,自南自

张居正说,王道、霸道的区别,关键在心术。依仗土地甲兵之力、而假托于救世安民之事,他做的事情虽然是为天下之公,但内心实际上都是为自己的私欲,这是霸道。王道呢,是大公无私,至正之德,行救世安民之仁,心是实心,政是实政,其至诚足以让人感动,其善政又足以招徕天下之人民和贤才,所以他不需要土地之广、甲兵之盛,自然天下悦服,朝诸侯而有天下。

商汤、周文王都经过这个过程,当然不是从七十里、一百里,然后一步就有天下,而是一个仁政的超级磁场,不断地吸附周边诸侯。文王以百里的说法不准确,应该是周太王,也就是文王的爷爷,起家的时候大概一百里,到文王去世的时候,周国已经三分天下有其二,商只拥有国都周围及东方诸侯罢了。所以武王伐纣,是摧枯拉朽。

刘秀如果要看自己的地盘和力量,那他要“打天下”就太难了。但是,更始帝是个荒唐天子,天下未定,他就已经沉湎酒色,下面全是骄兵悍将,没有有效的组织,不需要人打败他,他自己就会打败自己。全天下百姓都在渴盼一个能安邦定国的明君,刘秀是刘氏宗室,本身又有继位的合法性基础,名正言顺,只要他展现出自己的品德,就有机会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这个原理。修身,修养自己的品德,刘秀做到了。齐家,自己家中少年犯法,也不包庇,刘秀做到了。

心,是不是授天命于他了。

治国,就是治理好自己的地盘。下一步就是天下归心,那就看天心民

这些道理,刘秀何尝不晓得,但是在巨大的压力下,难免焦虑沮丧,这时候就需要邓禹这样的贤臣佐助,给他精神力量,这也是战略顾问的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咨询服务在哪儿呢?在《大学》的八条目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是后四条,前面还有四条,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要平天下,得先治好自己的国;要治国,得先齐家;要齐家,得先修身;要修身,得先正心;要正心,得先有诚意。刘秀需要先问自己的内心,有没有为天下人谋福利的诚意,那么就能做到仁者无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无忧、不惑、不惧,勇往直前。要“知者不惑”,就要格物致知,知天、知地、知己、知人、知命,知是非,知善恶,则可以知胜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求仁

得仁,无怨无悔,无忧无惑无惧。

格物致知。刘秀格那地图,知天下之大,和自己力量之小。邓禹格那地图,则知百姓的痛苦,而无人解民于倒悬,进而知孟子所言:“王天下易如反掌!”有一点点脆弱的刘秀,所幸有能鼓励他的良师益友。个英雄,需要很多人来成就他,这是他们共同的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