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媒体扮演着“农夫与蛇”氛围的制造者,角色并不光彩!

农夫与蛇的大反派是什么(这一版的农夫与蛇)(1)

农夫与蛇的大反派是什么(这一版的农夫与蛇)(2)

农夫与蛇的大反派是什么(这一版的农夫与蛇)(3)

农夫与蛇的大反派是什么(这一版的农夫与蛇)(4)

看到上面这样的新闻标题,你是不是火冒三丈,忍不住要破口大骂?这两天相关报道一出,舆论便炸了锅,网络上一片讨伐之声,要求赔偿的患者家属被喷成了筛子,被贴上了“以怨报德”的标签。

有人调侃:

其实不能怪患者家属,谁让医生事前不跟家属商量保人还是保衣服。

哦!医生明白了,下次来了急救病人的时候,首先要慢慢地、认真地、仔细地先把急救病人的衣服脱下来,再进行急救,不要把衣服弄皱弄脏,记得要叠放整齐啊!

必须承认,刚开始看新闻时,公道君(ID:bjrbplb)也是满腔愤懑,心想怎么还有如此厚颜无耻之徒?

但是,仔细看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愤懑少了些,徒增了许多焦虑和羞愧,一些报道真是“不长心”呀!

这件事上,许多媒体放大了“剪衣服”这个细节,还在标题中声称“剪坏衣服遭索赔”,而这根本就不是事实。

核心事实其实很清楚:患者家属索赔,不是因为剪坏衣服,而是衣服里有500现金,以及银行卡,身份证等。收款字据上白纸黑字写得很清楚,医院赔偿的1000块和剪坏衣服没有半毛钱关系。

农夫与蛇的大反派是什么(这一版的农夫与蛇)(5)

对于患者的诉求,院方其实也是理解的。

剪掉衣裤是必须的,因为衣服会耽误抢救的过程和质量。当时,医护人员快速剪衣服之后,就把衣服搁一边,应该是当垃圾处理了。这方面,的确我们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1000块可能对有些人来说不算什么,但有可能对他就是很重要的东西,所以这个东西我们倒是能够理解,但是还是希望医患之间的关系能更和谐一点。

暂且不论患者家属该不该要求赔偿,但“保人还是保衣服”式的报道无疑刺激了围观者的情绪,将医、患置于对立面,生发了更多的矛盾。它们扮演着“农夫与蛇”氛围的制造者,角色并不光彩!

这些年,在医患关系上,类似的舆论失实、失焦还有很多,“造谣动动嘴、辟谣跑断腿”,我们应当吸取一些教训,戒之忌之。

农夫与蛇的大反派是什么(这一版的农夫与蛇)(6)

“湖南湘潭产妇死亡事件”

2014年8月,华声在线刊登题为《湘潭产妇死在手术台医生护士不知去向 医院称已尽全力》的报道,后被网络媒体转发,标题中凸显了“产妇惨死”“护士医生跑路”“死者赤身裸体”“满口鲜血眼含泪水”等,从而使得事件快速吸引了各方眼球,引发广泛讨论,很多人指责医院“草菅人命”,医患矛盾再度被激化。

后续报道证明,医生逃跑等都非事实,同时医方羊水栓塞诊断成立,不构成医疗事故。

农夫与蛇的大反派是什么(这一版的农夫与蛇)(7)

“纱布门”

2016年,山东某电视台报道了一则新闻:潍坊一名女子剖宫产后寝食难安,后经检查,发现医生“遗忘”了一块纱布在腹内。在网上,“纱布门”持续升温,网友纷纷指责医院推卸责任,医术糟糕、医德败坏。

而后续报道证明,产妇及家属清楚地知道子宫内有纱布,也签署了相关文件。采用纱布止血和缝针并非“事故”,是常见的抢救措施。而患者丈夫事后“修改”病历,隐瞒实情并向医院要求赔偿。

如此种种,还有很多——安徽男子手术中“右肾被偷”,医学摄片表明是因病萎缩消失;深圳儿童医院建议一病婴做造瘘手术,费用10万元,另一医院只开0.8元的药便缓解症状,媒体急忙以“八毛门”报道,最终剧情反转,开方八毛钱药的医院,也做出需动大手术的诊断……

去年,记录片《人世间》火遍网络,舆论好评如潮,每集的收看人次达数千万,豆瓣网评分9.8。记者们将镜头对准抢救成功的瞬间,但也不逃避面对死亡的无奈。在这种真实中,人们纷纷感叹医患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那份温情。

农夫与蛇的大反派是什么(这一版的农夫与蛇)(8)

《人世间》拍摄中。

这也启示我们,呵护舆论场的善意温度,媒体首当其责。影响公众看世界的是媒体,影响公众科学认识、理性面对医学风险性、局限性的也是媒体。

因而,传统媒体也好,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也罢,不能为了眼球不计其余,为了制造“轰动效应”,故意煽风点火,激化医患矛盾。在医患关系中,我们应当小心求证,慎下结论,把医疗事件归置于就事论事的框架内,不被情绪带偏,做医患裂痕的“黏合剂”,而非医患冲突的“助燃剂”。这才是我们应有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