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路凯

泰安市消防救援支队泰山消防救援站成立于1996年,长年驻守在海拔1500多米的泰山之巅,是华东地区驻勤海拔最高的消防救援站,担负着泰山极顶及南天门景区的防火灭火和抢险救援任务。2010年,泰山消防救援站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泰山卫士”荣誉称号。

2018年,消防队伍改制转隶后,泰山消防救援站全体指战员大力弘扬“誓言如山、尽责至善”的泰山卫士精神,守正创新、追求卓越,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用青春和热血报效祖国,在泰山之巅树起了一面展示“火焰蓝”的英雄旗帜。

近日,山东省委宣传部举行“齐鲁时代楷模”发布仪式,山东泰安泰山消防救援站被授予“齐鲁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泰山消防救助(泰山消防救援站)(1)

铿锵的誓言

“一定要守好这座山”

泰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泰山消防救援站的辖区辐射泰山18万亩山林、26处古建筑群、58座寺庙、2200多处碑碣石刻,这些地方一旦发生火灾,损失不可估量。自建站起,泰山消防救援站党支部把保护泰山消防安全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组建“消防巡查服务队”,每天对岱顶的11家重点单位、40多家“天街”商铺和数以万计的往来游客进行全天候、无缝隙巡查服务,宣传消防知识,查改火灾隐患,讲解防火灭火常识,每人每年要走2000多公里山路,确保了泰山连续26年未发生有影响的火灾事故。

2018年4月17日,济南和泰安交界处发生山林火灾,火借风势迅速蔓延,形成几公里的火线。泰山消防救援站(群体)作为突击队,冲在火场最前沿,率先与“火魔”展开面对面的搏战。狂风呼啸,浓烟和烈火也随着狂风肆虐。指战员刚冲上去,风向突然改变,大火向他们迎面扑来,四处飞溅的火星、浓烟一下子把他们围住,2米之内看不到任何东西,指战员们被浓烟呛得不住地流泪,不住地咳嗽,火星也不时地蹿入他们的脸颊、脖子和裤腿等处,造成多处烧伤烫伤。他们不得已退回安全区域等待风势变小再发起新的冲锋。然而,刚刚撤回来的区域再次被大火淹没,战友们只能再次冲上去灭火。如此反反复复,参战指战员战浓烟、斗烈火,奋勇拼杀。经过三天四夜的浴血奋战,终于把火势控制在隔离带之内,泰山景区安然无恙。

“守一方热土,保一方平安”。在泰山消防救援站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18名消防指战员始终坚守着这样的誓言,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恶仗,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得到了群众的信赖,捍卫了“泰山卫士”的荣誉。

生命的希望

“把平安送给群众”

泰山消防救援站党支部始终牢记“泰山卫士”的责任与使命,以战斗力为标准,立足实战,勇于创新,努力打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过硬队伍。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泰山卫士”的旗帜;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泰山消防救援站指战员的身影。

2017年1月23日上午7时22分,急促的电铃声突然响起:一名游客在泰山“十八盘”对松山附近摔伤,急需救助!铃声就是命令,指战员们立即放下刚刚端起的碗筷,穿戴好装备,顶着严寒和大风,艰难地向对松山奔去。临走,副中队长曹明战还顺手给伤者带了一件大衣。8时20分,泰山消防救援站救援人员赶到对松山,对伤者的受伤部位进行固定,将他转移到担架上,盖上大衣,然后小心翼翼地抬起担架,向山下走去。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狂风呼啸,索道早已停运;遍地积雪,环山路不再通车。摆在指战员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顶着零下26度的严寒,踩着冰封的盘道,抬着担架,一步一步从山顶走下山去……

泰山消防救助(泰山消防救援站)(2)

漫长的盘道在平时不知道已经走过多少遍,但这一次,迈出的每一步都挑战着指战员们的身体极限。狂风、严寒、冰封的盘道和担架上的呻吟声,压迫着指战员们的神经。眉毛、头发慢慢结了冰,身上的衣服被汗水浸透,寒风一吹,禁不住发起抖来。大家轮流抬着担架,被替换下来的战士刚刚还满身大汗,不一会儿衣服上就结了满满一层冰,冰凉地贴在身上,再抬一段担架,一层冰又变成了热气腾腾的汗。10点30分,经过2个多小时的手抬肩扛,从山顶到山下,跨越1300米高差,走过7000多级台阶,指战员们终于到达山脚下,将伤者送上了等在山下的救护车。伤者转危为安,但救援站指战员的“征途”还没有结束,稍作休整,一行9人又沿着7000多级台阶的盘道拾级而上,返回位于山顶的营区,归队已是下午4点。

2019年11月17日,一名游客在南天门索道站旁的天桥上拍照时,不慎失足坠崖,向下滚落了50米后,被灌木丛挡了下来。11月的泰山气候反复无常,阴冷的天空中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雪,路面渐渐变得湿滑,这无疑加剧了救援的难度。指战员们穿过刺人的荆棘,搜索到奄奄一息的坠崖游客,在稳定游客的生命体征后,立即用绳索装备将虚弱的游客和队员紧紧地绑在一起,用队员的体温温暖游客早已冻僵的身体,并帮助其成功脱离险境。

泰山消防救助(泰山消防救援站)(3)

在泰山消防救援站的荣誉室,一幅幅照片记录着抢险救援的一幕幕。建站26年来,先后抢险救援3300余次,救助遇险游客3000余人,挽救了600多条生命。他们经历过一天连续12起马不停蹄的救援,经历过一个晚上从南天门到中天门5次往返的超负荷战斗,也经历过零下20摄氏度雪夜4小时不间断的执勤巡逻,“11·3”绝壁救援、“1·23”寒潮急救、“7·22”雨夜驰援……他们用铮铮铁骨为人民群众安全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屏障,被群众亲切称为“最可爱的人”。800余封感谢信,200多面锦旗见证着泰山消防救援站(群体)“守一方热土,保一方平安”的铮铮誓言。

泰山消防救助(泰山消防救援站)(4)

泰山消防救助(泰山消防救援站)(5)

忠诚的接力

“我是泰山消防员”

“我骄傲,这是我守卫的地方”。奉献需要精神的支撑,传承精神更彰显信仰的力量。泰山消防救援站党支部注重用“誓言如山、尽责至善”的泰山卫士精神培根铸魂,带领一代又一代消防指战员,用坚韧和执着铭记人生,用青春和热血镌刻忠诚,用精神和信仰赓续血脉。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他们依托“党史教育小课堂”,利用碎片化时间,组织全体指战员开展“我讲党史小故事”活动,有效提升了指战员们的党性素养,增强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泰山消防救援站建设的“便民服务站”是山顶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室内设有饮水机、手机充电桩、便民医药箱、旅游引导手册等一应俱全。无论是突发急症、家人走失,还是问询指路、寻求帮助,他们都会热情的为游客排忧解难,“有困难,找消防”成为驻山群众和游客的“口头禅”。救援站收到的感谢信中有这样一句话:“泰山消防救援站就像‘十八盘’两侧的扶手,让游客险时有抓手,累了有依靠。”

他们还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先后成立“红友消防救助站”“泰山山岳救助队”,采取流动服务与固定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在节假日和恶劣天气中,走出去抢救遇险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处理危石隐患、疏导旺季人流、清扫台阶积雪、看望孤寡老人、资助贫困学生,累计做好事6万余件,捐款超过15万元。这点点滴滴虽不轰轰烈烈,但折射出的是泰山消防救援站指战员“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集中宣誓。

选择泰山消防救援站就是选择用双脚丈量泰山。泰山消防救援站指战员把山路当“跑道”,把悬崖当“训练塔”,1630级台阶的“十八盘”,他们每周都要负重20多公斤,上下往返跑3次。正是靠着这铮铮铁骨,才在悬崖绝壁之上凿出了一条与死亡赛跑的“生命通道”。他们说,只有这样才无愧于“泰山卫士”的崇高荣誉,无愧于驻山群众和游客的重托。他们探索创新的“章鱼”锚点固定、轨道组合救援等一大批山岳救援操法,在实战中多次得到应用和检验,相关经验被全国兄弟单位的借鉴和推广。

泰山消防救助(泰山消防救援站)(6)

“走一趟盘道,植一棵青松,访一位挑夫,学一遍队史。”这是每名泰山消防救援站指战员入队的第一课。李令政、孙淑雷、曹明战从“十八盘”走进泰山消防救援站,军校毕业后,又毅然沿“十八盘”回到这里,接过接力棒,扛起并传递着“泰山卫士”的荣誉大旗。在信仰的旗帜下,一批批新兵沿着老兵的足迹,坚守信念、永葆本色。“誓言如山、尽责至善”的泰山卫士精神,如灵魂般根植于每名指战员心中,成为他们刻在骨子里、融进血脉里永恒不变的信仰,成为他们建功立业、成就自我的最高追求。

泰山消防救援站(群体)始终忠诚履职,视责任重于泰山,视人民亲如父母,视荣誉胜过生命,攻坚克难砺炼意志,出色完成了各项防火灭火和抢险救援任务。先后荣获省部级以上表彰42次,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3次、集体三等功9次,站党支部多次荣获全国消防救援队伍先进基层党组织。

悄然流逝的岁月早已赋予“泰山卫士”这个名字独特的意义,不管时间如何推移,泰山消防救援站全体指战员依然会为了守卫泰山,用舍我其谁的豪情和敢于亮剑的决心,勇往直前;依然会为了救助人民群众,用牵手互助的热忱和鱼水至亲的情怀,传递关爱;依然会为了传承荣誉,用令行禁止的作风和薪火相传的精神,赓续血脉。在消防救援的新时代,泰山消防救援站全体指战员必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砥砺前行,奋力书写新时代消防救援事业新篇章。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