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故事家#,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祥林嫂剪辑?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祥林嫂剪辑(现代版祥林嫂原创)

祥林嫂剪辑

#寻找故事家#

一个寡居了多年的妇女有一天忽然有了想再续缘的念头,这一想可不得了了,她那原本波澜不惊的生活从此就被搅得波涛汹涌了。按理说老来欲结伴的想法是也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应该给与理解的。可她的续缘路却演绎出一段不寻常的传奇。

向前追溯一下,年过二八时,她出落的说不上貌若天仙,但也清秀可人。同所有的花季少女一样,她也很快有了自己的意中人。带回家一受检,长辈们以过来人的经验告诉她说,那人长着“一张标准的奸臣脸”定不可靠。同辈们用交流得来的信息提醒她说,那人夸夸其谈 而且傲慢无礼。中国有句古话说“恋爱中的女人智商为零”,这句话绝对是从实践中得出的真知,只是到了她这儿又给浓墨重彩得诠释了一遍。因为她百分百得相信她看中的人不同,是别人些许挑剔了些。她能这样天真的想,那么,他们的结合也是必然的了。那男子果然没有辜负了那张“奸臣脸”,吃、喝、嫖、赌、打老婆样样出色。没几年就带着一个相好私奔而去。留下她和刚刚入读小学的孩子孤苦度日。那时她才33岁,正该是绽放自己的年龄。这种情况下,她受到的伤害之深你可以想得到:岂止是伤心伤肺,简直是被伤的体无完肤。“以后,我再也不找男人了,自己过”估计当时确实是她的掏心窝话。所有的人都替她抱不平,觉得她命不好、遇人不“淑”。

自己过不也很好吗?因为随后的十几年中她一直过得平安、稳定。至少不被打了、至少没有追债的赖在家里不走了、至少没有野女人找上门来讨公道了。就在所有人都觉得她自己过确实挺好时,她却想再嫁了。是一时心血来潮,还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她不说,别人永远不得而知。只是家人与朋友一次一次得帮她把关,希望结果稍微好点二。但是不管是诺诺言语不清的男人,还是传言中朝三暮四的不守节者,甚而是比她条件差很多的她都接受得了。她打算与之结婚的男人带回家时,长辈们根据以往的经验再次告诫她说“看做事非善类”。亲朋好友热心得提醒她说“注意那人的动机”。可他们却迅速升温到了谈婚论嫁的高潮。没有过一朝一夕的相处,也没有一点一滴的过去,能迅速升温的只能是游戏的心理而不是感情。所以,他们结束的迅速真如同一段游戏而已。只是她又一次被伤筋动骨、久久难以平复。这次认识她的人都说她眼光有问题,看不清人心。这回该吃一堑长一智了吧?活到这把年紀,经历了两次婚姻,要说不总结出点经验也是不可能的。估计今后要慎重对待感情问题了。

周围的人发现她确实变了,变得神神叨叨,一见到人就说:“给我介绍个对象”。接下来就把和她交往多的、接触过的、相过亲的、甚至是连别人提过却没见过面的都要罗列一遍:确实xxx的条件太差了;xxx的脾气成问题;xxx的名声不尽人意。。。。。。只是想找一个合意的太难了,咱也只能求其次了。。。。。。”无论你是一天见她三次还是一次和她说三个小时,她都只谈这一话题。这时有人看着心疼她就劝说:“你这个年龄,想找一个合适的确实太难,明摆着好男人不离婚,离婚的没好人,丧偶的又没几个。所以啊!别找了,如果觉得无法排遣时光,学学佛吧,好好静静心性。”“对啊!不找了,确实也没有好的,你看:xxx的条件太差了;xxx的脾气成问题;xxx的名声不尽人意。。。。。。 想找一个合意的太难了,咱也只能是降低标准。所以啊!你一定要给我介绍一个靠实的对象。” 谈话就这样一轮一轮的反复。这时周围的人才意识到,她这人思想有问题。说的次数多了,听得人也腻了,所以,经常有不怀好意的人一见到她就说“给你介绍个对象,不过,怕是有点儿配不上你,这人的脾气。。。。。。”

看到这儿,你能想到她和谁有一比?估计不想到祥林嫂是不可能的,除非你不知道她。鲁迅先生对祥林嫂那精准、细腻、传神的描述恐怕是空前了,所以,用祥林嫂来形容这样一个是非观不明、固执又整日喋喋不休的女人再合适不过了。所以,为了讲的准确,我只好借用祥林嫂来切题。但为了避免有剽窃的嫌疑,我把它创新为现代版祥林嫂。(笑)

后记:

“她”是文中虚构的一个人物,但是生活中是有原型的,只不过这个“她”和那个“她”交叠起来,重塑成一个典型又丰满的“她”。

另外,大众的宽恕也是有限度的。你偶尔犯错,他们会以原谅的态度宽恕你的没经验。“命不好”其实是在帮你推卸责任;如果觉得你眼光不好了就是对再犯者的些许微词了;说你思想有问题了那是对你“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谴责了。所以说,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幸福的家庭总有它幸福的缘由,不幸的家庭一定有它不幸的根源,就像“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一样,每一种"果"都不是凭空来的,一定有它生根 -----发芽----成长----成型这一系列的过程。你!能看多远,会决定你走多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