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强大告别玻璃心(玻璃心爱较真矫情)(1)

“你说老李他们两个会不会离婚?”

老公一脸诧异地盯着我,“你又瞎猜什么。我看他们挺正常的。”

钢铁直男老公的回答从来都很伤人。

我的分析不是凭空而来,吃饭的时候,两人全程无交流。以前,孙小月都是挨着李刚坐的,今天却坐在了我旁边。当大家聊到一个明星离婚的时候,孙小月并没有参与。以前,她可是非常喜欢对这种事发表意见的,顺带着还要损一番李刚。

不过,我的分析对于钢铁直男老公来说,是毫无道理的。他直接说我就是太敏感,整天疑神疑鬼的。

没错,从小我就是个敏感的人,坐车闻到汽油味就会晕车;看到别人伤心悲痛也会陪着流泪;习惯于做计划怕被意外事情打断;在川流不息的大街上觉得很烦闷;总喜欢一个人独处……

老公经常把我称为异类。直到看了《高度敏感的力量》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我不是异类,我也是正常的。

内心强大告别玻璃心(玻璃心爱较真矫情)(2)

在《高度敏感的力量》这本书中提到,生活中,15%-20%的人属于高度敏感。高度敏感不是一种生理或者心理疾病,只是一种禀性。

这本书的作者叫卡特琳·佐斯特,她也曾深受高度敏感的困扰,后来对高度敏感进行了研究,发挥高度敏感的优势,不仅成为高度敏感研究领域的专家,还创办了高度敏感者网络社交平台,可以说是非常厉害了。

《高度敏感的力量》这本书一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高度敏感的人有哪些优缺点。第二部分,用真实的案例分析了高度敏感的人在实际生活中都有什么样的表现。第三部分,讲的是高度敏感的人如何把劣势变成优势,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如果你是高度敏感的人,看了这本书,可以了解自己的特质,找到内心真正的需求,不再为敏感而困扰。如果你不是高度敏感的人,也可以从中找到与高度敏感的人相处的方式,更好地建立人际关系。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来解读一下高度敏感优缺点,对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把握敏感带给我们的优势。

内心强大告别玻璃心(玻璃心爱较真矫情)(3)

一、你是高度敏感的人吗?

美国高度敏感研究领域的先驱伊莱恩·N·阿伦博士发现,高度敏感者先天拥有一种特殊的神经系统。这种神经系统会使人拥有比其他人更深入地感知并且处理内部及外部刺激的能力。

这就说明了为什么高度敏感的人怕痒、怕疼,难以在噪音的环境里自适。

那么,高度敏感是一种心理问题吗?女性比男性更敏感吗?其实,高度敏感不是心理问题,也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特质,这是一种具有遗传性和变异性的特性。也不是我们所认为的,女性比男性更敏感,在性别分布上是一样的。

在现实生活中,高度敏感的人,常常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因为他们敏感多疑,对朋友要求很高,一听到要聚会就紧张得不行,对闲聊总是兴致缺缺,一句不当的言语会耿耿于怀很久……他们的行为不是让人感到傲慢自大,就是难以理解。甚至只是闻到一种特殊的味道,他们也会大呼小叫。

高度敏感的人确实存在着某些缺点,比如:自我怀疑、脆弱感、恐惧和罪恶感。

最著名的高度敏感者,莫过于法国著名的小说家马塞尔·普鲁斯特,也就是创作小说《追忆似水年华》的那位。哪怕已到中年,他依旧能够记得小时候一块蛋糕的味道、楼梯间发霉的气味。就连某一天母亲忘了和他道晚安,他都能浮想联篇,彻夜难眠。

瑞士高度敏感研究所所长发现,高度敏感者大都有这样三个明显的标志:狭小的舒适区域;受到刺激后易产生过度反应;在接收到刺激和信息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平复。

这让我想到自己,坐在地铁上,本来很安静,突然被一个人大声打电话的声音打断,我就会觉得烦闷无比,心中似乎郁结着太多的烦恼,烦躁瞬间就袭击了我。哪怕这一天过得无比美好,我也会因为陌生人旁若无人地讲电话而失落。哪怕之前,我在安静地阅读,我也会被他打断难以再进入状态。

同样,若是我在工作中犯了个小错误,被领导批评了。这件事情就会在我的心里存放很久。哪怕不去刻意想它,也会时不时地浮现出来,很长时间里,都不能正常地去面对领导以及同事。害怕再次犯错,害怕被炒鱿鱼,害怕同事觉得自己能力不行……常常将各种责任都揽在身上,给自己更大的压力。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高度敏感者很难伺候?其实这一切都缘于高度敏感者异于常人的神经感知系统,当数以百万计的信息涌入大脑的时候,少部分信息进入意识,大部分信息进入潜意识,还有一部分信息进入中转站,会在需要的时候对它进行处理。由于高度敏感者比普通人感受到的东西更多,中转站很容易就被填满,发出警报。这就会给高度敏感者带来压力,让他们心理变得脆弱,甚至产生自我怀疑。过度的敏感还会造成焦虑,给人过多负担。这样看来高度敏感者都深受神经感知系统的困扰。那么,特殊的神经感知系统就一无是处吗?

内心强大告别玻璃心(玻璃心爱较真矫情)(4)

二、与其纠结于玻璃心,不如看到它优势的一面

每一种事物的出现都会有其两面性,高度敏感亦不例处。由于比别人敏感,高度敏感的人会体察到别人难以察觉的细微之处,更能换位思考、善解人意。这样他在共情能力、认知能力和感官的敏锐性上,更胜一筹。

1.共情能力是拓展社交的利器

共情能力,是高情商的一种表现,也就是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角度上,理解和欣赏别人的感情。这也就是为什么我看到别人伤心痛苦的时候,也会陪着流泪的原因。其实,这不是说我矫情,或者感情脆弱,而是我及时地换位思考,体察到了别人的感情。

腾讯公司的高级副总裁张小龙,就是一位共情能力高手。微信诞生八年来,每次打开微信,出现的都是一个人面对着地球,即使大家都热衷于在首页放广告的时候,微信也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界面不动。对于月活跃量超过10亿的微信来说,这是损失了多少广告费?

以前,我一直搞不懂微信这么做的理由。难道是我有钱,我任性?

直到看了张小龙在2019微信之夜上的演讲,我才明白原来张小龙是站在了客户的角度,所以不在微信首页放广告。张小龙说:“用户每天人均使用微信的时间超过半小时,有的人甚至超过2小时。也许对于家人,都没有这么长的沟通时间,它就是你最好的朋友。我不希望看到,用户跟自己的好朋友对话的时候,要先撕下它脸上的广告。”

也正是张小龙的共情能力,让微信越做越好。

共情能力,让高度敏感者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拉近与他人的关系,触摸他人心底的柔软,与人更好地建立关系。共情能力,也成为高度敏感者拓展人际关系的一种能力。

2.认知能力拉开了人与人的差距

在知识类脱口秀节目《罗辑思维》中,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餐馆打工的中年女性,她却住在酒店里。她所有的工资几乎都用来交房费,有时还吃不上饭。有人觉得好奇,就问她为什么不租一个便宜一点的房子呢?租个房子比住酒店便宜得多不说,还能省下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谁知女人却说:“你不知道租房子都要押一付三吗?”

认知能力的不同,让中年女人为支付高昂的房费而不停地工作。不知道她是否想过,即便如此自己都朝不保夕,若是生病了该怎么办呢?

猎豹CEO傅盛说得很到位:认知的本质就是做决定。

十年前,一个朋友借了四万块钱凑了首付,买了一套房子。被另一个朋友笑话了好几年。当时,他手里有二十万,再凑一点就够买一套房子了,他却觉得房子够住就好。钱还是放在银行里最安全。

几年后,朋友小房子换成大房子,一套换成两套,只靠房子,他的后半生就已经衣食无忧了。而另一位不买房子的朋友,存款早就赶不上房子涨价的速度。现在手里的钱依旧只够付个首付。

认知的不同,导致了两位朋友不同的境况。认知能力就像是我们自身的操作系统,一个拥有win10的人,永远都比只拥有win7的人奔跑得更快,也能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3.感官的敏锐性,是缺点也是优点

高度敏感的人都有一个敏锐的感官,他们的触觉很发达,就连细微的味道也能闻到。

就像以前新闻报道上说的一个小孩,闻到了燃气的味道,告诉了妈妈。妈妈使劲闻了一下,什么味道也没有。可是,小孩坚持是燃气的味道,后来妈妈到厨房一看,锅中的粥溢出来扑灭了燃气灶,导致燃气泄露。这个小孩就属于高度敏感者。也正是利益于他感官的敏锐性,让一场灾难化为无形。

还有我们又爱又恨的林妹妹也是高度敏感的一员。正因为林黛玉有着非同一般的感官敏锐性,她才能在落花飞舞中感知到浓烈的忧伤,加上她丰富而奇特的联想,又以花喻人,在贾家兴盛之时,就看到了衰落时的凄凉,以及自己在生与死边缘思考的焦虑与迷茫,创作出了凄婉的《葬花吟》。同时,正是敏锐的感官,让她感觉到花也是有生命的,不能让肮脏的人践踏了,也不能落在臭水沟里搞得一身脏臭,所以将落花都收集起来,装进袋子,埋在土里。

高度敏感的人怕痒、怕疼,也害怕各种噪音,我就非常不喜欢去KTV,别人去KTV是为了放松压力,我去了KTV就是一种身心的折磨。我也不敢看恐怖电影,就连听别人讲一个恐怖故事,内心都会害怕很久。不过,正因为敏锐的感官,让高度敏感者意外收获了图形分辨力、鉴赏力等等,他们非常适合品酒师、作家、画家、设计师等职业。

内心强大告别玻璃心(玻璃心爱较真矫情)(5)

三、停止内耗,让生命更有意义

高度敏感者都有很强的共情能力,这就很容易使得他们将别人放在自己的前面,揽责任上身。适度的共情能力可以拉近与别人的关系,过度的共情能力,会给自己积聚过多的压力,导致焦虑和抑郁。这就要求高度敏感者发挥自己的优势,抛弃那些无所谓的细枝末节,停止内耗让自己变得积极向上。

那么如何发挥优势,抛弃无所谓的细枝末节呢?书中分享了三个策略:

1.抛弃完美主义

高度敏感者考虑问题比较细致,做事面面俱到,总是要求自己做到尽善尽美。一旦事情并不如自己想象中的那般发展,或者出现了小纰漏,高度敏感者就会放大犯错的后果,出现心理负担,产生自我怀疑,对自己进行消极评价,在重重压力之下,焦虑和抑郁情绪就会随之而来。这就让自己陷入了恶性循环中。

其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就连美国著名的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也曾说过:“一个人能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害怕犯错。”

追求卓越,本身没有错,过度追求就成了自身的负担。我们一生都在不停地犯错与不停地修正错误中度过,所以学会允许自己犯错,不要将犯错当作谴责的机会,而是当作积极的动力。哪怕事情只做到了80分,也要在过程中为自己拍手叫好。如此,消极情绪越来越少,做事的动力也会越来越强。

2.培养自己的钝感力

钝感力,是由日本著名的作家渡边淳一提出来的,他认为现代人过于敏感往往深受伤害,而钝感力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他还提出了钝感力的五大铁律:迅速忘却不快之事;认定目标,即使失败仍要继续挑战;坦然面对流言蜚语;对嫉妒讽刺常怀感谢之心;面对表扬,不得寸进尺,不得意忘形。

钝感力强的人,不是对一切事物都麻木,而是让消极情绪变成前进的动力。不去纠结别人的评价,敢于面对拒绝和批评,不为无所谓的小事浪费精力,认可世界的差异性,直面自己的目标,努力接近它。

就像渡边淳一说的那样:“与其有锐利的敏感度,不如对于大多数事物不要气馁,这股迟钝的顽强意志,就是得以生存在现代的力量,也是一种智慧。”

3.找到自己原本的模样

高度敏感者过于考虑别人的感受,常常把别人的需求放在自己前面,这样就会导致自己的需求处于不能满足的境地,长此以往,自己就会感到不满,甚至压力重重。同时,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常常自责很久。

其实,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愿意做回自己,表达出真实的情感。

就像PAPI酱一样,在人生的排序中,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别人。

坚持自我,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与评判中。努力活在当下,不被无关紧要的因素而干扰,重视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不强迫自己去适应环境,学会说“不”,找到属于自己真正的目标,勇于进取。如此,在人生的道路上,将收获不一样的风景。

内心强大告别玻璃心(玻璃心爱较真矫情)(6)

四、在生活中找到优越感

在别人眼中,林黛玉为人刻薄,心胸狭窄,工于心计,大多都不愿与她交朋友。其实,林黛玉本身乐于助人,她教香菱写诗,待紫鹃就像亲姐妹一样。给下属打赏也十分大方,佳蕙送来茶叶她随手抓了两把银钱,一个送燕窝的婆子,她也随手给了几百钱。只是因为她的敏感,说话常常不给别人留情面,又颇为挑剔,加上容易放大别人对她的评价,在大观园里,林黛玉的人气远远赶不上薛宝钗。

即便如此,很多人也很仰慕林黛玉的才华。这缘于高度敏感的人想象力丰富,拥有极为丰富的内心世界,体现在外在,他们很容易在艺术创作中表达自己,找到自己的优越感。林黛玉的诗写得非常好,就得益于她的敏感,总是比别人更能感知外界的刺激,加上丰富的想象力,写出来的诗更能引起共鸣。

被誉为“乐坛词神”的林夕就是个高度敏感的人。父亲有非常严重的狂躁症和躁郁症,脾气非常不好。小时候,林夕洗澡时间稍微长一点,父亲都会恶语相向。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林夕就像一只惊慌失措的野猫,变得敏感焦虑。只是林夕将自己的共情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尝试着去体味别人的心情与痛苦,所以填出的词总是让人产生共鸣。林夕将自己的情感与时间全部投入到了创作中,让他没有时间去纠结那些不完美,而是让自己的事业绽放出光芒。

如果林黛玉生活在现在,那么她一定会成为著名的诗人,获得无数粉丝的膜拜。

了解高度敏感,可以让我们认识到,我们与普通人并没有与众不同,多发挥它带来的优势,去抵御那些缺点带来的短板,多接纳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确定新的目标,定会收获不一样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