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llman Curtis曾说过这么一句话:设计师的目的是倾听、观察、理解、移情、强调、综合和汇总那些使他能够 “让不可见的变得可见” 的洞察。

因此,设计师在生活中只要善于发现和创造,就能感悟出美好,慢下脚步,安静下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找到真正的自己,就能创造美好的设计。

但是,一个建设自我的时代,设计圈从来不缺少好的设计师,而缺少的只是展示自我的机会。


品牌设计师的初心(比勤奋更能决定设计师人生的)(1)

1

IP和品牌最大的不同在于:品牌需要依附于某种产品,而IP则是提供给客户一个情感寄托(如认同你的某种理念)。就如同近年频繁涌现的网红店、网红设计师,都有着独特的IP。

流量时代的“ 破圈法则 ”:打造属于你自己的个人IP,在这个“眼球经济”的时代,大家的设计水平都相差无几的情况下,除了要做好作品本身,如何去打造自己在市场中的品牌知名度也变得尤为重要。

一天有1440分钟,每个人用着1440分钟做的事情,用这个时间做的事情,我们可以获得的收益。设计师个体要获得更多的财富/身价,通常可采用方法,让单位时间产出更高,收获更多。

“不是你挣不到钱,而是你不值钱!”

这话听起来刺耳,却是实实在在的原因。多数人都很渴望挣钱,但决定人的价值高低与勤奋度和付出多少关系却不大,而与能力和品牌影响力关系重大。

在未来,每个人都会是一个IP。科技进步,更多外包AI机器人进入工作场景,作为一个设计师,如果你只作为“工具”存在,而没自我观点,没自我的疆土,你会被替代。能力是过去式,你在过去多有专业能力,都随着环境变化,科技进步迭代,被打折或被改写。

一旦没有辨识度,将被人海淹没。

据了解设计师能够成为个人IP的例子却比较少,这究竟是为什么?

难道他们不想出名、出位,肯定不是。

但为何有些设计师宁可埋头做设计,却不愿意抢占流量,给自己打造打造个人IP。

原因有很多种。

有人没有拿得出手的设计作品,有人没有业界认可的设计奖项,有人只是所属公司的高级打工仔,有人觉得自我推销很失面子。

WORD天,设计师不做个人IP,那不等于浪费资源,令本该拥有的流量白白让给他人。

品牌设计师的初心(比勤奋更能决定设计师人生的)(2)

2

要形成设计师IP,需有先决条件,要么你的出品足够吸引人,要么你为知名品牌打造作品,要么你获得业界肯定的国内外奖项。

国内有位潘姓设计师,70后,按有些人看法,这年龄没有任何优势,想出名不好搞啊。

但他偏偏能在众多设计师中脱颖而出,靠的就是个人IP。

虽然在一些同行眼中,他作品并没有什么突出特点,但别忘了出街设计作品的最终接受者是消费者,同时为作品买单的人是客户,两者认可就好。

他走的是明星设计师路线,将自己完全流量化,借助互联网工具,不断自我传播、自我推广。

品牌设计师的初心(比勤奋更能决定设计师人生的)(3)


新作出台,都会看到很多相关报道,满满都是互联网传播招式。

将作品结合互联网,相当于主动为客户进行宣传推广,试问哪个客户会拒绝。

持续之后,他俨然成为一个明星设计师,个人IP化印记强烈,只要与他合作,都能得到附加值,即其主动承担起宣传作品的行为。

再加上他与很多知名品牌合作,这为其加分不少,个人IP化便成为他区别于同行设计师的标签。

客户看中的不仅是他出品质量,而且看中他自带流量的明星设计师效应。

正如美国作家Daniel H.Pink在《未来等待的人才》里说:“这个世界原本属于一群高喊知识就是力量、重视理性分析的特定族群——会写程序的计算机工程师,专搞诉状的律师,和玩弄数字的MBA。但现在,世界将属于具有高感性能力的另一族群——有创造力、具同情心、能观察趋势、以及为事物赋予意义的人。”

基于“高感性”(洞悉趋势与机会)和“高体会”(洞察事件万物之微)两大感知基础上的新思维:

● 不只有功能,还重设计

● 不只有观点,还说故事

● 不只谈专业,还需整合

● 不只讲逻辑,还给关怀

● 不只能正经,还能玩乐

● 不只顾赚钱,还重意义

品牌设计师的初心(比勤奋更能决定设计师人生的)(4)

3

因此,作为设计师就是不要把关注点老放在同行以及行业协会如何看待你的设计作品,而是要破局,把设计的C端群体即客户、消费者作为不可忽视的信息接收载体。

同行认可不认可,并不一定重要,最终为作品买单的人不是同行,而是客户以及消费者。

所以,设计师IP就是提供附加值,比其他设计师多出那么一些价值。

如作品能获奖,如作品能引发话题,如主理设计师有自带流量,如主理设计师与国内外知名品牌合作过等等。


品牌设计师的初心(比勤奋更能决定设计师人生的)(5)

这些都是IP化设计师所具备的附加值。

所以,设计师必须走个人IP化路线,带来的是多赢局面,没有之一。

最重要的是,要做好背书,让客户想办法找到你。打造你的美誉度,设计的匹配度。

进入新的产业时代,我们要自我定位清晰,要么做引领行业的人,要么做一个踏实围绕市场与客户的人。而后者,自身的价值是来自于C端,要始终围绕客户与市场的需要,而不是同行。但优秀的作品是二者的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