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是新时代的新要求新时代新征程,文艺工作者应站在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坚持守正创新,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弘扬中国精神的优秀作品,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新时代文艺工作需要有建设性意见?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新时代文艺工作需要有建设性意见(探索新时代新征程文艺工作者的守正与创新)

新时代文艺工作需要有建设性意见

“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是新时代的新要求。新时代新征程,文艺工作者应站在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坚持守正创新,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弘扬中国精神的优秀作品,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

坚守马克思主义在文艺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守马克思主义在文艺领域的指导地位,是中国文艺发展的特色与优势所在,只有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并在实践中使之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使文艺创作呈现新境界。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根本立场。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核心是文艺的人民性,关系到文艺的发展方向和历史使命,始终用文艺反映人民的心声。人民是出发点,是落脚点,是鉴赏家,是批判者,应是文艺作品表现的主题。如反映解放区人民生活的戏剧《兄妹开荒》,刻画一系列农民英雄形象的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第二,坚持真善美的创作价值取向是时代需求。文艺创作的内容、题材、人物要与时代发展同步,通过文艺作品将火热生动的现实生活、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展现出来,帮助人们认识社会主义在中国确立的必然性,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如众多优秀文艺作品有力地表现人们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的精神面貌和价值理念,带给人们崇高、奋发、乐观、进取的审美愉悦。第三,坚持铸魂培根的担当作为是重要职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发挥文艺凝心聚力、培根铸魂的社会功能,充分发挥文艺能满足人民精神生活的作用,在精神引领上贡献力量,让人们在文艺的滋养下汲取精神力量、增强文化自信。提倡创作个性与社会道德的和谐统一,用文艺展现道德风尚,营造向上向善的道德建设氛围。同时,以提升审美力为动力,强化美育,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用优秀的文艺作品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坚持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文艺工作者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光荣历史使命,涉及用文艺作品提升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境界,以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中国当代文艺的精神内涵,通过文艺创作推广中国形象,让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国。首先,用文艺精品传递精神力量。文艺精品是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应该保持正能量,展现有筋骨的主旨,有道德的形象,有温度的情怀,用文艺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文艺精品要以艺术的形式反映生活的本质,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做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不仅具有突出的思想成就、艺术特色,还“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其次,继承与发扬爱国主义教育的光荣传统。用文艺作品表达爱国主义教育是文艺工作者创作的永恒主题,时刻以爱国主义作为创作的主线,不断推出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弘扬民族精神、鼓舞激荡人心的作品。最后,结合时代精神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继承文化传统的血脉,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吸收创作养分,大力弘扬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积极发扬中华美学精神,将其融入文艺创作的艺术理念里,渗透进文艺作品的肌理中,创作出富有中华文化底蕴、审美神韵、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善于学习与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将其与中华文化相融相交,在传承与创新、融会与贯通、习得与应用上下功夫,真正塑造与传播中国精神。

重视“文艺两新”,创作时代精品力作。新时代的文艺肩负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文艺工作者要以铸造灵魂的工程师和文化传播者的姿态,紧跟时代的步伐,倾注全力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创作新时代精品力作。一是加强“文艺两新”工作。进入新时代,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日益活跃,成为推动文化艺术繁荣兴盛的有生力量。在建设好传统文艺阵地和文艺组织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业态,不断重视和发挥“文艺两新”的作用。加强对网络阵地的管理与使用,利用微信、微博、短视频、电商直播等新介质,运用云计算、移动直播、虚拟现实等技术创新手段,打造文艺展映展播展演的新阵地,让文艺在清朗的网络空间完成使命任务。同时,重视民营文化工作室、民营文化经济机构、网络作家、签约作家、自由撰稿人、独立文艺工作者等组织和人员的管理,激发其创作动力。二是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提高文艺作品质量。把握文艺作品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注重文艺作品的社会效益,唱响爱国主义旋律,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艺作品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推动优秀文艺作品走出去,运用文艺形式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用好新媒体传播平台向世界传达中国人的精神向度和价值取向。三是用文艺评论引领创作生产。文艺评论与文艺创作唇齿相依、相辅相成,要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论文艺作品,从而促进文艺创作,发挥出文艺评论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专业的文艺评论一定是以主流价值观为指针,一定是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认知和价值理念的。因此,在实践探索中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与评价体系,真正起到把握文艺方向盘的作用。

创新文艺形式,拓宽文艺空间。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以及大众文化的兴盛,使文艺样式进一步细化和综合。文艺工作者需要融合多种文艺类型,普及大众文化,综合文艺媒介,从而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第一,综合化艺术成为新时代文艺发展的新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文艺制作手段的多样性和现代化,艺术的内容生产和表现形式不再单一,会融合多种类型的文艺样式进行创作和传播,综合化的特征比较明显。如影视与文学、音乐和摄影艺术相互综合,越来越多的舞台剧、传统戏曲与电视、网络、电影相结合,让文艺形式综合化与多样化。第二,普及大众文化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文艺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重要内容,大众文化的普及有利于文艺生产的综合性与丰富性。大众文化是随着现代大众社会的兴起而形成,以大众传媒为主要传播手段,进行大量文化生产,具有技术性、商业性、娱乐性、复制性与模式化等特点。大众文化的普及对人民群众的审美产生重大影响,综合运用多种艺术元素和艺术手段是必然的选择。第三,文艺媒介的综合运用为拓宽文艺空间提供了条件。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应用,“读图”和“视频”成为新的文艺媒介。在“互联网 ”新媒体语境下,通过文化电视节目、短视频、网络直播、“学习强国”等平台强化优秀文艺节目的传播,人们也能随时制作和上传视频进行传播,大大创新了文艺形式,拓宽了文艺空间。如抖音短视频已成为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生活工具,利用抖音平台传播优秀文艺,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更多的人,实现文艺的有效传播。

总之,文艺工作者的守正创新,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激扬全体人民推进富裕的精神面貌,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精神动力。 (作者:张科,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博士)

来源: 光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