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学校利用假期时间,开始为教师和学生“充电”。 在线上,一场由四元读书会联合发起人组织的朋辈互助讲座,面向高校及职业院校师生组织开展,来自武汉科技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师生们一同参会。韶关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教育教研室主任刘桂芳运用对分课堂模式,分享了英语教学的策略方法,寻找“心灵扳机”,引起了在场师生的共鸣。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高效吸收课堂知识,是广大教师们一直思考探索的问题。此前,复旦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张学新提出的对分课堂,为教师们提供了一条新路径。“对分课堂与传统课堂不同,强调把一部分课堂时间分给教师教授知识,另一部分留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以此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刘桂芳表示。

差异化教学的课堂标准:适当留白引导学生深度思考(1)

韶关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教育教研室主任刘桂芳分享对分课堂教学经验。

化被动为主动

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这是不同于以往上课的体验,我在学习上收获了很大转变,从‘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思考’。”韶关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生潘静思说。在刘桂芳的帮助下,她不仅把晦涩难懂的专业课“拿下”,也感受到对分课堂的魅力。

潘静思口中的课程,是刘桂芳常年讲授的《高级英语》。这门高校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的核心主干课程,围绕国外经典文本展开,课程教学目标在培养听、说、读、写、译等各项语言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分课堂的引入,源于刘桂芳在教学上的不断探索。此前,她发现,即便实施小班教学,学生依然存在预习和听课困难、学习兴趣下降、知识吸收不佳等问题。

“英语阅读课重视知识内容的呈现,容易忽略知识内容背后蕴含的方法、思想、思维和知识旨趣。同时,段落大意和逻辑的知识表征体系多元,具有抽象化、隐性化的特点。”刘桂芳说,这些特点导致教师知识教学容易沦为灌输,学生即使记住也难以理解其深层原因。

2019年,学校课程改革,《高级英语》课程由小班教学转变为大班授课。课堂规模扩容,意味着教师分给每位同学的互动和关注时间减少。刘桂芳意识到,要保障或改进教学效果,改革授课模式势在必行。

当年9月,刘桂芳从其参与的对分课堂培训中得到启发。对分课堂将课程划分为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三个学习环节,帮助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把知识高效地教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自主讨论中聚焦课程内容。

在借鉴复旦大学教授张学新提出的凝扩对分法后,刘桂芳提出了“DSML凝缩法”,“有限的小句关系构成无限的语篇模式,具有直线分析式的特点,因此在段落语篇模式和主旨句同时有难度的情况下,就比较难提炼段落大意。”刘桂芳认为,英语阅读应以小句为切入点,应用DSML流程能化被动为主动,帮助学生消化吸收。

随后,刘桂芳陆续在韶关学院、韶关市仁化中学等多个地方实践DSML流程。“对分课堂很‘上头’,让我感受到了主动思考、主动讨论的过程。”韶关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生梁慧雯表示,将来不仅要把“对分课堂”作为本科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还立志以后成为一名对分教师。

基础教育“大实验”

学生主动学习“倒逼”教师素养提升

对分课堂主张把课堂的一半交给学生,意味着教学时间缩减一半,老师的备课量也会减少一半,但这种“减负”,反而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张学新表示,在对分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倒逼”教师提升教学水平,“这不但不是坏事,反而是中国高等教育提高质量的必由之路,对分课堂对师范生而言是一个挑战,但也是成长机会。”

在大学的课堂上得到成功实践后,2021年,刘桂芳在南雄市实验中学挂职期间,也借机开展了一场对分课堂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大实验”。来自数学、英语、语文和音乐等不同学科的师范实习生在南雄实验中学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实习,他们成为中学对分课堂的实践者。

韶关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学生谢健怡表示,第一次使用对分课堂模式授课时,跟学生在课堂上讨论问题,感到既感动又慌张,“感动是由于对分课堂给了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在课堂上看到了学生的思考和进步;慌张则是发现学生的答案比预想中要更详细准确,考验着自己对课堂的掌控能力。”

韶关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学生林诗华在使用对分课堂模式讲授《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收到了来自小组学生的提问:移项为什么要变号?这个提问让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数学老师激动不已:“在平时的教学课上,讨论不容易发生,想不到这次有学生提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刘桂芳认为,实习生们集体备课、磨课、研课、评课,切磋琢磨,教学技能和教学素养明显提高,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有效营造了实习生互帮互助的研讨氛围,提升教学内驱力和教育教学质量。

为助推韶关市三区乃至全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韶关学院组织了广东省“新强师工程”培训项目及“三区项目县”教师培训项目。刘桂芳受邀给参培教师授课,分享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

“学校将进一步组织教师队伍加强针对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专项研究,推出一批研究成果,指导中小学教师在课程安排、课程结构、课程质量等方面进行优化,全面提升中小学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刘桂芳表示。

【记者】陈理 汪祥波

【通讯员】许子铭

【作者】 陈理;汪祥波

广东教育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