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2019年8月,上层首次提出“职业教育发展大有前途”的说法,这让职校师生精神为之一振,仿佛抓住了最后的救命稻草:只要再狠命往上一爬,那他们便不再是“差人一等”的了。

值此之际,笔者受友人之托,开始调查和记录职校的生活现状。期间有号称“潇湘客”者,曾通过朋友的关系登门造访,声称自己是职校的“资深人士”,可为笔者带来丰富的一线材料。

此君蓬头垢面,戴一副厚重的黑框眼镜,仿佛刚从战壕里爬出来似的,远没有自己的代号要来得洒脱。可在口述历史的时候,笔者发现,他在刻意抑制自己的情绪波动,那显然是发自肺腑之言。

他希望笔者为那些活在角落里的“亡命之徒”立传。

不过,为了体现媒体人的专业性,在定稿前,笔者还是决意对叙述者口中的职校做一番田园调查。

事实证明,潇湘客口述的,并非主观捏造的事实。

01 龚红真和白巧玉

最后的一届招生

“跑遍这么多间学校,试问有谁不知道有我龚奶奶的!”

谈起龚红真,潇湘客脑海里第一时间蹦出以上这么一句:那是他第一次见龚红真时,龚红真说的第一句话。

龚红真在说这句话的同时,脖上圈一条黑色围巾;她倏地一下站了起来,狠命地锤了一下桌肚子。据潇湘客描述,她长得很像周星驰《九品芝麻官》里面和石榴姐对骂的烈火奶奶,但要比烈火奶奶更加霸气、泼辣,并且罕逢敌手。

职高三年回忆(职校生活纪实系列之三)(1)

龚红真很少意气用事,其实她对自己招揽来的学生是非常关爱的,正因为此,她才有了“龚奶奶”的称呼。那是真的有人栽赃抹黑于她,她才会显得如此生气,并且痛快地骂了一声“他妈的”。

龚红真五十岁上下,虽然身材圆胖,却经常穿一件修身的暗紫色旗袍。她是学校招生组四大金刚之一,多年来招生成绩位列四大金刚之首。

龚红真骂人的那次,是在学校内部的招生会议上。骂完后,她宣布这将是她的最后一届招生,待功德圆满,她就彻底退隐山林,回家带小孙子,享天伦之乐。

“其实王校很舍不得她,她是一枚好棋子。”潇湘客说。

如今,龚红真苦心经营多年的人脉资源,早已遍布市区各所中学。如果就此别去,那对学校而言,将会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果敢、豪爽、泼辣、雷厉风行,这些罕见的性格特征,使得她在招生界立于不败之地。

“但也有一些风言风语,说龚红真年轻一些的时候,是老举。”潇湘客说,“‘老举’恐怕是梅州当地的方言,意为风尘女子。也正是游离于灯红酒绿之间,龚红真才得以积累这许多的人脉资源,才能在招生界混得风生水起。”

“龚红真”和“白巧玉”之谜

寻常人对龚红真本人最感兴趣的,恐怕并非她的招生业绩,而是因为她有着两个完全不相干的姓名:“龚红真”和“白巧玉”。

潇湘客曾负责学校的人事工作,当领导吩咐续签龚红真时,其实她早已过了退休年龄,学校是以返聘的名义录用她的。

而且,龚红真在返聘协议上的签字,并不是“龚红真”,而是“白巧玉”。

“龚红真”为何成了“白巧玉”?或者说,“白巧玉”为何成了“龚红真”?

每一个发现其中蹊跷的人,都会饶有兴致地进行一番揣测。

“大概她的真名就叫白巧玉吧,也许她真的做过什么不好的事情,所以最后出来混圈子,只能隐姓埋名了。”这是潇湘客的主观臆测。笔者恳求他对此事做一个客观的论证。潇湘客回答,他已从学校离职,如果再回去进行一通“八卦”,恐怕要遭人猜忌,吃力不讨好。

龚红真和督导室陈主任有较深的交情。潇湘客对笔者说,现在督导室正缺一名干事,可以尝试应聘,趁机采访陈主任。

为获得一手材料,笔者果真去应聘了该校督导室干事一职,并顺利进入试用期。

督导室是嵌在教学楼四楼楼梯间的斗室,室内陈着一张棕黑色的办公桌,已经占用了办公室近一半的空间。为了给新来的干事腾空间,陈主任特地将她的办公桌腾挪到了角落里,并吩咐网管:“给新来的同事配上学校最新的桌子,以及速度最快的电脑。”

毫无疑问,陈主任是一位热心的、拥有多年教学经验的长者。

大约上了些年纪的人,尤其是女性,都喜欢唠叨一些家长里短。

陈主任说,刚来装电脑的网管,长得虎背熊腰却又老实可靠的,名叫熊澄,是龚红真之子。当年龚红真来了学校并立稳脚跟后,便举荐自己的亲儿子到学校当杂工。陈主任可怜他,便对他说:“要学会一项技能,比如维修电脑,学成后我推荐你当学校网管。”

笔者在督导室整理资料时,曾发现一张名为“熊歌”的学历证书。陈主任说:“这是龚红真之女,也曾在学校工作,因为有相关资质,我就推荐她到其他职校教书去了。”

陈主任并不是有心机的领导。笔者便开门见山,询问“龚红真”和“白巧玉”的名字来头。

原来,龚红真本名白巧玉,广东梅州人。他的丈夫酗酒、家暴,她成了最直接的受害者。被逼无奈,白巧玉提出离婚,可她丈夫死活不同意,还扣押了她的身份证。最终,白巧玉狠了心,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张名为“龚红真”的身份证,携了儿女,逃到了大都市避难,并开始了自力更生的生活。

很难想象,一个从乡下逃到大都市,并且没有多少文化知识的女子,需要经历多少磨难,才能从最初的“白巧玉”脱胎成为后来的“龚红真”。

最后的归宿

据潇湘客说,笔者来督导室做事前不久,学校经历了很大的人事变动,王校也没能幸免,被提前调走了。新来的温校乃是干德育出身的,对招生工作并没有很深刻的体会。

期间,笔者千方百计的,想要找机会见见龚红真本人,希望能够了解更多关于她的事迹。可是忽然传来了噩耗:龚红真中风了,动弹不得,已经被送回梅州老家养病了。温校想抚慰人心,组织团队到梅州探病,可是这个计划最终也搁浅了。

这次的采访没能完全按计划实施。在学校待了两月有余,受困于混乱的管理体系,笔者提交了辞呈。约摸过了两个月,潇湘客发来了信息:

“据前同事说,因为没能继续开展工作,学校已决心将龚红真‘炒鱿鱼’。”

没想到,龚红真当时亦真亦假说的“最后一届招生”,竟然一语成谶。令人惋惜的是,最后的招生,并谈不上是“功德圆满”。

02 元秋华:被电话轰炸的钢琴师

学校办公室的座机向来是公开的,为的是方便外界咨询或者寻求业务合作。可是偏有人趁着这个空子,尽行骚扰之能事。

潇湘客还在学校办公室做事的时候,就有催债公司打电话来,找一个叫“肖九绽”的人,敦促此人尽快还钱。一打听才得知,之前确实有一个叫“肖九绽”的员工,但是早就已经离职了。尽管校方对此已经多次作出解释,可这个骚扰电话还是时不时地轰炸着。

后来,“肖九绽”终于消停了,但被催债的名字换成了“元秋华”。元秋华是学校幼师班教钢琴的音乐老师。此时正值学期末,为了减少负面影响,办公室宁主任回应催债公司:“元老师已经回老家去了,有什么事请打他的私人电话!”

催债公司丝毫不领情,而且还提高了原子弹的轰炸频率。哪怕最后学校威胁说要诉诸法律途径,电话那头也不肯消停。电话里是个男人的声音:“学校连这么缺德的人都请来当老师,是不是有问题!”

办公室只好记下催债的来电:凡是这个号码打来的电话,一概不接。可是这招并不管用,因为打过来的电话,可以有好几个不同的号码。一时间办公室被闹得人心惶惶,大家一听到电话声响,就变成了惊弓之鸟。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致电通知元秋华老师,元秋华回应:“这属于无理取闹,不要理会他们就是。”

但办公室依然是被电话轰炸的重灾区。为了尽快平息此事,宁主任最终将元秋华的手机号给了对方。没到半天时间,电话又重新轰炸了回来,理由是:元秋华的电话压根打不通。

事态越来越严重,因为原子弹的威胁延伸到了招生办事处。最终,纸包不住火,学校高层、总公司高层统统知道发生了这么一回事。

元秋华终于出现在了办公室。他梳着周润发一样的大背头,穿着白衬衫,黑色西裤,脚下踩着锃亮的皮鞋。平常上课的时候,坐在钢琴前面,他的大背头就随着音乐亮了起来。

“平心而论,元秋华是有着那么一点音乐家的气质的。”

“还记得有一次在学校饭堂用餐,有很多学生排在了教职工窗口,导致老师们只能在后面排长队。”潇湘客说,“这时候有一个人吼了一嗓子:‘让老师们先打饭!’学生就乖乖让出了一条道来。这个拥有完美男高音的人,就是元秋华。”

可这次元秋华完全失去了当老师的正气。他蜷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很有点做贼心虚的意味。他告诉宁主任,他确实欠了一笔债务,不过那是帮自己亲弟弟借的钱。他的弟弟犯了事,已经坐牢了。

不管元秋华说的是否属实,总公司高层已经决意要裁掉他。很快地,学校便招徕了一位新的音乐老师。

“还没来得及搬走的元老师,和我们打了最后一场球赛。”潇湘客说。元秋华打篮球的时候,兴致上来了,干脆脱了上衣,露出了中年人特有的圆滑的肚腩。

后来,元秋华和学校一位舞蹈老师搭档,在外头开了一家培训机构。潇湘客再一次见到他,大约是两三个月以后的事情了。他忽然出现在了学校的门卫室,依旧是大背头、白衬衫、黑西裤,以及锃亮的黑皮鞋。他双手捧着一个大箱子,坦言里面是学生来他公司培训后的结业证书。

潇湘客认为:“做生意招揽熟客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可我总感觉他的钢琴声里有一股浓浓的塑胶味。”

“后来,听说他和舞蹈老师,还有另外一个合伙人,因为利益分配问题闹了矛盾,公司也快运营不下去了。他低声下气,到处找人借钱,想把公司支撑下去。但经过鸡飞狗跳的电话轰炸事件后,估计也没几个人愿意借钱给他了。再加上后来疫情狠补了一刀,这家培训机构已经是名存实亡。”

据潇湘客说,元秋华之后,学校的电话依然没有消停。“肖九绽”之后有“元秋华”,“元秋华”之后,还有一位体育老师,他借了办公室同事几千块钱没还,最终跑到福建谋生去了。

而体育老师之后,还有……

03 老张和他的基督信仰

“如果你在好几家单位工作过,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潇湘客告诉笔者,如果留心观察的话,我们会发现,在每一家单位的保安队伍中,很大概率会遇上一位基督教信徒。

“不知道他们是因为信仰了基督,才甘心安顿于此;还是因为甘心安顿于此,才信仰了基督?”潇湘客至今也没整明白,作为学校保安队队长的老张,究竟是当保安在先,还是信仰基督在先。

老张五十岁上下,瘦高个儿,河南人,属于行伍出身的。他已经退役多年,之所以还能保持这么好的身材,这和他的饮食不无关系:早上冲麦片、吃花生米;中午炖饺子;晚上仍是冲麦片、吃花生米。

“在学校这些年,老张的饮食习惯从未改变过,他从来不乱吃零食。”潇湘客说。

老张从不以基督徒的身份示人。他性格温和,对学生很友好。学校禁止学生从外面携带奶茶入校,他便悄悄替他们保存在门卫室,等下课后再来领取。有一次被李副校长发现了,他将老张骂了个狗血淋头。

潇湘客知道老张是基督徒,已经是来学校工作很久后的事情。这得益于学校的人事变动:巨大的压力,使他不自觉跑去卫门室向老张诉苦。他和老张谈人生意义,谈哲学,谈宗教,但他并不指望老张能够听明白。但是老张回了一句:“神会帮你渡过难关的!”

“周末的一个清晨,很多人还在做着梦,老张便约我到他宿舍讲解《圣经》。”潇湘客说。

讲解《圣经》的并不是老张,而是他的妻子:一位生得微胖而又心地善良的裁缝。她讲解神创造天地万物的七日,同时还使劲地忏悔:自己前几日看到乞食者,但是由于上班匆忙,并没有帮助到他,这使得她良心感到十分不安。

老张说,他原先并不是基督教信徒,任凭妻子怎么讲解都不信。直到有一天,妻子带着儿女回河南老家,在高速路上,车子被隔壁过道的货车给蹭了一下,失去了平衡,飘向了另一个过道。他的妻子非常心慌,因为车后座里坐着孩子们啊。在紧急关头,她大呼了一声:“神啊,救我!”忽然车子又被另一辆货车给蹭了一下,居然弹回了原先的过道:车上的人竟安然无恙。

老张说:“从此,我便彻底地信了耶和华。”

老张几乎每一个周日都会调班,一大早便坐上公交,去很远的教堂做礼拜。他说,倘若是基督徒见了面,一般都会互相说:“以马内利!”意思是“神与我同在”。

老张时不时还会去买福利。

潇湘客说:“一次跟他去参观教堂,回来后他便要去买,说神已经给了他指示。我说那只是赌博,赢面很小。老张回答,他只是遵循神的指示,买个十几二十块,能不能中奖,自己并不在意。”

不过神并没有帮他,那一次他仍旧没有中奖。

忽然有一天,办公室搭档很神秘地说道:“老张走了!”这着实把大家吓了一跳。问详细了才知道,老张是忽然不辞而别,不知换到哪里工作去了。

据招生办的人说,他们接到了催债公司的电话,指名道姓,说的就是老张。

原来,“肖九绽”之后有“元秋华”,“元秋华”之后,还有一位体育老师;而体育老师之后,竟然轮到了老张,一位虔诚的基督教信徒。

说到此处,潇湘客显得黯然神伤,他说那是自己到学校后最伤心的一次,为老张。

这位虔诚的基督徒,到最后,神依旧没有帮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