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是信仰上帝(即“天主”)和“救世主”(上帝之子)的宗教在古希腊语中,上帝之子被称为基督,基督教由此得名,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基督教是怎么演变的?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基督教是怎么演变的(基督教的发展)

基督教是怎么演变的

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是信仰上帝(即“天主”)和“救世主”(上帝之子)的宗教。在古希腊语中,上帝之子被称为基督,基督教由此得名。

基督教最早产生于公元1-2世纪犹太人中间。当时基督教并不仅仅是犹太民族自己的宗教,也是罗马社会广大下层人民在现实生活中无数次反抗斗争均告失败感到绝望,在精神上和思想上的解脱和安慰又无法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从而将摆脱人世间苦难的希望,寄托在宗教幻想之中的产物。

基督教首先产生在犹太人中间,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的。犹太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在历史上曾先后遭到亚述、埃及、波斯、塞琉古、罗马的侵略,多次饱尝亡国之苦。在罗马统治时期,犹太人曾掀起多次的反抗斗争,均被镇压。犹太人背井离乡,流落各地。早在“巴比伦之囚”期间,犹太人就产生了救世主的观念,到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中期,在散居小亚的犹太人中间出现了一个宣扬“救世主将要降临”的秘密宗教派别,基督教就是从这一教派中脱胎而来的。

基督教的思想来源主要有犹太教中的救世主思想;东方一神教中神为救助众生死而复活,赎罪献祭的思想;希腊、罗马哲学中斯多噶学派的天体神圣说;亚历山大里亚学派斐罗的学说,及西尼克派的伦理学等。

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的一些城市中出现了一些传教者,他们到处宣扬耶稣基督的神话:上帝为了拯救人类,使耶稣之母玛丽亚(圣母)未婚而孕,在伯利恒生下耶稣。因此,耶稣是上帝之子、是救世主。他在巴勒斯坦收下12 名弟子,并到处传道,表演起死回生、医治病人、驱除妖魔的奇迹。后来由于弟子犹大的出卖而被害。犹太人上层分子勾结罗马总督彼拉多把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为耶受难日),但死后三天又复活(为复活日)显灵,然后升天。

早期基督教教义的主要内容是:救世主不久要下凡,拯救人类进入幸福天国;因人有罪,信仰上帝并虔诚悔罪的人才能进入天国,否则要下地狱;穷人易升天国,富人进天国“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信教者应把财产献给大家,一起过幸福生活。教义中包括实行现有财产的共产(不包括共同生产),鄙视富人,反对罗马帝国的统治。这在当时有进步意义。但同时,基督教并不反对奴隶制度,也不主张以暴力实现其教义。当时罗马奴隶制比较稳固,奴隶和其他穷苦人民的反抗被镇压下去,在绝望中,人们纷纷加入了基督教。这就是基督教得以建立并发展起来的社会背景。

早期基督教徒秘密流动传教。教徒集会时间在黎明前,地方为野外或墓地(罗马法律保护这里的安宁)。活动的内容是举行仪式,包括祈祷、唱赞歌发誓言、洗礼、传教、共同进餐(公餐)等。当时活动经费由教徒捐献;教徒组成公社,公社由长老、助祭主持。公社对教徒中的孤寡病残予以救济,出资赎回成为罪犯、战俘的教徒,帮助教徒解决紧急困难,劝人们宽待奴隶等。

基督教徒的誓言是:①不欺骗,不说谎;②不偷盗;③不奸淫;④不作邪恶的事;⑤不背教。

罗马统治者企图用强权消灭基督教,但没有成功。随着奴隶制危机的加深和罗马皇帝残暴统治的强化,基督教日益发展起来。同时,在基督教传播的过程中,信徒中增加了富有者。他们捐献财产,拥有文化知识。这些富有者在教会中逐渐取得领导地位,担任主教、执事和长老等各种职务。公元二世纪后期,基督教就从最初“受苦受难人”的宗教蜕变为富有者、统治阶级的宗教。这样一来,基督教无论在成分上,或在性质以及组织上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许多教会逐渐拥有大量的产业和金钱。这时担任教会的职务变成有利可图的事业,教会逐渐被一些有财有势者所控制。这些有财有势者在基督教教义中加入宣扬忍耐服从、爱仇敌、寄希望于来世等内容,基督教逐渐失去被压迫者宗教的性质,演变成剥削阶级接受和利用的宗教了。

三世纪的危机中,基督教得到了更迅速的发展,受到打击的奴隶主、大地主、大商人、官僚,甚至皇帝的亲属,加入了基督教。教会不断发展,罗马、拜占庭、迦太基、亚历山大里亚等城市,成为其所在地区教会的中心,并渐渐发展成为领导所在地区教会的上级教会。教会的领导权转到了大有产者的手中,基督教从而失去被迫者宗教的性质,逐步蜕变为剥削阶级手中的工具,到罗马帝国后期,实现了与帝国政权的结合。

由于基督教的势力日增,而且教徒拒服兵役,拒不崇拜罗马的神,三世纪时基督教仍被帝国当局视为威胁而加以迫害。其中,戴克里先对它迫害的规模较大,一部分坚持督信仰的教徒被处死,教会财产被没收,文献被毁,集会被禁止。但是,帝国当局无法消灭基督教,教会已成为一支巨大的社会量。

随着基督教性质的改变,在基督教内部发生了统治地位的教派(“正教”派)同与其相对立的派(“异端”)之间的斗争。正统教派认为耶稣基督具有神、人二性。或者按照所谓“三位一体”的说法,认为“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这些说法,后来受到有力的挑战。公元四世纪初,在埃及亚历山大里亚城担任神职的基督教神学家阿 里乌斯公开反对“三位一体”。他认为耶稣基督只具有“人性”而不具有“神性”。此外,他还主张基督教徒应当安于清贫,反对教会聚敛钱财。阿里乌斯创立了一个新的教派,被称为阿里安教。阿里安教遭到正统教派的排斥,被视为“异端”,但在劳动人民和日耳曼诸部族中传播甚广。

君士坦丁大帝要利用基督教来巩固他的统治,于公元325年在小亚细亚的尼西亚城召集各地基督教会的主教们举行会议。到会的主教有318名,代表罗马帝国境内各地的教会组织。尼西亚大会是基督教历史上第一次的宗教大集结。在大会上,主教们斥责阿里安教为“异端”,确定了正统教义,并且规定了教会的组织条例。

公元337,君士坦丁大帝在临死前受洗为基督徒,他是罗马皇帝中皈依基督教的第一人。不过这时,罗马统治集团中仍有一部分人反对基督教,他们要求帝国各地保持多神教的信仰。公元361年,君士坦丁大帝之侄朱里安取得帝位,下令禁止独尊基督教,恢复帝国境内各民族固有的宗教。当时基督教的势力相当强大,要恢复过去多神教的信仰并非易事。朱里安在位不到两年,他一死,禁令失效,基督教的传布更广。一直到公元392年,提奥多西大帝尊基督教为国教。

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这在历史上是一件大事。基督教在取得合法地位以后,它的教徒大大增多。基督教使西方人的伦理观念、风俗习惯、文化教育、建筑、艺术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自从基督教成了统治阶级的御用工具,它最初的革命精神就消失了。教会变成了国家统治机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些主教们则成为高高在上的权势人物。在整个中古时期,基督教会成为欧洲封建制度最有力的支柱。

在四、五世纪时,基督教的文献传布很广。当时基督教学者哲罗姆对《圣经》进行了校订,并且用拉丁文把《旧约圣经》从希伯来文、《新约圣经》从希腊文翻译了出来。由哲罗姆校译的《圣经》,一直被天主教会奉为法定本。

起初,基督教并没有什么完整的神学体系。直到后来,在基督教传播的过程中,基督教神学家融合了希腊哲学中一些唯心主义学派的观点,特别是新柏拉图主义的观点,产生了“教父学",提出 一整套的说法。“教父学”的代表人物是圣·奥古斯丁。

基督教会的教区,是按照罗马帝国的地方行政区域来划分的。各省和通都大邑,都设有主教或大教长,其中安条克、亚历山大里亚、罗马、君士坦丁堡这四大都市的主教最重要。因为罗马城是首都,并且是圣·彼得殉道的地方,所以罗马城的主教显得特别重要,被称为“教皇”。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基督教会成为古罗马在欧洲西部所遗留下来的唯一有组织的力量,历史上起过一定的作用。

由于基督教的胜利,在罗马帝国末期,导致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逐渐衰落。在这以后,基督教神学的迷雾笼罩着欧洲,为时达一千年之久。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基督教的权威才开始有所动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