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我们经常能看见很多输电塔和电线杆,你知道他们都是起什么作用的吗?为什么会有不同形状的输电杆塔?在高压线下打手机安全吗?我们与高压线保持多大距离才安全?本期,就为你逐一解答这些问题。

1、架空输电线路有什么作用?

10kv高压电安全距离是多少(高压电安全距离)(1)

架空输电线路的作用是输送电力。它把发电厂、变电所和用户连接起来,构成输电网和配电网。由于它用以传导电流的导线是用绝缘子和金具架设在杆塔上的,故称架空线路和架空电力线路。

架空线路一般由导线、绝缘子、金具、杆塔及其基础、避雷线和接地装置等构成。

导线的主要作用是传导电流,它是线路的基本部分。

导线在传导电流时,因为要保持三相之间互相绝缘,并对地绝缘,因此需要绝缘子。

杆塔是为了架设导线,以使导线对地及其三相之间均有一定距离。

金具是安装于杆塔上的金属附件,用来连接导线和绝缘子等。

避雷线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导线,防止雷电直接击中导线。

接地装置是为了连接避雷线与土壤,以便把雷电流引入地下。

2、经常会在路边看到不同形状的输电杆塔,它们有什么区别吗?

10kv高压电安全距离是多少(高压电安全距离)(2)

杆塔按其不同的外观结构形状可分为酒杯型、猫头型、干字型、上字型等。

酒杯型塔通常用于1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送电线路,特别适用于重冰区或多雷区。猫头型塔也是1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送电线路的常用塔型,它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节省线路走廊。干字型铁塔则由于其受力情况清晰直接、经济实用,所以主要用作耐张塔及转角塔,是22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送电线路的常用塔型。

3、在高压输电铁塔下听见的“嗞嗞”声是怎么回事?

在高压线输电时,导线周围会形成较强的电场,使空气发生电离而形成电晕放电。这种放电是可以听到和看到的。电压等级越高,导线的电晕就越强,噪声也就越大。

城区里的10千伏、35千伏的配电线路不容易观察到电晕放电,因为配电线路大多采用绝缘导线,不会产生空气电离,而且电压等级较低,电晕强度较弱,容易被环境的背景亮度、噪声遮盖。在夜间或雨雾天气下,220千伏、500千伏的高压输电线路附近有时能观察到淡淡的蓝紫色光晕。

4、与高压线保持多大距离才安全?

10kv高压电安全距离是多少(高压电安全距离)(3)

一般人会误认为,只要自己不碰着高压线,就不会发生触电。实际情况是,人即使不碰着高压线,在一定距离以内,也会有危险。在电压差足够大的时候,空气都可能被电击穿。当然,空气距离越大,越不容易被击穿,足够的空气距离能够实现绝缘。为了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防止车辆或其他物体碰撞或接近带电体造成危险,人体需要与带电体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称为安全距离。我国《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给出了人员与通电高压交流线路的安全距离,见下表。

10kv高压电安全距离是多少(高压电安全距离)(4)

此外,为了防止发生意外触电或损毁电力设施的事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如:不得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种植树木;不得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修建建筑物;不得在电力线路杆塔、拉线基础周围10米范围内取土、打桩、钻探、开挖等;大型施工机械作业时,施工机械与架空输电线路及其他带电体的最小安全距离不得小于8.5米,且应设专人监护;不得在架空线路保护区内堆放谷物、草料、垃圾、易燃易爆物;不得在架空电力线路两侧各300米区域内放风筝;禁止在高压线附近钓鱼等。


小贴士: 在高压线下拨打手机安全吗?

有这样一则消息,一建筑工人在高压线下接电话时,手机突然爆炸,造成该男子身体大面积烧伤。事后,工友猜测是因为他靠近高压电线接电话导致了惨剧的发生。事实是不是这样呢?在高压线下拨打手机会不会有危险呢?

10kv高压电安全距离是多少(高压电安全距离)(5)

专家解释,这样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为保证线路和人身安全,国家对高压线缆的架设有详尽的规定,并将高压线缆周围一定距离设置为安全区域。我国《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给出了人员与通电高压交流线路的安全距离(见上表),而《110~500千伏高压架空线路设计技术规程》则对国内高压线路架设的实际距离做出了限值要求。从限值要求可以看出,架空线路的距离限值与安全距离相比还有很大余量,手机只有十几厘米长,人拿着手机还不如举起手对缩短距离的贡献大,所以人因拨打手机触电的情况并不会发生。

此外,可能有人会怀疑,手机发出的电磁波会不会让人头顶上的空气发生电离,增加空气的导电性,给高压电建一个“绿色通道”呢?专家解释,这种情况也是不会发生的。因为除一部手机的无线电波能量太低外,手机本身使用的电磁波波段电离空气的能力太弱了。一般来说,电磁波的频率越高,电离作用就越强。而手机无线电波的频率太低了,因此它无法电离空气。

结论:在高压电线下拨打手机并不会增加自己被电到的概率,而手机发生爆炸的事故多半是由于手机电池自身故障造成的,与高压电线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