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李书福称为老师(被李书福称为老师)(1)

池幼章40年前在杭州拍下的照片。那一年,他办起了企业。

他被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称为“老师”。

他曾是中国叱咤风云的“皮鞋大王”。

他是浙江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时代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表彰中,年纪最大的一位企业家。

如今,已83岁高龄的他,仍奋战在民营经济发展第一线。

他就是浙江利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池幼章。

近日,记者前往台州黄岩,与这位年过八旬的“教父级”浙商面对面,聊起40年奋斗史背后的故事……

李书福为何称他为老师?

被李书福称为老师(被李书福称为老师)(2)

记者采访池幼章并与他合影

去年5月,李书福发表自述《放牛的我能有今天,已经感激不尽》,在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吉利是全中国第一个研究生产摩托车的民营企业,后来很多人发现,吉利公司的摩托车供不应求,企业搞得红红火火,自然又有许多企业跟着学,几年间,全国几十家摩托车公司,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而且有些企业缺乏合规意识,市场出现了无序竞争,甚至出现了偷税漏税的不正当竞争,我又退出了这一领域。我们研究、生产摩托车,应归功于当初的台州市工商联主席池幼章老师,他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此,我要向池老师表示感谢。

一句老师,分量颇重,而李书福的这声老师,池幼章也担得起,在某种程度上,他是李书福进军汽摩产业的引路人。

上世纪九十年代,李书福跌跌撞撞起步进军摩托车产业。彼时,池幼章的事业如日中天,在市场上无往不胜,还担任着台州市工商联主席的职务。

“那时,我牵头组织了一场百家企业交流活动,参观的企业中有钱江摩托公司,参与的企业家就有正在经营一家装潢材料公司的李书福。”池幼章回忆起自己与李书福的第一次见面,他告诉记者,当时他只是觉得这个小伙子很认真,爱琢磨。“听说他要造摩托车,我便将他拉去与钱江摩托等一些已经比较成熟的摩托车制造行业的人认识。”

没想到,一周后,李书福竟亲自登门拜访了池幼章。“池老师,摩托车我造出来了。”

正是这一来一往,两人成了“忘年交”。当时,在池幼章的办公室里,两个人聊了很久,作为成功前辈,池幼章为李书福提供了很多自己在商海搏击中的建议,这也是为什么李书福要将摩托车的研究生产归功于他这位老师。

据了解,后来李书福转型生产汽车,也曾找到池幼章,向老师讨教。

而池幼章与李书福的故事并没有到此为止。1999年,池幼章的皮鞋厂因经营问题,面临破产,多次转型无果后,李书福伸出了援手。

2002年,造汽车造出名堂的李书福建议池幼章为他做配件。“经过慎重考虑,我觉得这是条出路。李书福做汽车,我给他做配件——就这么开始转型的。”池幼章说,在李书福的支持下从决定转型到落地,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当时全厂上下都很感激他。

如今,利民实业已经成为吉利集团的核心供应商,95%的产品供给吉利集团。在利民实业大厅,一张李书福的照片占据半面墙壁,也足见池幼章、李书福两位浙商的深厚友谊。

池幼章与温州皮鞋的“爱恨情仇”

被李书福称为老师(被李书福称为老师)(3)

池幼章(中)向客商展示“天牌”皮鞋(资料图)

提到池幼章,就不得不提他在皮鞋市场上的起落,这背后,是他与温州皮鞋的“爱恨情仇”。

1987年8月8日,杭州市武林广场火光冲天,5000多双温州产劣质皮鞋付之一炬。

这把火,也烧红了池幼章的“天牌”皮鞋。“温州皮鞋因为质量差被清出杭州各大商场,取而代之的正是我的天牌皮鞋。”池幼章说。

温州皮鞋的落,伴随着池幼章的起,从那时起,利民皮鞋厂生产的“天牌”皮鞋一路从杭州冲到上海,从上海冲到全国。“天牌皮鞋走天下,一路风光一路情”,“天牌”皮鞋成为中国皮鞋的代名词。据了解,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皮鞋均价二三十元一双的情况下,利民皮鞋厂的年产值已达到亿元以上。

天牌皮鞋靠款式和质量占据了中国皮鞋市场的半壁江山,当年的天牌皮鞋究竟有多好,曾任上海第一百货商店总经理的陈显钊最有发言权。

“我是个乡下人,我要造一双上海人都喜欢的皮鞋,卖到上海去!”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第一百货商店总经理陈显钊收到一封来自黄岩的来信,当他带着好奇走进利民皮鞋厂时,被眼前这个乡镇企业惊到了,时髦的款式,先进的工艺,过硬的质量,领先的管理,他亲自把“天牌”皮鞋迎进商店。“当时,大家都想方设法进入大商场,而上海第一百货却把我们迎进去,我也算开了迎厂进店的先河。”池幼章说。

靠着这双皮鞋,池幼章收获大量赞誉:1989年被西方八国媒体誉为“中国当代杰出企业管理者”;1992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5年,获全国劳模称号。

被李书福称为老师(被李书福称为老师)(4)

利民皮鞋总厂

鲜花和聚光灯往往伴随着迷失与坠落,池幼章没能避免,沉浸在在赞赏之中的池幼章迷失了。“我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对市场变化不够敏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由盛转衰,等我意识到问题所在时,发现大势已去。”他毫不避讳自己曾犯的错误。

而那次,打败他的正是曾经的“手下败将”——温州皮鞋。武林门的一把火,没有烧灭温州人的热情,知耻后勇,温州皮鞋迈上转型升级的路子。在池幼章流连于名利场的时候,温州皮鞋的经营者们正四处学习,积累经验,提升质量。

“我以为我这个鞋厂是最好了,国内名声很大,骄傲自满、不思进取了。隔壁的温州,他们聪明——比我聪明,到意大利去引进了很多新式的皮鞋;而我这个鞋子老了,老旧了,不行了。”谈起自己曾经的竞争对手,池幼章也心服口服。

值得一提的是,温州一家著名皮鞋品牌企业的董事长曾在创业初期来利民皮鞋厂学习,但当时池幼章并不知情,后来偶然碰面时,这位温州企业家才将此事告知这位前辈。“这就是你们善于学习的地方,是你们打败我的原因。”池幼章这样说道。

喊出“我将再起”,底气何在?

被李书福称为老师(被李书福称为老师)(5)

挂在大厅中的“我将再起”

池幼章是《浙江日报》的老朋友,但在查阅《浙江日报》历年来的报道中发现,从1996年到2018年,池幼章几乎在《浙江日报》上“消失”了。

过去的十几年里,经历了巨大失败的池幼章几乎不在公共场合露面,也不再主动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

去年年底,在浙江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时代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表彰中,他作为年纪最大的一位企业家登台领奖。人们意识到,这位年过八旬的浙商竟然还奋战在民营经济的一线,如今利民实业已成为吉利集团的核心供应商,黄岩首屈一指的汽摩配生产厂商,2018年产值达到8亿元,今年将破10亿元。2017年,他在办公楼大厅的正前方挂了四个大字——我将再起!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这位八旬老浙商有着怎样的梦想?翻阅2018年12月12日的《浙江日报》便能找打答案——“只要一息尚存,就要继续奋斗,把利民实业的产值做到20亿元、30亿元,把利民实业做成民营经济的典范。”

八旬再起,底气何在?池幼章告诉记者,他的底气在与根植于他心中的浙商精神——热爱、求索。

何谓热爱?池幼章每天早上8点到企业进车间,午饭后回办公室休息,下午3点再进车间,晚饭后回办公室处理事务到晚上8点。83岁高龄,每天工作12个小时,其中大部分时间呆在生产车间中,这便是热爱。“我现在,就是心无旁骛办企业,好好呵护它,没其他爱好,就喜欢这个。”池幼章说。

被李书福称为老师(被李书福称为老师)(6)

池幼章坐在轮椅上在车间巡视

何谓求索?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池幼章始终坚持创新,自创业起,皆是如此。他曾走遍全国,学习皮鞋款式、技术,也曾夜以继日学习汽配行业新知识,实现转型。如今,池幼章将创新中心放在汽摩配件新品的研发和智能生产线的建设上。“中国经济发展到了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我必须再次谋变。不仅要提高质量,还要降低成本,这才有竞争的优势。”现在,利民实业每年在基础设施建设、研发投资和厂房规模扩大上的投入达到两亿元,5万平米的智能生产车间正在建设,预计将于2020年完工,届时永宁江畔下将崛起一个智能化、自动化的汽摩配件生产基地。

以梦为马,我将再起!这位八旬浙商正在书写一个更大的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