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初中时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激励我们好好准备,他说金榜题名时是人生四大喜之一。从那时我们班的同学都对人生四喜印象特别深刻。现在我国又遇见了几十年不遇的大旱,如果能来一场透雨,那酣畅淋漓的甘霖真是喜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雨贵如油,下的满地流。很快又是情人节了,虽说西方的节日不过也罢,想必自己的洞房花烛夜记忆犹深吧。人在他乡举目无亲无依无靠之时遇到老知己,肯定欣喜若狂了。

人生三喜的表现(人生四大喜是如何变脸的)(1)

宋代诗人汪洙写的这首《四喜》诗:“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在明朝年间被编人通俗塾书中,故民间广为传诵。四喜有一喜就是烧高香了。

这首诗出自《神童诗》。据明末学者朱国祯《涌幢小品》考证:宋朝汪洙,浙江鄞县(宁波)人,官至观文殿大学士。据说他在八九岁时就善于诗赋,自称“神童”。后来有人将他幼年诗诠补成《神童诗》。其实,《神童诗》并非汪洙一人所作,也非尽儿时作品,其中有李白,陈叔宝的诗。《神童诗》包括劝学、为官、四喜、四时景物及节日礼仪描写等,均为五言绝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记诵而流传不衰。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达而相天下,穷则善其身。”等等都出自《神童诗》。当然,人生《四喜》更是经久不衰,人们还通过添字变换喜的程度。

比如,明代成化戊辰年间,有个叫王树南的人在此诗的每句前面各添二字,使其变为:“十年久旱逢甘雨,万里他乡遇故知。和尚洞房花烛夜,教官金榜题名时。”令人听了无不捧腹。在明清两朝,“府学设教授,州学设学正,县学设教谕”,统称教官,实际上就是教师。一般来说,他们教务繁忙,好像蜡烛一样,点燃了别人,烧尽了自己。教官要想科举得中,是很不容易的。万一登第,可谓三生有幸。

再比如,在明朝万历壬辰年间,又有人在每句诗后面又各加两字,使其变为:“十年久旱逢甘雨——带珠,万里他乡遇故知——所欢。和尚洞房花烛夜——驸马,教官金榜题名时——状元。”改后而成的《四喜》诗用特定的数量、人物来强调,突出了喜上加喜、喜出望外,将“喜”的意味推到了极致,一时之间,大家认为这喜谑程度已无以复加了。

也有人反其道而行之,《四喜》诗添字还可以成为“四悲”诗。相传一位秀才参加乡试没有考中,回家途中天又下了一阵小雨。傍晚住店时,店旁边的院里传来一阵阵唢呐、鞭炮声,原来邻院有人娶亲。到了晚上,秀才睡不着觉,想起了汪洙的《四喜》诗,再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见闻,便给《四喜》诗加了八个字,使原诗变为:“久旱逢甘雨——几滴,他乡遇故知——仇敌。洞房花烛夜——隔壁,金榜题名时——落第。”这样一改,对比鲜明,汪洙诗中所说的人生四大欢喜就变成了一场空欢喜,悲凉的意味跃然纸上,颇具出人意料之意趣。

后来,人们纷纷发挥想象力,在“四悲”诗的基础上使男人越加悲惨:“久旱逢甘雨——一滴;他乡遇故知——借钱;洞房花烛夜——不举;金榜题名时——重名!”还有:“久旱逢甘雨——雨中冰雹败稼,他乡遇故知——索债人,洞房花烛夜——娶得石女,金榜题名时——复试除名。”好好的一首《四喜》诗已经添加的面目全非,与原意大相径庭,太有才了。

【君若慧心一笑,订阅绝不可少,更多深度有趣,更多经典原创,愿君首先获取,愿君收藏分享,转载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