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时局动荡,清廷的大厦随时有倾覆的可能,此时有不少志士开始寻求新道路。当时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很多维新派人士上书光绪帝,倡导学习西方,改革教育、军事等各领域。虽然此变法得到皇帝支持和赞许,可惜他并不掌权,当时清王朝还是慈禧说了算,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不肯放权,慈禧对于这场变法是非常抵触和敌视的,也正因为此,在以她为首的保守派的攻击之下,这场变法失败了。而当初的主导人康、梁二人也自此走上了不同的路。

梁启超和康有为是怎么认识的(梁启超与康有为)(1)

这对师徒最后的历史评价自然不一,但谁是君子,谁是伪圣人,看他们的晚年生活就能得到答案。先说梁启超这个徒弟吧,他出身士绅家族,因为去北京参加考试结识了康有为,当时对方已经是京城有名气的人物,尤其是对很多时政的见解令梁启超非常钦佩,于是便拜到其门下学习。他自己也因此走上了维新之路。后来变法失败,他慢慢的也认识到了清廷的腐朽,认为在维护它就是逆改革的潮流,在1917年的时候果断离开官位,转而追求真正的民主和自由。

梁启超和康有为是怎么认识的(梁启超与康有为)(2)

他开始去教书,不仅将自己的孩子一个个培养成才,还带出一批民国时期的能人,晚年更是著书,将自己的思想流传下去,可以说他的一生为救国敢于冒险,为图存乐于奉献,是一个值得后世称赞的人物,真正做到了君子所为。但反观他的师傅——康有为,却没能拥有这样的结局。他在变法失败后,避祸日本,可经历那么多,却依然对清朝的腐朽没有清醒的认识,一直追求保皇,并且在流亡之时还以此为幌子到处索要钱财。等到清帝彻底退位后,他又转去支持袁世凯。

梁启超和康有为是怎么认识的(梁启超与康有为)(3)

他一直就迷失在对于皇权的执着之中,当初是发誓要救国的人,到了晚年相反成了一个因贪念权力,倒行逆施之人,这不得不说是一件悲哀之事。更让人看清他的是,他在晚年六十多岁的时候,却执意要娶一个18岁的女子,没有一点读书人的矜贵,让人耻笑,有人骂他就是伪圣人。1927年他走完一生,病逝青岛,要是回顾,估计他这一生也就只有年轻时候的岁月激扬、充满了气魄,到了晚年走入了有失身份和初衷的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