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叫我印度数字吧!

以前的12345(你可能连12345都不知道)(1)

概述:阿拉伯数字由0,1,2,3,4,5,6,7,8,9共10个计数符号组成。采取位值法,高位在左,低位在右,从左往右书写。借助一些简单的数学符号(小数点、负号、百分号等),这个系统可以明确的表示所有的有理数。为了表示极大或极小的数字,人们在阿拉伯数字的基础上创造了科学记数法。

以前的12345(你可能连12345都不知道)(2)

与我不同:在许多阿拉伯国家,都有一个惊讶的发现,那就是阿拉伯人不爱用阿拉伯数字,而另外有一套他们自己独特的数字书写和计算方式。为了区别开来,阿拉伯人自己的数字常被称为“阿拉伯人数字”。

文明碰撞:771年,印度北部的数学家被抓到了阿拉伯的巴格达,被迫给当地人传授新的数学符号和体系,以及印度式的计算方法(用的计算法)。由于印度数字和印度计数法既简单又方便,其优点远远超过了其他的计算法,阿拉伯的学者们很愿意学习这些先进知识,商人们也乐于采用这种方法去做生意。

创新发展:后来,阿拉伯人把这种数字传入西班牙。公元10世纪,又由教皇热尔贝·奥里亚克传到欧洲其他国家。公元1200年左右,欧洲的学者正式采用了这些符号和体系。至13世纪,在意大利比萨的数学家费婆拿契的倡导下,普通欧洲人也开始采用阿拉伯数字,15世纪时这种现象已相当普遍。那时的阿拉伯数字的形状与现代的阿拉伯数字尚不完全相同,只是比较接近而已,为使它们变成今天的1、2、3、4、5、6、7、8、9、0的书写方式,又有许多数学家花费了不少心血。

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印度,但却是经由阿拉伯人传向四方的,这就是后来人们误解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原因。

以前的12345(你可能连12345都不知道)(3)

比较一下:别看是“近亲繁殖”,“阿拉伯人数字”与“阿拉伯数字”写起来可是截然不同。举例来说,4是反写的“3”,5是一个圆圈,0则是一个点,7写成“V”,8则是把“V”上下颠倒过来写。

为了便于记忆,中国人编了个口诀进行概括,如“颠三倒四,七上八下,五零不分”等等。

以前的12345(你可能连12345都不知道)(4)

趣闻:大写数字的由来:大家都知道,存折、支票、发票、账单等等上面的金额数字必 须要大写。这大写数字的形成,还有一段树廉反贪的故事呢。 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三月,户部侍郎郭桓特大贪污案东窗事发,震惊全国。 贪官们利用空白账册做的文章,各部串通一气,大做假账。以此欺骗皇帝,鱼肉百姓。朱元璋龙颜大怒,下令把郭桓等六部的十二名高官及左右侍郎以下同案犯数万人,皆处死。系狱、充边、拟罪者不计其数。 为反贪树廉,朱元璋还制定了惩治经济犯罪的严格法令,并在财务管理上进行技术防范,实施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把记载钱粮数字的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大写,用“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