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先生曾说过:“中国人,得意时信儒,失意时信道,绝望时信佛,信仰随时可变,本质就是没有信仰。”

当一个人没有信仰时,这个人是迷茫的,看似在行前,却不知前行的方向是否正确。在前行的路上,遇见各种各样的人时,都会认为与之同路,当身边的人变换方向时,却不知何去何从。

这让想起小时候,母亲的数落:“你啊,就是玩不够,这个小孩子在的时候跟跟这个小孩完,人家回家了,又跟其他小孩玩……”现在,回想起来,就是这样,漫步目的去玩。

当长大以后,学会了判断,判断有谁能够在一起更长的时间,然后竟可能的去迎合。成年了,更是学会了隐藏真实的情感去迎合他人,又在不断地,一次次的迷失自己。

当只剩下自己一个的时候,会感到不安,会焦虑,犹如被世界抛弃一样,所以就会不断地去寻找所谓的安全感。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一次一次被“抛弃”以及被“需要”中徘徊。当有一天发现,有些路原本是可以一个人走的时候,突然发现脚下的路不需要多宽广,能够前行足矣;突然发现前面有盏灯,虽然不是很明亮,但足矣指引前行。或许这就叫信仰。

世界上有很多信仰,每一种信仰,无论好坏,对错,其意义在于能够指引前行的方向,自己也会不断地激励自己朝那去走去,即便脚下的路是坎坷的,充满泥泞的,甚至是寸步难行。有些时候没有同伴,没有鼓励,甚至会遭到质疑,唯一不放弃的只有自己,或许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现在很多人在追求快乐,也将快乐视为追寻的信仰。那有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呢?物质上的满足,拥有房子、车子、票子、女子、孩子……,这样的快乐能维持多久?房子几十年,车子几年……

有一项统计,一套新的房子的快乐,快乐最多维持到装修之前;一辆车的快乐,不超过五次驾驶;一个月的薪水的快乐,在一次消费结束;恋爱的快乐,不会超过一个星期。

那追寻的快乐又是什么呢?

之所以愿意寻找快乐,其实是在逃避痛苦。真的快乐是内心的宁静,接受人生的无常,可以直面痛苦。人之所以会感觉到痛苦,就是因为无法接受人生的无常,无法真正的面对痛苦。有人信佛,是因为相信佛可以减轻痛苦,甚至是消除痛苦。佛真正的能够消除痛苦吗?佛本身无法真正的可以令人消除痛苦,而佛却可以教如何消除痛苦。

台湾国学大师一德大师解读佛教经典《金刚经》时就说:“学佛,学佛,佛怎么做自己怎么做才是真正的学佛”现在更多的人学佛是为了追求某种安宁。甚至有些时候认为烧香拜佛就会拥有佛的庇佑。

易中天先生在《易中天说禅》里也说过:给佛烧香,佛就保佑,那成什么了?

这也反应了一个人的人生境地,总是在期望通过某种形式达到某种目的,习惯了用固定的模式、思维去思考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这也可以归为生活的惯性。人或许最接受不了的就是,拥有的无法舍弃,未拥有的想去拥有,想去拥有的得不到。

什么是次第花开,次第花开是:是指花朵一个接着一个,按一定的顺序开放。

人生其实就是次第花开,不同阶段在做着不同的事情,不同的事情带来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感受丰富自己人生。

很多人喜欢盛开的鲜花,可以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愉悦感。也有很多人不喜欢花,因为花会掉落,带来了悲伤,尤其是当花掉落时正好与某件事相契合时,更是将花凋落赋予了某种意义。

每个人都会经历:“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盛。”也将此寓意为人生的八种苦难,既然每个人都会去经历这八种苦难,那为什么还要将之成为困难呢?

之所以将之的寓意为苦难,实际上是陷入了一种轮回之中。用一种痛苦代替另一种痛苦即为轮回。

如果说所能拥有的的最大、最幸福的幸福快乐,就是打破轮回,不在陷入一个又一个的痛苦之中,不在去对抗痛苦。

即便是明知道有缺点、有瑕疵,也不忘记知足与感恩,学会对自己宽容,对他人随喜一些,也就没有那么多痛苦了。

如果将自己看成一颗种子,生根、发芽、成长、自己还会有那么多痛苦吗?还会迫不及待的去让自己有那么多欲望吗?就像次第花开一般,一个接一个,按照顺序进行。

常说人生是一个精进的过程,精进是不是勤奋的进行做事,不存在必须达到某个结果,更不是为了得到而做,而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人生就是一场花开(人生犹如次第花开)(1)

人生就是一场花开(人生犹如次第花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