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公历8月7日,阴历七月初十。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是入秋的第一个节气,在今天晚上的20点28分57秒交节。

虽然立秋并不是酷热的终结,但它和农业收成的关系相当密切,立秋当天的天气,自然也会影响秋作物的收成。

农谚里说“立秋西南风,雨顺五谷丰”,是啥意思呢?为啥有这种说法?

1·立秋谷物熟,但不凉快

《历书》里说,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

意思是说,北斗星的斗柄指向西南方向的时候,就是立秋。这时候,大地上阳气渐收、阴气出地,给大地万物带来萧杀之气。按照节令,田里的庄稼也该收获了。

立秋是南风还是北风好(立秋西南风雨顺五谷丰)(1)

立秋时节,大地上秋金之气占了主导,已经完全取代夏火,所以才把秋天叫“金秋”,这个金气指的就是秋天的凉气。金气起于子时,然后才慢慢推移到午时,所以立秋之后的天气就是“夜凉白天热”。

秋金慢慢站稳的过程,就是天气慢慢转凉的过程,也是秋金从子时到午时的转变过程。

虽然“立秋”这俩字让人一看就想到秋高气爽,想到凉快舒服的秋天,但它并不代表秋天真的来了。

秋天是咋分的呢?

第一个办法是按照传统的节气,或者说是按照天象来分。立秋是起点,立冬是终点,这中间就是秋天。不过这是季节的表达,和温度关系不是太密切。

比较靠谱的是按气温来分:也就是“候平均”气温,如果连续五天的气温在10度到22度之间,那就算是入秋了(南北温差不同,以中原区域为参照)。

民间说“最冷在三九,最热在三伏”“三伏里面夹一秋,立秋之后有一伏”,意思是说立秋时还在伏天,还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季节的轮转需要个过程,不可能一立秋马上就冷了。

2·立秋天气变化的影响

立秋之后,除了气温会慢慢发生变化,天气和气候也在慢慢发生变化。

立秋是南风还是北风好(立秋西南风雨顺五谷丰)(2)

最明显的就是立秋之后,天气会由夏天的潮湿多雨,转为干旱少雨。老人们说“立秋十八天,草皆结顶”,是说立秋节气后十八天,大地上的植物就都结趋向成熟了。

此时田里的庄稼自然也都快要成熟了,玉米籽粒饱满,豆荚鼓鼓,红薯、花生等也都已膨胀饱满。

它们此时都需要充足的光照、稳定的气温,当然还有适量的雨水。谷物成熟的过程,其实也是大地上金气不断生长、增加的过程。

金气的增加需要雨水的辅助,所以才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有了秋雨的加持,金气会增长得更快,天气也会更快变得凉爽。

古代天文著作《开元占经》里写:立秋日,晴明,物不成。说的是如果立秋当日是晴天,可能预示着谷物收成会受到影响。

所以民间也有很多关于立秋天气的谚语,比如:“立秋晴,一秋晴;立秋雨,一秋雨。”“立秋无雨一半收,处暑有雨也难留。”“立秋一钱雨,可抵万两金”“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愁”“立秋无雨是逆秋,万物到头一半收”

立秋是南风还是北风好(立秋西南风雨顺五谷丰)(3)

几乎所有谚语都在表明,如果立秋当天下雨,就预示着今年会有个多雨的秋天,秋金之气生长快,天气自然也凉快得早,谷物收成也会不错;如果无雨,则预示着这个秋天会以干旱为主,天气会非常热,还有可能会影响到谷物的收成。

3·立秋西南风,雨顺五谷丰

《开元经占》中说:立秋日,风从乾来,甚寒,多雨;风从艮来,秋气不和;风从坎来,冬多雪,多阴寒;风从坤来,五谷熟;风从震来,秋多雨雹,人不和,草木再荣。

乾在西北,艮在东北,坎在正北,坤指西南,震为正东,翻译一下就是:

如果立秋这天刮西北风,天气会马上变得冷而多雨;刮东北风,则代表秋气不和,容易成洪涝;刮北风,说明今年冬天雪多,天地多阴寒。

如果今天刮西南风,田中五谷很快会成熟;刮东风的话,秋天会有冰雹,容易起纷争,草木也会二次开花。

立秋是南风还是北风好(立秋西南风雨顺五谷丰)(4)

其中乾来之风为厉风、不周风,表示万物不能周全;艮来之风则会带着疫病。

今日立秋,最应该刮的应该是斗柄所指方位的风,也就是西南风;有了西南方向吹来的风,就说明雨水快要来了。

西南为坤,代表母性、包容与成熟,也代表庄稼的饱满和成熟。

所谓“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先要风对,雨才能对,风和雨都对了,才会有五谷丰登。

今日立秋: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所求皆实现,所得皆如愿。#今日立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