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人说,哈尔滨是一座“冰城”。也有人说,哈尔滨的美只属于冬天。不过本人,偏偏就喜欢看深秋的东北。2016年第一次来东北,我错过了它的金秋。2017年的国庆节,我再来东北,不仅是为了深秋,也是为了走一走这条“中东铁路”。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1)

为什么非要坐这趟车不可

其实在当年,我可以从韶关坐火车直达哈尔滨,结果我却兜到北京,因为我想坐这趟特别的车——Z15次,原因是:它是BSP(鲍尔·庞巴迪·四方)25T车底。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2)

列车的车底是由加拿大庞巴迪公司提供技术及授权BSP原厂制造的原厂版本,2002年起制造,现已停产。只有软座车,软卧车和餐车三种(自行百度BSP25T车型)。总之,对于“火车迷”而言,这就是高端车。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3)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4)

DF11G担任该车本务

旅行,本就是体验更好的生活,选择这趟车也是旅行的目的之一。车内环境舒适,灯光、装潢还是蛮贴心的,至少比其他卧铺车睡得要舒服。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5)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6)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7)

窗帘上是圣索非亚大教堂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8)

走廊上的中国结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9)

走廊上的中国结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10)

手机充电有专门的充电袋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11)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12)

各种贴心人性化的调节设施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13)

离开北京,东便门之夜

2017年10月3日,一早醒来,列车已经驰骋在东北的原野,秋日晨曦,窗外一片金色的稻田,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14)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15)

35岁的“小安利”

我们在哈尔滨的第一个正餐,是这家位于桦树街地铁站不远处的一家老店——小安利餐厅。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16)

这是一个很有韵味的餐馆,作为一家35年的老店,按照我的印象中应该是略带破旧却不失情怀。不过这里,小安利的“老而不老”,仿佛置身在欧洲的小餐馆里,浪漫的环境下细细品尝可口的美食。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17)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18)

说到美食,这里你不仅能吃到地道东北菜,也能吃到味重油多的俄式菜。感谢豪爽阔达的东北兄弟热情接待!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19)

百年的松花江铁路桥

我们在哈尔滨的时间只有6小时不到,饱餐后直接就前往第一个目的地——松花江铁路老桥。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20)

这是一条由俄国人设计建造的铁路桥,1898年开始测量、设计、修筑松花江铁路大桥。1900年5月16日正式动工;1901年8月22日全面完工;同年10月2日交付使用。如今2021年,它已经度过了120年。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21)

如今还保留着俄国人修建的桥头堡

1962年7月,松花江铁路大桥由东北铁路局设计并进行该桥梁加固工程。1962年9月1日开工,1972年2月竣工。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22)

随着铁路快速发展,滨洲铁路桥已于2014年停止使用,与其相邻的哈齐客运专线松花江特大桥已投入使用。该桥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后完整保留,成为冰城旅游观光桥。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23)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24)

原滨洲老线轨道也保留了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25)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26)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27)

一些相关的历史简介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28)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29)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30)

新桥上飞驰的哈尔滨-齐齐哈尔动车组

松花江对面是哈尔滨太阳岛风景区,远远望见过江前往景区的索道。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31)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32)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33)

原本的老线路基下面修建了中东铁路纪念馆,还有一台“蒸爷”摆放在此。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34)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35)

“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

哈尔滨被称作“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主要在道里区的这个地方。比如第二个目的地:圣索菲亚教堂。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36)

这是哈尔滨的著名“地标”,一座始建于1907年拜占庭风格的东正教教堂,设计师是俄国建筑师科亚西科夫。1923年9月27日,圣索菲亚教堂第二次重建,历时9年,于1932年11月25日落成,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37)

圣索菲亚教堂富丽堂皇,典雅超俗,宏伟壮观,通高53.25米,建筑面积721平方米,可容纳2000人。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38)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39)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40)

教堂正门顶部为钟楼,7座铜铸制的乐钟恰好是7个音符,要由训练有素的敲钟人手脚并用才能敲打出抑扬顿挫的钟声。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41)

教堂建筑平面呈希腊十字方式布置,既受拜占庭建筑风格影响,主穹顶、钟楼又有俄罗斯传统的“帐篷顶”、“洋葱头”造型。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42)

“冰城”的欧洲风

从圣索菲亚教堂到中央大街,一路上总能看到不少欧式建筑,夹杂在现代都市的狭缝当中。如果去掉眼前所有的中文,脑补一下还真像是来到欧洲某座城市。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43)

脚下这条100多年的石砖路就是中央大街。这条长街始建于1900年,街道建筑包罗了文艺复兴,巴洛克等多种风格的建筑71栋。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44)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45)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46)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47)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48)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49)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50)

其实俄罗斯人也有不少的,比如她们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51)

其实俄罗斯人也有不少的,比如她们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52)

套娃很多

这条街是冰城的缩影,哈尔滨的独特建筑文化,当地人的欧式生活,都在这里明显的体现,并且被称为“亚洲第一街”。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53)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54)

冰城之夜

这一部分的图片是本人中途再次返回哈尔滨时拍摄的。

哈尔滨的夜景其实也很美,那一夜,明月当空。哈尔滨新站房外的广场,好几名摄影师都站在同一个角度,只为了十六的月亮。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55)

位于红军街和东、西大直街十字路口,冰城之夜,灯火霓虹,周围的欧式建筑璀璨生辉。能够看到这一切的美,我们需要感谢一个人……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56)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57)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58)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59)

哈尔滨市少年宫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60)

黑龙江省博物馆

作者有话说

在此,我们要感谢一个人——曾一智老师。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61)

图/百度百科

曾一智,出生于北京,原黑龙江日报社资深记者,高级编辑。为保护黑龙江、北京、东三省中东铁路沿线等地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建筑多方奔走,被称为“笔战推土机”的民间文保人士。2017年2月19日,曾一智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逝世,享年62岁。

缅怀之余,再次感谢曾一智老师,我们都应尊敬的城市“恩人”。

下一站:我们走进内蒙古一角,看中俄国门!

哈尔滨冰冻之旅 北国第1站冰城不太冷(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