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数据爆炸的时代,2019年1月9日微信公布的数据报告虽然是只要十几条内容,但是背后隐藏了复杂的大数据处理,这十几条数据都是2018浓缩的故事,反映了2018年科技社会的现状,是科技未来的缩影下面来逐条分析这些数据背后隐藏的内容,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微信综合数据报告是真的吗?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微信综合数据报告是真的吗(微信数据报告反映了什么)

微信综合数据报告是真的吗

这是个数据爆炸的时代,2019年1月9日微信公布的数据报告虽然是只要十几条内容,但是背后隐藏了复杂的大数据处理,这十几条数据都是2018浓缩的故事,反映了2018年科技社会的现状,是科技未来的缩影。下面来逐条分析这些数据背后隐藏的内容。

文 | 极客宇文氏

2018年,每个月有接近10.8亿的用户保持活跃,按中国人口14亿来算,大约有77%的中国人口习惯使用微信,其中不使用微信的还有几亿是新生儿以及年纪幼小的人群,意味着几乎人人已经完全习惯于使用微信作为通讯工具,顺应了互联网时代,摈弃了曾近的短信电话。可怕之处在于,微信作为民营企业居然用微信这款软件连接了每一个人。

每个月6.3千万55岁以上的用户保持活跃,也就是1963年以前降世的“大人”们,他们在年轻人眼中是思想保守以及跟不上潮流的形象,但是居然微信玩的这么频繁而且玩的这么溜,真是可怕又可爱。尤其是那些年过六七十的爷爷奶奶们,也学会了微信的使用,这也就意味着微信统治了全年龄段。

第一张图还有一个不起眼的数据,“视频通话用户比三年前多了570%”,借用微信报告自己的话,“微信见面”已经是日常,即便相隔千万里,一个视频电话就可以连接亲人,恋人以及友人。个人认为这是通讯最大的进步,把最初的文字交流变成了隔着屏幕的零距离面对面交流。可怕的地方是居然是腾讯的微信和QQ改变了中国人的通讯,开启了一个时代。

接下来分析一下每个年龄段的数据透露出的许多“可怕”现状:

晚睡早起,这是年轻人一代最具概括的生活现状,作为90后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是最大的00后已经过了成人礼了。00后基本上都处在学生阶段,白天上学盼着放学,好不容易下了晚自习,就屁颠屁颠回家洗漱玩手机(是的他们貌似在小学就有了手机)。喜欢熬夜,即使十点钟开始上了床,他们也是要玩手机看视频打游戏到凌晨。第二天又要上学于是不得不赶紧起来,赖床成为一种奢侈。恶性循环,这组晚睡早起的结论反映出可怕的现状是:年轻人不注重身体健康,仗着自己年轻就可以熬夜,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吃冷的甜的。

下面到了我自己的年龄段,作为90后的我们喜欢发“笑哭”的表情(其实00后那个表情我也喜欢发),这代表着我们交流喜欢用这个表情去冲刷掉冰冷的文字,比较注重利用微信交流的一种情感表达。起床最晚可能是因为90后一半是九点上班的职场新人,一半是在大学叱诧风云的学弟学妹,这两部分人平均都可以睡到7点半以后起床。90后在职场最久的也就五年的样子,大部分没有车没有房子,于是成为了坐公交坐地铁的主力军。爱好一般是注重娱乐,女生喜欢看看娱乐圈的帅哥美女,男生喜欢关注电竞圈的竞技与直播,宅男宅女人数不少,但是最后都嚷着要脱单要找对象。可怕的是,已经不少90后走在了相亲的路上,渐行渐远。

80后一般是事业逐渐有所方向,有所起色,甚至一些已经创业成功。80后尤其是男性,普遍已经褪去了年轻幼稚,成为了丈夫以及父亲,他们付完了首付,成为了“房奴”、“车奴”,80后普遍属于比较积极好学,对自己有更高要求,喜欢读书,喜欢关注国家大事,他们生活压力属于最大的一部分人,迈过了“而立”之年的他们不得不不断提升自己。可怕的地方在于,他们过多的精力投入与工作和事业,是否在生活中失去了该有的享乐。

最后到了70后以及60后,70后普遍已经事业有成或者安于现状,孩子们都差不多可以独当一面,平时就继续着自己的小生意,喜欢刷朋友圈,喜欢晒生活,他们都属于乐观主义也都压力不大,毕竟该有的已经有了,不该有的估计也不会有了。而55岁以上的人群则是出于“养老”阶段,讲究早睡早起身体好,疾病的痛苦让他们懂得了“健康比金钱更重要”。喜欢的表情是“呱呱叫”,意味着对年轻人的鼓励,每天享受生活就行了,未来是年轻人的。

宇文氏总结,互联网改变人类,人类创造数据,数据反映生活。

码字到凌晨的我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觉得我的解读贴近引起你的共鸣的关注我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