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科菲耶夫第三奏鸣曲讲解(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奏鸣曲创作与演奏分析)(1)

请边欣赏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奏鸣曲》,边阅读文章哦!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奏鸣曲讲解(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奏鸣曲创作与演奏分析)(2)

前言

普罗科菲耶夫的确在乌克兰的顿巴斯地区出生,但他并没有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跟随科萨科夫学习作曲。

相反他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学习期间,师从于尼古拉·里姆斯基-科萨科夫(Nikolai Rimsky-Korsakov)学习作曲。

普罗科菲耶夫在其职业生涯中创作了许多杰出的作品,包括交响乐、协奏曲、歌剧、室内乐以及钢琴作品等。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奏鸣曲讲解(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奏鸣曲创作与演奏分析)(3)

他的音乐作品风格多样,既包含了古典主义的传统,又融入了现代主义的元素,展现出他独特的创作风格。

关于《第三钢琴奏鸣曲》,它是普罗科菲耶夫早期作品的一部分,并非表现出新古典主义的倾向。

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风格在不同阶段有所演变,从早期的冲突、怪诞风格到后来的更加传统和宏大的风格,都展现了他作曲上的多样性和独创性。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奏鸣曲讲解(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奏鸣曲创作与演奏分析)(4)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奏鸣曲》 音乐分析

引子部分在该作品中是比较长的,共计26小节。它由三个乐句构成。前两个乐句是平行结构,而第三个乐句则充当了过渡的角色。

这部分的特点之一是幽默和诙谐的氛围,特别是第二乐句增加了一个三度音程,使得原本的单音变为双音,双音又转变为和弦,产生了丰富的音响效果。

在接下来的部分(15-26小节),又包含了两个乐句。第一乐句强调了一种轻松和俏皮的感觉,并通过降低五度来巩固调性。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奏鸣曲讲解(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奏鸣曲创作与演奏分析)(5)

第二乐句采用了第一乐句的素材,时值缩减了一半,并且伴奏形式由半音下行变为分解和弦,增强了乐曲的流动感。这样的处理为后续的呈示部做好了铺垫。

《第三钢琴奏鸣曲》的呈示部从27小节持续到93小节,包括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两个部分。

主部主题部分(27-53小节)是以a小调进行的,由两个典型的动机构成。第一个动机是通过左右手的两个音重叠,形成三个音一组的效果。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奏鸣曲讲解(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奏鸣曲创作与演奏分析)(6)

第二个动机是从第二拍开始,通过倒影的手法构成两条新旋律。这两个动机交替出现三次后,调性从a小调转变为e小调,情绪也变得更加激动。

后半段通过远距离的大跳音、低八度进行等手法,增加了音响效果的丰富性。在经过连接部(54-57小节)后,从58小节开始进入副部主题,这是全曲最为抒情的部分。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奏鸣曲讲解(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奏鸣曲创作与演奏分析)(7)

普罗科菲耶夫借鉴了俄罗斯民歌的素材,在作品中展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格,旋律具有强烈的歌唱性,并带有一丝哀伤的色彩。

经过两次变奏和重复后,在74小节处,中声部的旋律再次出现,但在音型和伴奏纹理等方面发生了变化,并直接引出一个简短的变奏,最后以微弱的力度再现副部主题。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奏鸣曲讲解(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奏鸣曲创作与演奏分析)(8)

展开部(94-153小节)在经过六个小节的引子部分后,在100小节开始以三个音一组的动力节奏形式展开。

这部分的调性游离不定,音乐语汇也更加丰富多样。110-113小节中,音乐进行到d小调,节奏稳定且具有明显的战斗色彩,真实地描绘了当时的战争环境。

114-122小节中,调性转为C大调,通过对之前的音乐素材进行分解与合并,与呈示部相联系同时又形成了一定的区分。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奏鸣曲讲解(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奏鸣曲创作与演奏分析)(9)

123-131小节采用了复调的手法,除了低音持续音和旋律声部外,其他三个声部以半音级进的方式进行发展。

132-153小节中,作者首先重复了第86小节的旋律,然后通过力度的变化为全曲的高潮做好准备。

从140小节开始,两个八度琶音在强烈的力度(fff)下奏响,并在七和弦的伴奏下迎来全曲的高潮部分。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奏鸣曲讲解(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奏鸣曲创作与演奏分析)(10)

再现部(154-204小节)是《第三钢琴奏鸣曲》中的一部分。与传统奏鸣曲的再现部不同,普罗科菲耶夫在这部分并没有完全再现呈示部,而是进行了多方面的扩展和丰富。

在164-188小节中,主部主题再次出现。与呈示部相比,虽然结构相似并且仍采用了两个动机的组合,但伴奏主题不再以倒影的方式呈现,而是采用与动机相似的主调形式。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奏鸣曲讲解(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奏鸣曲创作与演奏分析)(11)

189-204小节与副部主题有较大的差异。从音乐情绪来看,这部分更具有动力色彩,给人以坚定有力的感觉;速度上是快板;调性上严格按照古典奏鸣曲的调性回归原则进行,是a小调。

尾声部分(205-220小节)是曲目的最后部分。在这部分中,速度要比快板更快,音乐情绪非常激动,力度变化频繁,其中在217小节以ff的形式达到高潮。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奏鸣曲讲解(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奏鸣曲创作与演奏分析)(12)

最后三个小节中,左手的三个大跳音展现出汹涌的气势,以ff的力度持续到最后。最后,在辉煌而激昂的氛围中结束整首曲目。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奏鸣曲讲解(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奏鸣曲创作与演奏分析)(13)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奏鸣曲》 演奏要点
  1. 风格把握方面

每首音乐作品都反映了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创作者的审美追求,因此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

对于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三钢琴奏鸣曲》,我们可以从宏观到微观来把握其风格。

从时代背景来看,该作品创作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音乐创作普遍呈现出创新的色彩。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奏鸣曲讲解(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奏鸣曲创作与演奏分析)(14)

这个最具代表性的古典主义音乐体裁作为创作对象。因此,该曲的风格可以整体上概括为新古典主义。

在曲式方面,该作品严格遵循了古典奏鸣曲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结构范式,但在内部进行了一系列创新。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奏鸣曲讲解(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奏鸣曲创作与演奏分析)(15)

和声方面,虽然基本遵循了古典主义时期的和声进行法则,但创造出许多色彩各异、音响独特的新和弦,使个性化的情绪得到充分表达。

节奏方面,遵循了古典奏鸣曲对节奏的严格划分,使节奏在形象刻画和氛围营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在重音等细节上进行了创作,获得了全新的音乐效果。素材方面,引入了俄罗斯民族民间音乐素材,使作品呈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格。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奏鸣曲讲解(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奏鸣曲创作与演奏分析)(16)

  1. 触键选择方面

在20世纪初,俄罗斯钢琴艺术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俄罗斯钢琴学派,在创作和演奏方面都独树一帜。

在触键技术方面,俄罗斯钢琴学派的风格可以被描述为粗犷、有力,下键的按击快速而有力,手指抬起的高度相对较低,音与音之间的顿挫感较强。

作为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毕业的学院派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自然延续了俄罗斯钢琴学派的演奏风格。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奏鸣曲讲解(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奏鸣曲创作与演奏分析)(17)

在《第三钢琴奏鸣曲》中,触键方面整体上表现坚定有力。身体的力量应该经过大臂、小臂、手腕、手掌,最终到达指尖,同时指尖触键面积要稍大,以实现响亮而不过分爆炸的效果。

此外,该曲还具有典型的“打击乐风格”,更加强调触键的力度,甚至要求具备“钢铁般的力度”。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奏鸣曲讲解(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奏鸣曲创作与演奏分析)(18)

因此,演奏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手的架子要牢固;其次,手指要有力量;第三,离键不能过高,以避免手指在空中的时间过长导致力量下降。

最后,力量要贯通,应保持手臂略高于手面,肘部微微向外打开的演奏姿势,这样可以保证腰部的力量从腰部经过肩膀传递到指尖,从而使触键更有力度。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奏鸣曲讲解(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奏鸣曲创作与演奏分析)(19)

  1. 节奏速度方面

普罗科菲耶夫经常使用节拍变换这一节奏手法,这给演奏者在数拍子时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例如,在该曲的25-26小节中,四二拍变为三二拍。

前者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而后者以二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三拍。

这两种拍子是不能混淆的,因此需要统一标准,先将四二拍视为二二拍来数拍子,当转到三二拍时仍然以二分音符为一拍来数拍子,只是在三二拍中多了一拍而已。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奏鸣曲讲解(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奏鸣曲创作与演奏分析)(20)

在速度方面,根据《普罗科菲耶夫传》的记载,普罗科菲耶夫是一个时间观念极强的人,做事井井有条。

在创作过程中,他会一边拿着怀表一边计算乐曲的节奏,可见他对作品的速度非常重视。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奏鸣曲讲解(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奏鸣曲创作与演奏分析)(21)

  1. 踏板运用方面

在浪漫主义后期,随着钢琴制作的进步,踏板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认可和重视,成为钢琴演奏的关键要素。

在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中,左踏板和右踏板都得到了广泛运用,演奏者需要相应地掌握运用技巧。

首先是右踏板,它在该曲中的运用非常灵活。在引子部分,两个小节采用相同的和声,因此需要持续踩住长踏板,以突出暴风骤雨般的震撼效果。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奏鸣曲讲解(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奏鸣曲创作与演奏分析)(22)

而在第225小节,是由分解和弦组成的旋律,作曲家已经明确标注需要踩住长踏板。其次是短而浅的踏板。普罗科菲耶夫对钢琴音色有独特的追求,追求干燥的音色效果。

因此,当遇到相应的标记时,演奏者只需在第一拍和第三拍的第一个音稍微踩下踏板,以强调节奏并使其他音保持干燥,与作曲家的意图保持一致。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奏鸣曲讲解(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奏鸣曲创作与演奏分析)(23)

接下来是一拍一个踏板。这种踏板的变换速度较快,可以在保持和声清晰的同时实现连绵不断的效果。

例如,在曲中的123-131小节就要使用这种踏板形式,以表现出连绵而幽静的感觉

最后是左踏板,它是弱音演奏的辅助工具。该曲经常出现快速的强弱变化,演奏者需要提前准备好左踏板的运用,以便准确表现这种丰富的力度变化。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奏鸣曲讲解(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奏鸣曲创作与演奏分析)(24)

作者观点

总结而言,奏鸣曲是钢琴音乐中的珍贵艺术形式,经历了从巴洛克时期到古典主义时期再到浪漫主义时期的漫长发展,并逐渐成为重要的钢琴体裁。

特别是在19世纪,奏鸣曲这一经典形式并没有被遗忘,反而受到了许多现代作曲家的青睐,普罗科菲耶夫就是其中之一。

他在遵循奏鸣曲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探索,使古老的奏鸣曲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面貌,并在此基础上开辟了个人创作的新方向。

因此,在钢琴演奏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重视普罗科菲耶夫及他的奏鸣曲,并从比较的视角进行分析和解读,以展现其独特的风格。

参考文献

  1. 欧阳琳 .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奏鸣曲〉 钢 琴 二 度 创 作 的 演 奏 理 念 及 技 巧 运 用 [J]. 音 乐 时 空 ,2014,(22):105-106.

[2] 刘英楠 . 钢琴演奏二度创作的演奏理念及技 巧运用——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奏鸣曲〉演奏解 析 [J]. 乐府新声 ( 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4,32(02):232- 237.

[3] 孙艺辉 . 从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三钢琴奏鸣曲看 他的创作及演奏风格 [J]. 黄河之声 ,2008,(15):34-36.

[4] 王振龙 . 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和声技法研 究 [D]. 东北师范大学 ,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