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下一路打帕抓鸟,被同组羡慕加“捧杀”时,球友常常会自谦:唉,“差点”还没出来呢!

开工不利,连续失误,球友往往也会自我安慰:没关系,等于先把“差点”打掉啦!

几十码攻果岭,比划好半天,结果还是打出一“剃头”,刚刚挨着果岭的边,摇头苦笑:差点差点,咱业余的就是差了这么一点啊!

差点和差点儿的区别(到底什么叫差点)(1)

按照世界差点系统的概念,高尔夫球员分为两大类型:零差点球员非零差点球员

也就是无差点的球员和有差点的球员两类。

更进一步来说,零差点球员是指打球水平达到具有美国业余锦标赛比杆赛参赛资格球员标准的业余球员。男子零差点球员的发球距离可以达到250码,两杆可以打到470码的球道长度;女子零差点球员的发球距离可以达到210码,两杆可以打到400码的球道长度。

差点和差点儿的区别(到底什么叫差点)(2)

回到主题:到底什么是“差点”呢?

每一座球场都有“标准杆”,大部分是72杆,也有的是73杆或71杆、70杆,很多球友便以为,“差点”是自己打出的杆数和球场标准杆的差距。

例如,在标准杆为72杆的球场打出80杆,“差点”就是8。

很多业余球队,就是用若干场球的成绩统计平均后,减掉标准杆,来计算队员的所谓“差点”。

其实,“差点”和球场的标准杆没有一毛钱关系。

那么,这个“差点”究竟是指差的哪一点?

首先,我们平时所说的“差点”,全称叫做“差点指数”,是一个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的数字,用来反映球员所具备的潜在打球能力。

譬如,道长目前的差点指数是10.6——

差点和差点儿的区别(到底什么叫差点)(3)

其次,“差”的这一点,是以零差点球员在标准难度球场的打球能力作为衡量标杆,通过“差点微分”计算得出:差点微分=(总杆-梯台难度值)×113÷梯台坡度难度值

这个公式中的梯台难度值,是以零差点球员打球能力来衡量的球场难度水平表现。

例如,难度值为73.2的蓝梯,相当于零差点球员在这个梯台的标准杆应该是73.2杆。

梯台坡度难度值则表示:同样难度梯台对非零差点球员与零差点球员打球的不同影响,数值越大表示影响程度越大。

例如,两个不同球场的蓝梯,同样都是73.2的难度值,一个的坡度难度值是120,另一个是130,表示相比于零差点球员而言,非零差点球员在后一个球场蓝梯打球时失误的可能性比前一个球场要大。

差点(或差点指数)越低,表示打球的潜在能力越强,与零差点球员的打球潜在能力也就越靠近。

业余爱好者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差点”。

“差点”是指球员已经具备的打球水平,而不是实际表现的打球成绩。

例如,我们一般说的“单差点”球员,并不是说场场都能打出七十几杆,而是说他具备了打七十几杆的能力——实际也可能会打出八十几杆,或者偶尔还会打出标准杆,看状态和发挥。

比方说,某短跑运动员的百米跑水平是12秒,不意味着每次跑百米都能达到这个成绩。

取得个人差点指数、知晓自己真实差点水平的意义之一,即在于如何能在打球时尽可能发挥出自己的打球潜力、尽可能打出“应该有”的成绩。

这也正是高尔夫“自我挑战”的乐趣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