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打工人悲剧频发。

员工猝死的新闻没过多久。

又爆出违规辞退员工的消息。

而官方给出的理由也很魔幻——“并非为员工所说的,因看到同事被抬上救护车而解雇“而是“他多次网上匿名发布极端言论”。

且不论员工是否真说过极端言论,公司的辞退是否违反劳动法,“匿名发帖”也能被“秋后算账”,这点就足以让人毛骨悚然。

一个孤独的打工人(打工人天堂这神仙工作)(1)

同一时间,1月11日。

一位外卖骑手讨薪无门,选择自焚。

从视频里得知,骑手自焚获救后,拒绝去医院就诊,抛下一句——“我连命都不要了,我要我的血汗钱。”

一个孤独的打工人(打工人天堂这神仙工作)(2)

一件件极端事件集中爆发。

不禁再一次让大家感慨,打工人真是太难了。

大企业真的个个是血汗工厂吗?

最近就有这么一家另类企业火了。

不仅提供另一种可能,甚至人人看了都想自动加入996。

一个孤独的打工人(打工人天堂这神仙工作)(3)

一个孤独的打工人(打工人天堂这神仙工作)(4)

一个孤独的打工人(打工人天堂这神仙工作)(5)

当所有人在门外探着脑袋极力张望时。

它,敞开了大门。

《走近皮克斯》

Inside Pixar

一个孤独的打工人(打工人天堂这神仙工作)(6)

都看(哭)了吧,《心灵奇旅》。

上映22天。

截至发稿时间,票房达到2.57亿。

一个孤独的打工人(打工人天堂这神仙工作)(7)

虽然在Sir心中,它本该更高。

但考虑到本片是部动画,且低调宣发,同步流媒体的骚操作下上映的。

这票房,已算是皮克斯的超常发挥。

更重要的是——它洗刷了《1/2的魔法》口碑票房双扑的耻辱(亏损了1.5亿),让皮克斯扳回一城。

一个孤独的打工人(打工人天堂这神仙工作)(8)

一个孤独的打工人(打工人天堂这神仙工作)(9)

△上映后,部分媒体的报道

关于皮克斯的纪录片,在2007年和2011年就有过。

一个孤独的打工人(打工人天堂这神仙工作)(10)

从《玩具总动员》到近期的《心灵奇旅》。

这么多年,皮克斯的卡通人物早已不止这几个。

而去年上架Disney 的《走近皮克斯》,正是一次新的总结。

每集10来分钟,短小易消化。

相比于那些一本正经的纪录片,这部更多是分享打工人们的小趣事。

皮克斯的工作室是怎么样的?

琳琅满目的卡通人像。

一个孤独的打工人(打工人天堂这神仙工作)(11)

置身于童话般的工作环境。

一个孤独的打工人(打工人天堂这神仙工作)(12)

最重要的还有,自在的工作氛围。

在这里没有所谓的上下级观念,只要你有想法,完全可以“以下犯上”。

对于工作,所有人都乐在其中。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迎接它——灵感

一个孤独的打工人(打工人天堂这神仙工作)(13)

虽然知道了皮克斯用的是宽松的工作模式。

但业界依旧不懂,皮克斯源源不断的灵感从何而来。

因为他们给出的答案实在太普通和简单了——观察生活。

先来瞧瞧这位打扮得色彩缤纷的女士,仿佛就是从动画里走出来的。

一个孤独的打工人(打工人天堂这神仙工作)(14)

她叫迪安娜,她可不是主题乐园玩Cosplay的。

人家可是皮克斯角色艺术总监。

《心灵奇旅》里那些毕加索式的辅导员,就是出自她的手。

一个孤独的打工人(打工人天堂这神仙工作)(15)

一个孤独的打工人(打工人天堂这神仙工作)(16)

注意!

她不是画出来的,是用随手可得的铁丝捏出来的。

一个孤独的打工人(打工人天堂这神仙工作)(17)

在遇见这些铁丝之前,她压根没了解过铁丝雕塑。

看起来好像有点儿戏是吧?

这种从生活中找素材的方法,其实跟她刚出来当社畜的经历有关。

那时的她年少轻狂,对自己高要求高标准,如果没能又快又好地创作出作品,则认为自己是个渣渣。

一个孤独的打工人(打工人天堂这神仙工作)(18)

然而理想很丰满,灵感枯竭却很骨感。

算了,偶尔咸鱼一下吧。

你咸鱼是真咸鱼,人家咸鱼可是在沉淀灵感。

每每休息一段时间后回来,迪安娜都能有焕然一新的感觉。

一个孤独的打工人(打工人天堂这神仙工作)(19)

每每脑子宕机,那就得转移注意力。

比如出门瞎逛,提醒自己注意每一个细节。

看看沿路的大楼有没重新涂刷、观察每个迎面走来的路人,偷偷画下咖啡馆里的客人。

一个孤独的打工人(打工人天堂这神仙工作)(20)

时常还会把身旁的材料堆成一团,用些颜料和墨水,来随性拼贴一番,在一锅乱炖中碰撞出不一样的东西。

一个孤独的打工人(打工人天堂这神仙工作)(21)

为了完成一部家乡意大利为舞台的作品。

带着笔记本、相机走街串巷观察行人。

连家人的种菜、吃饭和荡秋千,每一个小细节她都试图捕捉。

对迪安娜来说——

你其实不必跨越大洋去寻找灵感。

关键在于你如何观察并融入周围的世界。

甚至在家里的衣柜。

还记得《超人总动员》里那位设计超人战衣的莫伊娜吗?

当她接待超人妈妈时,两人经过那条短短的走廊。

旁边陈列的衣服,全都是迪安娜现实世界里的衣服。

一个孤独的打工人(打工人天堂这神仙工作)(22)

不得不说。

她的衣服真的太多太好看了......

一个孤独的打工人(打工人天堂这神仙工作)(23)

灵感枯竭时,除了出门瞎逛,她得从自己的衣柜里汲取灵感。

一个孤独的打工人(打工人天堂这神仙工作)(24)

设计《英雄总动员》角色时。

她甚至还考虑到每一件服装都要与超级英雄力量相契合。

如果以为衣服只是装饰,那就太小看皮克斯了。

这一切,全都人物塑造的一部分。

一个孤独的打工人(打工人天堂这神仙工作)(25)

一个孤独的打工人(打工人天堂这神仙工作)(26)

一个孤独的打工人(打工人天堂这神仙工作)(27)

从生活中收集回来的灵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有实感。

皮克斯虽然做的是动画,但却遍布着经得起推敲的细节。

比如为了筹备了好几年的《心灵奇旅》。

他们找来凯普·鲍尔斯来当联合导演,只为让片中黑人主角更可信。

一个孤独的打工人(打工人天堂这神仙工作)(28)

跟乔这个角色一样,年龄相仿、来自纽约、同样热爱爵士乐。

热爱到都给自己儿子取名为查尔斯·明格斯(美国爵士乐大师)。

一个孤独的打工人(打工人天堂这神仙工作)(29)

△ 查尔斯·明格斯

因此《心灵奇旅》对凯普而言,是个融入了个人情感的梦幻项目。

行家果然是行家。

一看到乔的角色设计时,果然发现问题——他竟然没有理头发。

还记得《心灵奇旅》里乔为了演出,去准备西服和理发的桥段吗?

这是查尔斯要求加的。

一个孤独的打工人(打工人天堂这神仙工作)(30)

理发店(barber shop),在黑人文化中有着很高的地位,是社区中最受欢迎的地方。

凡是重要的事情,都得先去理个发。

这,几乎成了一种仪式。

一个孤独的打工人(打工人天堂这神仙工作)(31)

乔的那句:“在椅子上坐着的那20分钟,你就是国王。”

是查尔斯真实的生活经历。

生活中的点滴日常,反过来丰满了自己的创作。

一个孤独的打工人(打工人天堂这神仙工作)(32)

乔布斯曾经这样总结过皮克斯动画的期许——将故事融入文化。

最好的方式,就是将创作者的生命经验融入其中。

一个孤独的打工人(打工人天堂这神仙工作)(33)

在这种理念下,皮克斯招揽了多元身份的“怪人”。

而他们用自己的“怪”,不按常理地注入了创作。

皮克斯曾有过一部小短片叫《OUT》

所谓的OUT,指出柜。

一个孤独的打工人(打工人天堂这神仙工作)(34)

短片讲述一个年轻人格雷格和男友曼纽尔,将要从小镇离开,去大城市生活。

然而,他却从来没有向父母坦言过出柜。

在搬家那天,父母忽然到访,这意味着他跟男友有暴露的风险。

这让格雷格恨不得变成一只狗,免受父母的打量。

有趣的事情来了,格雷格忽然和狗互换了身份。

一个孤独的打工人(打工人天堂这神仙工作)(35)

这个略显无厘头的身体互换,不就是《心灵奇旅》里,乔变成了猫,22变成乔吗?

通过互换身份。

获得了另一种视角,还有另一种接触家人的方式,机缘巧合地听到了妈妈对狗狗的倾诉。

一个孤独的打工人(打工人天堂这神仙工作)(36)

其实家人早就知道他和男友的事情,对他们最大的伤害反而是儿子的隐瞒。

短片以出柜为结尾,一如既往的皮克斯式温馨。

一个孤独的打工人(打工人天堂这神仙工作)(37)

而这部《OUT》的制造者,是皮克斯元老之一的斯蒂文·亨特,他本人就是一位是同性恋。

短片里的故事,暗合着他的现实。

出生在加拿大一个小镇,周围都在传递着“同性恋不正常”的声音。

儿时的他选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个人画画,看书。

一个孤独的打工人(打工人天堂这神仙工作)(38)

情绪越发压抑,创作的欲望却日益强烈。

1997年,他进入了皮克斯,试图将那些把压抑的部分在动画中释放。

他认为,这是在给曾经的自己讲故事。

也是在给世上没有安全感的孩子讲故事。

一个孤独的打工人(打工人天堂这神仙工作)(39)

一个孤独的打工人(打工人天堂这神仙工作)(40)

一个孤独的打工人(打工人天堂这神仙工作)(41)

一个孤独的打工人(打工人天堂这神仙工作)(42)

一个孤独的打工人(打工人天堂这神仙工作)(43)

一个孤独的打工人(打工人天堂这神仙工作)(44)

所谓的善于观察生活,不仅仅是看到生活中的华彩处。

更要看到生活中隐秘的阴影处。

来自皮克斯的剧本指导,杰西卡·海特。

一个孤独的打工人(打工人天堂这神仙工作)(45)

她发现现实生活中,男性占大概49%,女性占51%。

然而在银幕上,男性的数量远多于女性。

在皮克斯创造的世界里,可以是一条鱼,一个玩具,一辆车。

但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些拟人化的角色是有性别的。

比如在《赛车总动员3》的最开始剧本里,90%的角色都是男性,是杰西卡发现了这个bug。

一个孤独的打工人(打工人天堂这神仙工作)(46)

这种对于女性角色想当然的忽视,在各大电影里,都非常普遍。

皮克斯希望从自身开始,一点点扭转整个行业。

它,似乎不满足于仅仅只是间动画公司。

比如尽量让角色在性别上不要顾此失彼。

以《心灵奇旅》而言,便做到了男女性别比例的平衡。

一个孤独的打工人(打工人天堂这神仙工作)(47)

当然。

杰西卡并不是非得要性别五五开,教条化绝不是皮克斯的风格。

她如此在意这些细节,是为了尽可能让更多的人在银幕中看到自己,让他们觉得这是自己的故事。

看到这里,Sir明白了——

其实皮克斯根本没有什么可堪复制的成功密码。

它只不过是想让每一个差异的个体都能被尊重罢了。

放在加速发展中的我们这,更显可贵。

《心灵奇旅》在中国口碑爆发后,Sir也看到反对的声音。

一个孤独的打工人(打工人天堂这神仙工作)(48)

Sir从来高兴看到对作品有各种不一样的意见,那才是评论意义所在。

除非,为反对而反对。

《心灵奇旅》真的是在号召我们放弃梦想,碌碌无为,平淡就是真吗?

许多人忽略了电影一个细节。

Sir在这里要着重说:

主角回看自己“前世”时,有过两次忘我的状态,两次都是在演奏。

一次在咖啡厅,一次在教学生。

可他曾经最向往的是什么?

舞台,只有舞台。

一个孤独的打工人(打工人天堂这神仙工作)(49)

最后他的转变在哪?

赶到舞台门前,放弃走进去的那一刻。

他终于发现,自己热爱的是音乐本身,不是只有注视的目光。

《心灵奇旅》当然不是在教我们放弃梦想。

正如皮克斯一直以来价值观的包容。

它通过一部部温暖而不失态度的作品告诉我们。

我们人生大多数时候,确实不得不被某种宏大的价值绑架,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拼命、996……

可有没有另一种时候,另一种方向。

我们能看清自己的特质,找到独属于自己的坐标。

然后朝着那个更好的“我”。

努力、拼命。

甚至996呢?

一个孤独的打工人(打工人天堂这神仙工作)(50)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海边的卡夫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