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庆区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位于北纬38°28′、东经106°17′,东与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接壤,西临唐徕古渠,南北分别与灵武市、永宁县、贺兰县、平罗县接壤,[1]是宁夏首府银川市的商贸物流中心、基础教育中心和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

兴庆区是银川市1970年设定的县级市辖区,原称为银川市城区。始建于唐仪凤三年(公元678年),时为怀远县城。宋天禧四年(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建立西夏国,此为西夏国都兴庆府。明代于此设置宁夏镇,是全国“九边重镇” 之一。清代设宁夏府治此,为“西陲一大都会”。[2]

辖区总面积82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4万人(2016年)[3],辖2乡2镇11个街道办事处1个管委会[3][4],拥有有承天寺塔、海宝塔、中山公园、唐徕公园、丽景湖公园、玉皇阁等景点。

2018年10月,兴庆区被确定为“2018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银川金凤区和兴庆区(宁乡银川兴庆区)(1)

兴庆区中心位置位于北纬38°28′、东经106°17′,东与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接壤,西临唐徕古渠,南北分别与灵武市、永宁县、贺兰县、平罗县接壤。总面积约790平方公里。[5]

地形地貌

兴庆区地形分为山地和平原两大部分。西部、南部较高,北部、东部较低,略呈西南—东北方向倾斜。地貌类型多样,自西向东分为贺兰山地、洪积扇前倾斜平原、洪积冲积平原、冲积湖沼平原、河谷平原、河漫滩地等。海拔在1010米~1150米之间,地面坡度为2‰左右,土层较厚。银川西部的贺兰山为石质中高山,呈北偏东走向。全长约150公里,宽20公里~30公里。最高峰海拔3556米,是阻挡西北冷空气和风沙长驱直入银川的天然屏障。贺兰山在银川市境内近70公里,面积5.88万公顷,山高坡陡,气势雄伟。

地质

兴庆区位于中国东、西两大构造带的枢纽部位。在大地构造上,属于中朝准地台鄂尔多斯西缘拗陷带的贺兰山台陷和银川地堑,为贺兰山褶皱带与鄂尔多斯地台间的山前拗陷区。是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中国首批确定的38个抗震设防城市之一。银川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

地堑北起石嘴山,南至青铜峡,长约160公里,最宽为55公里。地堑东西两侧分别受黄河断裂和贺兰山东麓断裂控制,地堑内还有两条规模较大的断裂,即芦花台断裂和银川—平罗断裂。这4条断裂共同控制着银川地堑的形成和发展。周边县市地堑内发生3级以上地震,对银川市区即有影响;地堑内发生6级以上地震对市区将会造成破坏。

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曾发生过6级地震;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发生5.5级地震;明朝成化十三年(1477年)发生6.5级地震,烈度均为8度。特别是乾隆四年(1739年)发生的银川—平罗8级大地震,银川震区烈度为10度,使银川古城尽毁。这是银川平原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灾难性地震。

土壤

兴庆区土壤类型分为9大类、28个亚类、48个土属及500多个土种或变种。贺兰山至西干渠之间主要为山地灰钙土、草甸土和灰褐土,东部冲积平原主要为长期引黄灌溉淤积和耕作交替而形成的灌淤土,局部低洼地区有湖土和盐土分布。灌淤土土质适中,理化性好,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适种性广。土壤类型的多样性非常适合发展农业生产和多种经济作物生长。

水文

兴庆区地表水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富含泥沙,有肥田沃地之功。境内沟渠成网,湖泊湿地众多。黄河是银川的主要河流,流经银川80多公里,南北贯穿。银川平原引用黄河水自流灌溉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引黄干渠有唐徕、汉延、惠农、西干等渠,年引水量数10亿立方米。配套排灌干支斗渠千余条,长数千公里,形成灌有渠、排有沟的完整的灌排水体系,保证了13万多公顷农田的灌溉。

历史上由于黄河不断改道,湖泊湿地众多,古有“七十二连湖”之说,现有“塞上湖城”之美称。全市有湿地面积3.97万公顷,主要为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其中天然湿地占湿地面积的60%以上,自然湖泊近200处,面积100公顷以上的湖泊20多处。较著名的有鸣翠湖、阅海、鹤泉湖、宝湖、西湖等。

气候特点

2013年银川市兴庆区各月平均气温均偏高,其中3月和8月显著偏高;全市年平均气温创1961年以来最高记录;降水主要出现在5-7月、9月,其他月份降水量均明显偏少,其中2-3月、11-12月各地均无降水,全市平均年降水量较常年偏少1成。年内不同程度出现了异常天气气候事件及气象灾害:2012年秋季至2013年春季降水持续异常偏少,气象干旱严重;3月气温异常偏高,提前进入气象学意义的春天,4月上旬出现明显“倒春寒”,对林果业造成严重影响;夏季高温天气出现早,高温集中时段后延且明显偏多;雾霾天气多,对交通和人体健康产生较大影响;前冬未出现初雪,历史少见。综合气温、降水因子分析,2013年贺兰为偏旱,其他各地为干旱年景。

生物资源

2010年兴庆区有天然次生林1.2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2.8%。湿地植物有190多种,林种主要有云杉、油松、山杨等乔木,还有山榆、山杏等灌木。此外,有野生药用植物40多种。湿地野生动物有150多种,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獐子、马鹿、蓝马鸡、青羊、狐狸等32种。

矿产资源

兴庆区矿产资源有煤炭、赤铁矿、熔剂石灰岩、熔剂白云岩、熔剂硅石、磷块岩、水泥石灰岩、辉绿岩等。贺兰石“石质莹润,用以制砚,呵气生水,易发墨而护毫”,自古就有“一端二歙三贺兰”之盛誉,为中国“五大名砚”之一。灵武矿区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特别是煤炭储量以及其具有的高发热量、低灰、低硫、低磷等品质,在全自治区乃至全国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悠久的历史给兴庆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辖区内有承天寺塔、海宝塔、玉皇阁等多处庙宇楼阁,每年都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市内中山公园、唐徕公园、丽景湖公园、光明广场、南门广场、宁园、怡园等也是游客和市民休闲的良好场所。兴庆区是宁夏旅游的中心,塞上江南的自然风光、黄河东岸的大漠草原和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穆斯林文化以及古老的西夏文化构成了以“西夏古都、塞上江南、大漠黄河、回族风情”为特色的旅游业,极大地促进了兴庆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兴庆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然景观旖旎多彩、人文景观风格迥异,形成了以“西夏古都、塞上江南、大漠黄河、回族风情”为特色的旅游业。境内有承天寺塔、海宝塔、玉皇阁等多处著名的文化古迹,还有黄沙古渡、西夏皇城、兵沟汉墓、水洞沟旧石器遗址公园、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等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重点旅游区。

银川市是宁夏回族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 2002年银川市总人口为132.93万人,其中回族人口为35.75万人。银川市回族文化旅游资源分布比较集中,回族民俗、民风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主要体现在住宅及建筑、饮食、婚姻习俗、节庆、服饰等文化上。

银川市回族住宅一般多为“四合院”,由于地处西北干旱地区,住宅建筑多为土(砖)木结构,平顶无瓦,家中常能见到具有伊斯兰风格的工艺镜、古尔白图和教历 公历等。有条件的回族家中一般有一间收拾得很洁净的小屋,屋内挂精美的古尔白图等,主要供回族老人静心礼拜诵经。清真寺在建筑风格上兼有阿拉伯和中国宫殿 式古典建筑特征,如银川市南关清真寺具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格,永宁县纳家户清真寺具有典型的中国宫殿式古典建筑风格。

回 族禁吃猪、马、驴、骡、狗等动物的肉,禁吃凶禽猛兽和自死动物的肉,以及动物的血液,其饮食以牛羊肉为主。由于地处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交错地带,银川市 回族的饮食兼有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风味,在煎、炒、烩、爆、烤、煮、炸、烧等各种烹调技法上都有一技之长,形成了中国式的宁夏清真风味,如手抓羊肉、羊 杂碎、盖碗茶、炸馓子及清真筵席菜的五罗四海、九魁十三花、十五月儿圆等都很有名气。

除了举行必要的宗教仪式外,银川市回族婚庆还有一些自己的习俗,如结婚前二三天,男方要准备大约0.25kg重的大蒸馍10~20个,及半只或1只羊, 并将其送到女方家,作为催妆礼。结婚当天,女方在接亲队伍到来之前,要给新娘开脸,俗称扯脸,还要洗大净,叫做“离娘水”。银川市回族结婚筵席一般为 8~12道菜,忌讳单数,象征新婚夫妇永远成双成对。

银川市回族聚居区,节日气氛极浓,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是回族的三大主要节日。开斋节在伊斯兰教历的十月初一,过开斋节时回族群众要洗大净,换上节日 服装,去清真寺礼拜,还要炸馓子、油香、花花、宰鸡、羊、牛等,节日十分热闹。古尔邦节也称“宰牲节”,在希吉莱历十二月十日,也就是一年一度的朝觐盛典 的最后一天,与

银川金凤区和兴庆区(宁乡银川兴庆区)(2)

兴庆区(3)

开斋节一样,回族群众要洗大净,去清真寺会礼。古尔邦节最重要的部分是在会礼后3天。经济上宽裕的穆斯林要宰牲以施济贫民。并分给亲友,圣 纪节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纪念日,也正好是他逝世的日子,因此又称“圣纪节”,日期为教历三月十二日。节日里清真寺张灯结彩,挂横幅并用阿拉伯 文书有“纪念穆罕默德”字样,回族群众集中在清真寺会礼诵经、赞主、赞圣,听阿訇讲穆罕默德圣人的生平事迹。

银川市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回族,在服饰上体现了回族服饰的总体特征,一般是男子头戴白帽,身穿黑坎肩,讲究一点的在帽子上绣有漂亮的阿拉伯经文。回族的帽子 除了半圆形还有六角形,颜色有黑色、墨绿色等。女子一般戴盖头,有白色、黑色、绿色等,回族女子也有戴白帽的。除此之外,还有丰富多彩的回族民间歌舞、民 间体育和民间游戏等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