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城君原创的第1087个城市故事
从前有座山,
山上有间屋,
屋里坐着阎罗王,
阎罗王整天指挥着小鬼们,
砍人头,推肉磨,下油锅,
一幕幕场景,惊心动魄。
这山,叫名山,
图/江南风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
民间传说这一天,
鬼门关常开不闭,
众鬼可以出游人间,
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
这种来自民间的说法,
让七月十五牢牢打上了鬼节的烙印。
活的人有首都,
死了的鬼也有首都。
丰都,就是鬼的首都,
世上所有死了的人,
都会到丰都来报到。
图/江南风
丰都人说,
上午是人赶集,
下午就是鬼赶集。
傍晚时鬼纷纷到城里游荡,
享受生前的世俗快乐。
民国时丰都有一个风俗,
下午做生意的人,
店铺里放一个水盆,
每收一笔钱,都要放入水盆里。
如果是鬼,用的是纸钱,
钱就会化为乌有,
以此区分来客是人是鬼。
上世纪80年代的丰都庙会。
说法很多,大多成型于汉代。
汉朝有两位名流,阴长生和王方平,
一个是皇后的曾祖父,
一个曾是朝廷高官。
他们不满社会现状,却无力改变,
都跑去丰都修炼,
先后成了神仙。
老百姓将他俩组成CP,
一阴一王,讹传成了“阴王”。
好端端的仙人,
被迫做了阴间的老大。
除了这段飞仙传说,
这座县城的名字也让古人瑟瑟发抖。
丰都,汉朝时称“平都”,隋为“豐都”,
和道教地狱的“酆都”发音相同。
到明朝朱元璋执政时期,
干脆改为“酆都县”,
钦点其为道德教育基地,
从官方上确立“鬼城”的精准定位,
用现世报的场景来教化民心。
阳间的改朝换代,
导致阴间Boss也大换血。
到北魏年间,
佛教的势头压过道家,
阎罗王取代阴王的职务。
原本供奉二仙的仙都观,
改建为阎罗王的天子殿。
根据佛教典籍的描述,
人们修建地府庙殿,
增设十八层地狱。
传说人死后鬼魂必去地府打卡。
进鬼门关,走黄泉路,过奈何桥,
在望乡台望别亲人,
到阴天子处报到受审。
按照民间说法,
不孝顺父母的要打入寒冰地狱,
贪污受贿的要打入碓舂地狱,
抢劫钱财的要打入火烙地狱……
上刀山,下油锅。
世上仙山无数,鬼城只此一家。
明清文人牢牢抓住这个城市IP,
自发创作一系列100W 的安利文。
《西游记》中唐太宗入阴司遇丰都判官保驾;
《说岳全传》写何立在丰都地狱重见秦桧受罪;
《钟馗传》第一回又讲钟馗到丰都收降鬼魔。
这些情节给鬼画形,给鬼城加戏,
鬼城的名气也就越来越大。
唐太宗入冥。
古人为何需要“鬼城”?
动辄发大水闹饥荒的古代,
老百姓需要一套好懂的话术,
来应对生老病死的疑惑,
更想要一处具体的场所,
来寄托对故人的思忆。
为官者希望教化民众,
多行善少作恶,实现无为而治。
于是官民同心,共建地狱主题宣传栏。
一座座大型三维地狱刑罚雕塑,
宣扬的正是因果报应。
未知死,焉知生?
游人围观十八层地狱。
今人为何需要“鬼城”?
一方面,延续教化的需要。
据说现在的鬼城是廉政教育基地,
很多官员被组织来这里参观,
准确地说,是来观摩小鬼如何处理坏人。
但心里可能都揣着明白装糊涂,
看看就好,不是还有句俗话嘛,
有钱能使鬼推磨。
另一方面,促进地方的经济,
用附会的逻辑来发展旅游。
“奈何桥”原是投胎转世的中转站,
在旅游经济的推动下,
变成了继系红绳和锁同心锁之后,
又一个新的恋爱象征。
黄泉路上撒狗粮,不忘提醒身边人:
“谁若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
否则做鬼也不会放过你。
去年国庆,每天10万人走过奈何桥,
鬼文化千年不散,弥漫整个丰都,
旅游“鬼把戏”也层出不穷。
奈何桥头常备广东凉茶口味的孟婆汤,
拖着锁链的黑白无常随便出没求合影。
近年,名山后还多修了一个“鬼脑壳”,
足有10层楼高,
据介绍他象征玉皇大帝,
住在天堂三十三重天。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
相传是鬼赶集的大日子,
也是阎罗王夫妇的结婚纪念日。
曾经乡间庙会,
如今增设盛大的花车巡游,
邀请钟馗、目连、福禄寿等鬼神助兴。
今年扮演天子娘娘的美女,
据说是经过全球海选来的。
隐没绿化带的围观群众。 图/川川
以前八字轻的人不在鬼城夜游,
天黑后不回家,纯属自找麻烦。
现在中元节前的夜里,
鬼城办起惨绿色主调的灯光秀,
你和小鬼们可以一起海草海草。
不管白天黑夜,人鬼和谐不设防。
心中有鬼、心怀鬼胎、鬼迷心窍……
鬼之形貌,深入日常。
但是鬼究竟长什么样呢?
只有鬼知道。
2000多年来,
丰都搞了一场土创的城市营销,
构造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鬼城,
塑鬼塑神,育人娱人。
钟嗣成在《录鬼簿》曾写道:
“人之生斯世也,
但知已死者为鬼,
而未知未死者亦鬼也。”
人世间最可怕的不是鬼,
而是人鬼难辨。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