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从前,关山脚下有老两口,老汉名叫石头,他和老伴生了三个儿子,三个女儿。为了生计,他们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忙的焦头烂额;尽管处处精打细算,省吃俭用,但日子仍然过得紧巴巴的。几十年过去了,他们好不容易把六个儿女含辛茹苦拉扯大,并一个个为他们寻了媳妇,打了院;发落了女儿,带走了嫁妆。本以为苦日子熬到头就到享清福的时候了,老婆子却积劳成疾,撇下老汉先走了。

老伴去世后,石老汉的生活由三个儿子轮流照管。刚开始,老汉还能吃上一口热饭,日子也还能凑合着过,可是时间久了,几个儿媳就不乐意了,觉得老汉成天在家混吃等喝是个累赘,所以左看不顺眼,右看不顺眼,这也不好,那也不对,整天脸拉得比驴脸还长。三个儿子就更不像话了,嫌老汉老了什么事儿也干不了,反而碍手碍脚,因此推来让去谁也不愿抚养。三个女儿见父亲在娘家没人管,害怕赡养父亲的责任落到她们头上,唯恐躲之不及。石老汉下了一辈子苦,啥苦都能吃,就是咽不了这口窝囊气,心里又苦又憋屈,所以干脆用玉米杆搭了个棚自己一个人单过去了。从此,老汉彻底成了鳏寡老人,病了没人侍,冷了没人问,饿了没人管。庄里人看到几个儿女这样对待老人,都纷纷谴责他们不像话,可是人没良心脸皮就厚了,他们根本不拿此当回事,依然我行我素。

庄浪文化及问题(庄浪故事石头和金子)(1)

有一天,几个老汉在牙茬骨台上谝闲传,话家常,道古今,聊得兴致勃勃,只有石老汉一个人无精打采地坐在石头上咂着老旱烟,没一点兴趣和心思听。一旁的金老汉见连手石老汉蔫啦吧唧地,把他拉到另一头的阳洼旮旯里,问他心里有啥疙瘩呢。石老汉就把实情和苦楚细细地说了一番。金老汉听罢,气愤填膺,天底下竟有这样做儿女的,便安慰他,藏闲着呢,不了气人了,到我家坐呵,对付这些没良心的我有办法。

到了金老汉家,金老汉的儿子端茶递水,儿媳炒菜做饭,把石老汉招待得非常周到。看到金老汉的儿子儿媳又懂事又孝顺,石老汉心上越不好了。金老汉劝慰他,有啥难过的呢,我保证你家娃娃以后比我家娃娃还孝顺哩。吃完饭后,金老汉到河湾里寻了些石头拿回来,用大红纸里三层外三层地包了一遍,又让老伴从箱底翻出她当年陪嫁的枕套,再将包好的石头和着荞皮装进枕套里,并缝上。办好后,教石老汉先去老大家,如此这般。

石老汉揣着枕头来到老大家,老大两口子看见老汉怀里抱着个枕头进来,以为父亲要在他们家住,心里很不暖和。石老汉不管这些,径直往上房里走,到门口时干咳了一声,拧着眉毛说,娃娃,你进来有个事曹商量呵。大媳妇一听很不高兴,寻摸着不就是想赖在我家蹭饭么,还能有啥好事哩!老汉慢吞吞地说,我和你娅结婚时,你舅爷爷给你娅娅陪房了一个枕头,里面装着几疙瘩金子,我俩一直没舍得花。现在我老了干不动了,你是老大,几个娃娃一搭又数你最实诚,能靠得住,以后养老我就指望你了。老大一听父亲有金子,心里自然乐开了花,立即满口应承了,并催促妻子赶紧熬茶腾上房,割肉炒鸡蛋,恨不得把石老汉驾到头上供起来。

庄浪文化及问题(庄浪故事石头和金子)(2)

金老汉见老大两口子态度一百八十度转变了,就又把石老汉有金子的事偷偷告诉了老二和老三。这两个看到老大两口子对父亲突然百依百顺本来很奇怪,经金老汉这么一提醒,一霎时眼红了,气冲冲地跑到老大家挣着抢着要抚养父亲。消息很快吹到三个女儿耳朵里,她们后悔当初没有把父亲接到自己家,便叫上女婿急急忙忙赶回娘家接父亲。老大两口子见兄弟姐妹携家带口,推推搡搡一齐涌到他家来抢金子,说什么也不肯把父亲让给他们。为此他们挣得的脸红脖子粗,差点打起来。最后石老汉发话了,说自己的养老由六个儿女轮流照管,枕头先由他保管,等他百年以后,枕头里的金子由金老汉看着分。

从此,几个儿女挣着抢着孝顺老汉,今天这个送饭,明天那个请吃,唯恐伺候不周到。

十几年后,老汉死了。为了抢到枕头,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在灵堂背后拼了命似的乱作一团,谁知扯烂了枕头,荞皮撒了一地,拆开一层层红纸,里面竟然是些石头,他们目瞪口呆,气的捶胸顿足,后悔不迭,嚎啕大哭……一时间看热闹的人围了一圈,这时金老汉进来了,他望着他们既可气又可笑,叹道:“老的心在男女上,男女心在石头上。”(本故事由庄浪传统民间故事整编改写而成)

作者简介:岳凯平 1988年生,平凉市庄浪县岳堡镇人,供职于庄浪县文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