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聚会时看到一位18个月大的小孩,我生发感慨,大人都应该向孩子学习:饿了就要吃的,吃时就享受吃,吃完就愉快地玩儿,不要胡思乱想。

其实,学习上,有时孩子也能教老师一些,今天邀请到的夏雨薇、王宇澄两位同学,他们谈的中考复习建议,我也很受启发。让我想起陶行知写的《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

中考前半个月刷题还是看错题(中考睡不着不影响发挥)(1)

中考前半个月刷题还是看错题(中考睡不着不影响发挥)(2)

中考前半个月刷题还是看错题(中考睡不着不影响发挥)(3)

中考前半个月刷题还是看错题(中考睡不着不影响发挥)(4)

夏雨薇,合肥市五十中学东校2019届毕业生,现就读于合肥八中高一(1)班。

在此主要提及作文和阅读的答题方式与技巧。

中考作文,绝大多数同学会选择记叙文。我有一个小发现:记叙文中,生动细腻的场景刻画、细节描写更容易得高分。

这就考验了同学们的语言文字运用功力,同时也要求同学们在平时注意积累素材与优美的语句。

取材主要来自生活中的细节,要是自己能有话可说的素材。

切忌自己临时编造素材!对原有素材进行改动微调是可以的,不会影响你情感的流露;编造的成分占比过多,难免会有不自然的雕琢痕迹。

还有就是一些小技巧:

1.字迹清楚漂亮。

尽量减少修改(尤其是大段的文字)。如果要修改个别字,抑制住自己涂画的冲动!从左上到右下均匀地画一道斜线就可以了,这样老师一眼扫去不会注意到修改的痕迹。

2.分段布局合适。

全篇都是大段大段的文字,会让人一眼看上去觉得很累赘;全篇都是一小段一小段的话,又会让人觉得很琐碎。段落间适当分布均匀,重点段落主要描写,在开头和结尾点明主题,相互照应。

3.不要被条条框框限制。

以上所提的小技巧和其他你看到的写作建议仅是写作文的辅助手段,要是过于注意这些乃至被它束缚了思维,就本末倒置了。

只要自自然然地表达自己的思索与情感就好。

阅读题

想必大家进行了大量的阅读训练,也注意到初中的阅读其实很讲究格式与模板。

说白了其实就是套路,比如结合文本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首先看分值:6分,答三点。

123序号排列好,每条都是一样的格式:先说该人是一个什么什么样(即人物特点)的人(角色),再说在文中找到的依据。

例如:

1.老王是一个质朴善良的农民。

从……可以体现……。

而文言文阅读主要注意准确。

尤其是课内文言文,背诵是基础,初中的要求是对课下注释要熟读成诵,在考场中才能在紧张的状态下信手拈来。

学霸们对自己的要求更是要连细微之处都与课本一致,精准规范翻译,让老师没有扣分的机会。

对比课内文言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虽然没有学过,其中挑出来让你翻译的字词句其实大多都与课内有关,甚至就是课内的字词,放在了一句不同的话里。

这里有一个小经验:有时候遇到实在不理解或者模棱两可的字词句,不妨翻翻手里的新华字典,也许会有惊喜哦。(注:安徽中考语文允许考生带《新华字典》)

毕竟有些古代字词的用法也会沿用到今天,只是不常用了而已。

举个例子:

我们以前有一次模考,要翻译“鸟亡”,很多人翻译成“鸟死了”,但实际上却是“鸟逃走了”。

老师让我们翻翻新华字典里“亡”的解释,我们惊诧地发现有一条是“逃走”的意思。

当然,也会有既查不到也不知道的时候,那就只好猜了。

猜的技巧是用这个字组词,组一个贴近文本意思的词,并且字句通顺。

我们这一届是第一次接触到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这个类别,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要求对材料的全面理解与提炼。

不要试图看懂全文!那样会耗费时间。

主要是理清问题所问的内容,然后从文中寻找总结性、概括性的答案,通常会均匀地分散在各个段落的相应位置。

议论文、说明文更不用赘述,这一直是学校练习的重点,主要是对各类题型的判断和对模板的把握。别抱着蒙题的侥幸心理,议论文、说明文都是考试的重点。

其他方面的建议

关于自律。

建议同学们在这段时间把手机上的游戏卸载掉,喜欢上QQ或看微信的同学把朋友圈和动态的功能关闭,给不重要的群设置消息屏蔽。

关于心态。

我在中考的两个晚上都没有睡着觉,最后仍然正常发挥,考进了高中的重点班。

中考是很重要,但可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重要;要相信它最终能客观地反映出你三年的努力;也要知道它对你的影响是短暂的,自己的进取才是决定人生的最大因素。

在此给各位即将面临中考的初三学生们加加油,祝愿你们的汗水最终换来佳绩,在九月踏入心仪高中的大门!

中考前半个月刷题还是看错题(中考睡不着不影响发挥)(5)

中考前半个月刷题还是看错题(中考睡不着不影响发挥)(6)

中考前半个月刷题还是看错题(中考睡不着不影响发挥)(7)

中考前半个月刷题还是看错题(中考睡不着不影响发挥)(8)

我是王宇澄,来自五十中新校天鹅湖校区。初中长期稳定年级前列。一模二模连着考了年级第一,三模小炸。中考发挥挺好,总分780,位于合肥市前十几名。现就读于合八高一(1)班。

对我自己中考复习及中考的回顾:

我语文和英语的复习是完全跟着老师节奏的。数理化自己额外做一些压轴题(《挑战中考压轴题》)。政史两门自己提前开始了复习。

复习的那段时间我一直心里都没什么底:

语文和英语比较一般,这几个月复习也提不了多少分;数学方面非常担心中考的时候压轴题写不出来,一个小问就被拉开5分的差距;政史到后期还是会出现一些漏洞,而且很难用系统复习去有效排查。

真到中考的时候,发现其实题目没有之前想的那么难:平时上课认真听,老老实实跟着老师的复习节奏,绝大部分题目都是没问题的!

毕竟,中考主要是毕业性考试,其次才是选拔性考试。题目与课本联系还是很紧密的。

关于中考复习的一些建议:

1.以课本为主!以基础为主!

数理化的一些难题适当钻研即可,不要本末倒置。确保基础题不算错不丢分,比花大量时间去攻压轴题划算得多。我当时中考前做了一堆数学的压轴题,结果去年试卷的实际难度你们也都看到了……

2. 切忌因为某几次考试失常而节奏乱掉,然后乱投医(去报各种补习班,尤其是那些承诺交钱保分的)

在这种最后阶段,一定要保持情绪状态稳定!!应当将每一次考试都看作是对知识漏洞的探测:你现在错的越多,发现的坑洞就越多,中考时损失的分就越少!用这种心态去看待考试会让你状态稳定很多。

另外,这种时候就没有必要再去太关注排名了(悄悄告诉你,中考前考炸几次,中考再炸的概率就会小很多!),现在比别人高几名并不意味着中考就一定比他强,更重要的是知识有没有掌握。

另外讲实话,市面上那些辅导机构基本上都不靠谱,不过是诱导家长花钱买个心安。

当时我身边有一大堆这种例子:家长不相信学校,把孩子送到某些辅导机构去,结果反而考的更差……总而言之,一定要稳住!

3.关于押题:押题的基本都不靠谱(你只看到每年几个押对题的辉煌无比,又知道有多少是押错题的呢?)我中考前看了一大堆政史的围绕热点话题的押题资料。

结果中考一道没考!(真的是一道没考,去年外面政史押题的惨透了)。

押题这东西当娱乐看看就行,别真陷进去(我去年自己还压中了语文的文言文呢,哈哈哈哈)。

4. 综上,请在考前那种考生与家长的浮躁忐忑乃至疯狂的氛围中冷静下来!!!

好好想想你现在还有哪些漏洞,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去找老师、同学把不懂的问懂(一定要厚着脸皮去勤问,过了这时候再问就来不及了),必要的时候借助教辅。这才是迎接中考的最好办法。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其实上面的这些建议,我们的学长在我们中考前也都提过,依然有太多的人不吸取教训,最终考砸。

这是我最后的复习建议了,收下吧,学弟学妹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