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作者何春辉,男,汉族,山东淄博人,2012年12月入伍,2015年9月提干,现任林芝市森林消防支队察隅中队党支部书记、政治指导员。

今天是2022年10月27日,是我到察隅中队任职的第1年零1个月零1天,在这一年中,我与我的兄弟们一起并肩作战,鏖战火魔,极地营救被困群众,这一年有太多的太多……

察隅是西藏的“小江南”,是雪域高原上那一抹绿叶,人生中第一次听到察隅这个地名还是在新兵连的时候。2012年12月,大学毕业的我胸带红花,怀揣成为许三多、小庄一样人物的梦想和众战友乘坐绿皮火车一路摇摇晃晃来到高原。“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风沙跑。”下火车的我对自己提出了一个疑问,这个地方怎么跟电视里的不一样呢?坐着单位的小客就晃悠悠地开始了军旅生涯。

一年四个月零七天:一年零一个月零一天(1)

图为新兵连合影

新兵连的第一天,我的班长——一个瘦黑瘦黑的云南小伙就告诉我们,他是来自武警察隅县森林中队,一个具有光荣传统并连续好几年被评为标兵中队的单位,他的眼神和话语中充满了身为察隅中队一员满满的自豪感,那时的我就在想——察隅究竟什么样?察隅中队究竟是具有什么样的魔力让他如此精神地存在?

就这样,慢慢地在军旅路上过了10年,而我在第5年的时候也以一名干部的身份再次回到了西藏任干。2021年9月26日在干部调整后,我被安排到察隅中队任职,内心是悲喜交加,喜是前往察隅去曾经想去而又没能去成的地方,悲是感到去一个具有光荣传统的地方任职如何能够胜任,又如何带班子领队伍?全身上下的神经充满着满满的不安。

一年四个月零七天:一年零一个月零一天(2)

图为向火场进发

途经德姆拉山后,一片片荒芜的景象让我顿时感到凄凉,此时已从巴宜区驱车8小时了,说实话心里像是吹在脸上的冷风凉凉的,这是到哪里了,是无人区吗?就这样,我怀着青春的激情踏进了察隅中队的第一步。当我慢慢地与在这里待了12年的老班长聊天后,我感受到一股作为曾经标兵中队的建设者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试想一下,那些年,数代官兵为了荣誉是怎样的拼搏?怎样的努力?怎样的战斗?

上任后的第3个月,我便迎来了上任后的首战——“10.27”空档村森林火灾扑救任务。

一年四个月零七天:一年零一个月零一天(3)

图为10.27灭火集体合影

火场上,不说有感天动地的故事,但是那种“无畏火魔、不怕牺牲、舍我其谁、团结协作”的故事却到处可见。那天,我们在接警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当看到一条长长的火线犹如一条蜿蜒的巨龙盘旋在空档村山腰,火舌在大风助威下翻滚着向南侧扑去时,飞哥和我各带领10名党员骨干以南北两翼夹击的阵势迎战火魔。在高达2800米的原始林区,夜里温度接近-5℃,枪头手高琪已全身上下湿透并伴随冰片的出现,隐约透着让人冷颤的寒光,颤抖的身体让枪头不断左摇右摆,但他毅然肩扛枪头,勇斗火魔。扑救完毕后,刚要准备休整,中队接到歼灭山顶火点的任务,火情就是命令,指战员背着沉重的装备在近70-80度的乱石陡坡上,抓着树枝一步步向上攀爬,16年兵龄的王建红在爬山过程中使劲喘息,即使空气中弥漫着飞舞的灰,也为吸取更多的氧气保持体力;接近山顶时,一颗直径约80cm的滚石从山顶滚落,体型弱小的二级消防士曹桥在紧促的避险哨音中采取紧急避险措施成功躲避,滚石与他擦肩而过,但危险的环境未能抑制他战斗的决心。中队指战员畅谈此次灭火作战感受时,都纷纷笑言:“我们从海拔2300米打到了3700米,相当于从察隅到了拉萨。”31日,中队转战火场西南线,此时经过5天的连续奋战,指战员的思考能力和兴奋的感觉消失殆尽,只剩下机械式行走的躯体,膝盖有旧伤的战斗班班长王明因为超负荷运动已疼痛难忍,但他在咬牙坚持。班长宋远金、扎西欧珠主动担当不畏艰险,从不到2300多米的地方,背着灭火装备和满满的水桶,爬到4000米的山顶排除隐患,清理烟点。

一年四个月零七天:一年零一个月零一天(4)

图为火场一线

“高原人,高原魂”,在此次战斗中,火情险情像魔爪一样不断向指战员伸来,一眼望不到底的万丈深渊、弹跳飞奔的滚石倒木、垂直于天地间的悬崖峭壁等等,但这些未能阻止前行的高原卫士。扑打明火时,许多队员的手和脸被飞溅出的火星烫出水泡,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结上了层层盐花,嘴唇被火烤得裂出了道道口子。作战结束时,指战员们的鞋底、袜子和脚皮黏在一起,脱下鞋,破碎的袜子和脚皮也被一道撕了下来。

一年四个月零七天:一年零一个月零一天(5)

图为雪崩救援

2022年2月和4月我们分别执行了雪崩救援任务,每次营救途中险象环生,泥石流、飞奔的落石等是我曾想过却又超乎想象的险况,当穿越山脚10-15米深的雪崩时,我对我曾经有过的想法(雪崩后是不是可以从雪中爬出来)感到可笑。期间分队长刘亚非说道:“导员,兄弟们你们坐好,路况不太好,但是我们绝对没问题”,骨干宋远金和文冲、卫生员马科、通信兵王永信、新闻报道员张林、王玺也在一起相互鼓励商讨对策,其实说实话大家的内心都在担心,也在害怕,担心所有可能突发的情况,可是却有一股强大的信念支撑着我们前行,没人说泄气的话,没有退缩。记得有一段非常危险的路段,大大小小的滚石不断下落,交加的雨雪打在挡风玻璃上结成冰块,为确保安全,我们不间断对车辆行车安全进行评估,并安装防滑链。即使这样,我们车子依然颠得很严重,摇摇晃晃,突然间有一股强烈的汽油味流窜在车厢内,驾驶员说道:“指导员,我们油箱可能被乱石磕坏了,但是此路段滚石较多隐患较大不能停车”。在面对油箱急剧下降油料不足的情况,我们没有犹豫,立马做出决定:快速驶离危险地段,争取最短时间维修车辆。大约开出300米后遇到较为平坦地段,我们下车检查车况,面对零下20℃的高寒缺氧环境和雨雪交加的天气,身体像是打字机一样不断在打寒颤,脚步每挪动一步都非常吃力,可以说是身体已接近不受自己支配的程度。可扎西欧珠没有丝毫犹豫,立即钻到车底在厚度约60公分的积雪中进行维修,在山顶面临高寒、缺氧以及因维修车辆不能穿戴棉手套的情况下,他利用平常维修时学过的肥皂螺丝配合补洞技能及时缓解了油箱漏油的情况,当他从车底爬出,全身湿透,嘴唇被冻得发紫,额头眉毛上的积雪加上全身的颤抖让人难免心疼……到达现场,一场雪崩再次阻挡了救援进程,可受困者就在前方几百米处,我们手拉手,一边利用月光观察山体,一边试探式地踩在不知脚下是路还是悬崖的积雪面上,也许是天地眷顾,看到了我们的团结和一颗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的心,让我们很幸运地一步一步挪到了被困者身旁并立即展开了救援,历经近1小时我们才将被困者接到车上,就在车辆返程时,只见车后不远处又来了一次险情——塌方,现在想想都后怕。当救援回来进门的那一刻,我再一次被兄弟们的行动所感动,后勤保障负责人刘腾腾带着后勤人员打扫接待室并在食堂候着,就只为我们任务回来给我们送上一碗热腾腾的面条,此时已是凌晨2点半和4点。同时还依稀记得被困的母子接到营区看到我们营区上面亮闪闪的队徽和“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方针后,抱着孩子并深深一鞠躬并说出了四个字“谢谢你们”,那时我们所有人明白了我们战斗的意义,我们训练的价值,我们职业的荣誉。

一年四个月零七天:一年零一个月零一天(6)

图为烟幕中的逆行者

“绿水青山,我们来过。”近年来,中队始终秉承“坚守极地、不畏极难、甘受极苦、挑战极限”的四极精神,叫响“用汗水砺剑,为荣誉而战”的队魂,全体指战员数十年如一日,视驻地如故乡,用青春和热血守护着雪域高原的绿水青山,为建设美丽西藏、平安察隅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一年四个月零七天:一年零一个月零一天(7)

图为7名受困人员为中队献上锦旗

来到这里,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而是点燃青春的焰火,汇聚时代的力量,逆行的勇士们,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一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逆火而行,平安归来。(中国西藏网 通讯员/何春辉 张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