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各界通用新字典(国民国语3.2字族)(1)

字族(谱系):人、仁、佞、信、㐱、年、千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故以“人”为声的字多有“人”的相关意项。

汉字图像诗之三——人

天地之间人为珍,二人仁爱有千心。

人言为信一诺金,千年有人无佞臣。

★★仁,从二,从人,人亦声。《说文解字》:“仁,亲也。从人,从二。古文仁从千心,……。”本义即对人友善、相亲。从人,从二,即徐铉所注的:“仁者兼爱(同时爱别人)”。从千心,即徐灏所注的:“千心为仁,即取博爱之意。”《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纪念白求恩》: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民国各界通用新字典(国民国语3.2字族)(2)

★★佞,从女,仁声。《说文解字》:“佞,巧諂高材也。”本义即巧言善辩有高强的口才,后多用贬义。(★★★★佞,上古音耕部、泥钮;人,上古音真部、日钮;耕真通转,视为通韵。此知识点极难,不必掌握,只作了解即可)

民国各界通用新字典(国民国语3.2字族)(3)

★信,从人、言,或仁、言,会人言可信之意,人(仁)亦声。“信”字在战国时期使用频率极高,大量用于人名、封君名,还作为吉语铭刻在印章中,可以看出在那个说客遍地、诈伪横行的年代,人们对诚信的渴望。同时“信”字在战国时期写法也比较多,区域差别也较大,有从人、口的,有写作从人,千声的,亦有写作从人,身声的。秦文字从“人”或“仁”声,可能蕴含着对人言诚信的期望。所谓人言为信,不是说人言必诚信,更不是人言必可信,而是期望人言诚信,期望可信人言。这或许是造字者的初衷,也可能像“止戈为武”一样,是后人的借字发挥、表达自己的思想罢了。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信函之意是由证明真实的凭证以及消息引申而来(小学语文二年级上《一封信》:爸爸出国了,要过半年才能回来。今天,露西想给爸爸写一封信。)

★年,从禾,从人,人亦声,会人背负禾谷,丰收之意。古时农作物一年一熟,故用来代指时间。(小学语文二年级上《田家四季歌》:冬季里,雪初晴,新制棉衣暖又轻。一年农事了,大家笑盈盈。)(★★★★年与人,在上古音韵中属通转韵部,此点不必掌握。)

民国各界通用新字典(国民国语3.2字族)(4)

民国各界通用新字典(国民国语3.2字族)(5)

★千,在人下加一横或一点作别意标志,本义即十百,仍以人为声(★★★★千,上古音真部、清钮;人,上古音真部、日钮;属同一韵部)。亦有学者认为一横或一点为指事符号,指的是人身上的汗毛,难以计数,故为“千”。以“千”为声的字多有众多之意,如仟、阡等字(另文再表)。(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千人糕》)

★★㐱,音zhěn,从彡,从人,人亦声,疑为“疹”的初文。《说文解字》:“㐱,稠发也。”从古文字形来看,头发不可能长在人臂之下,此说不确。应是指人身上长的疹子之形。故以“㐱”为声的字多有不滑、圆粒、密集之图像感,如疹、珍、诊、胗、殄等字(另文再表)。

〇 日就月将

先生问:年,从人,从( ),以表示谷物丰收之意。

〇 答案: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