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时刻,总是充满悲伤。

今天是和父母分别的日子。

我妈忙碌一天,食物塞满了行李箱,看着这些东西,我觉得自己到了北京不做饭,都对不起这一箱吃的。

我爸送我到车站,有些许悲伤,分别时刻,明知会如此,却总难以抑制。

我不喜欢别人送行,特别是隔着车窗,人和人渐行渐远,逐渐消失的时刻,分外伤感。

我往年的习惯是,戴着耳机,谁也不理,一口气坐到目的地。

告别朋友,告别亲人,告别家乡,告别土地,虽然如此往复的生活已经很多年了,但是只有今年我忽然觉得此刻值得记录。

相见难别亦难原唱(相见时难别亦难)(1)

回忆在家的这些天,轻松愉快,每天吃吃喝喝之后,更多的是和父母静坐聊天,聊人生,聊家庭,聊职场,聊学习,聊婚姻,聊电视剧,聊电影,聊社会,聊新闻。我爸喜欢说话,我妈喜欢说话,我也喜欢说话。但是往年我和爸妈的交流一直是点到为止,以我的“嗯嗯,好好,对对”结束。今年却聊到夜深不止,“12点了,明天再说,睡觉吧。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我想,是我父母变了,是他们变得更好了。

网上各种视频段子,回家催婚,催生,催相亲,种种尴尬,种种不适应。

我家并没有,爸妈没有问我工资,没有问我赚了多少,没有问我今后打算,没有问我关于对象的事情,只是问我冷不冷,吃不吃。

就像书本中写的“娘叩门扉问,‘儿寒乎?欲食乎?’”,一语便道尽所有父母对孩子最核心最珍贵的关心。

没有过多的询问,反倒让我不太适应,无所适从,不聊些深刻的,总感觉少了点什么,过年不聊聊自己总感觉心里空落落的,这个年不完整。既然不问,那我自己说吧,当然说的最多的还是对未来的打算,对自己的认知。

我眼中的自己,和父母眼中的我,都能一一对应,父母回忆了小时候的我,我讲述了离家之后的自己,我和我爸某些性格特质一模一样,我也更清晰的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关于未来打算,很多东西在这里不想说,不便写,只记得说到情深处,我对我妈说,“你总给我说,某某某又结婚了,某某某都有孩子了,某某某又把对象带回家见父母了。如果你真的太急了,我明天就去宝鸡买房,买车,彩礼要多少给多少,我条件不算优秀,但肯定不差,我不信找不到。”我妈说了一句能让我铭记一生的话,“我从来没有羡慕过结婚早,生孩子早的那些人,他们的婚姻我也是只是祝福,仅此而已,我希望你能找个好一点的对象,不要将就。”

我瞬间觉得我的父母眼睛雪亮,以前一直和父母有认知偏差,交流偏差,那一刻,我又重新认识了我的父母。

所以这个年,我过得无比自在。

当然,走亲戚时也被问了一些奇奇怪怪问题,我一直不擅长和家里的长辈亲戚聊天,历年走亲戚都是找个角落把自己藏起来。今年走亲戚,小伙子就来了我一个,不问点问题总感觉少了点什么,不然和长辈聊什么呢?

希望以后大家都能达成一种默契,“上学的莫问成绩,上班的莫问工资,单身的莫问恋爱,恋爱的莫问婚期,已婚的莫问生娃。

舅爷见了我,让我吃瓜子,让我装兜里吃,让我抓一把装兜里吃,让我抓一大把装兜里吃,我虽然勉为其难,但还是照做了,因为我意识到,这么做他会开心。我有一天也会成为长辈,有一天也会被后辈“嫌弃”,所以多一点理解,多一点人情味。

相见难别亦难原唱(相见时难别亦难)(2)

同时,在家待久之后,我也会对父母的某些行为不理解,不认同,我经常会对我爸妈说,待两周差不多了,再久一点就该相互看不顺眼,该吵架了。

回家之后还是,做一个观察者,观察父母的变化,观察小地方的人和事,也观察父母眼中自己的变化,只是观察,少做判断。越长大就越应该知道,父母辈有自己牢固的生存经验。少去表达,多去倾听,就够了。

临别时,我爸说很开心我给他买的手机,觉得他自己还做得不够好;我当时不知道说些什么,父子间,沉默许久。

思索了很久之后,现在也不知道该这么说,但是知道怎么写。

我觉得我有很好很开明的父母,即便这个开明是在我面前假装的,我也心怀感激。

我和我妹在父母的保护下,健康的成长已是不易了。

我的家风很正,与人为善,不卑不亢,不巴结别人当官,不羡慕别人富有,不轻视贫困弱小,不高看达官显贵,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做到问心无愧,不和其他人攀比,只和以前的自己比。

这些都是我从父母身上所学到的品质。

相见难别亦难原唱(相见时难别亦难)(3)

​​

我讲了一年的故事,写过很多朋友的故事,但是从未写过的我的父母,这一篇,致父母,致自己。

相见难别亦难原唱(相见时难别亦难)(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