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安区古色古香(新市古色古香)(1)

游览过浙北新市古镇的人,无不都有一个共同感受:这座小镇不大,但古色古香,没有过度的商业气息,整体安静,又有生活气息。与本地人交流,纯朴坦然。这里有历史,有人物,更又故事。从建筑风格,到人文底蕴,没有装逼卖弄的样子。

新市,古色古香。仅仅四个字,这很不容易。

古色古香,字面释义上,通常是指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从广义来看,通常是形容某种具有古雅色彩与情调的艺术品,小指单件器物或书画类,大指建筑物及环境。新市所具备的古色古香情调,便是指广义的范围。

就笔者长期在新市的生活观察体验,新市的“古色古香”与其他古镇相比,尤具特色。有诸多方面不一样,正因为不一样,才有这古色,这古香。色,是为视觉感官而见,游客一到新市,扑面而来的古,是渗入到内心的。香,是为溴觉感官而知悉,游客会闻到一种美食好闻气息,自然构成由内而外的吸引。游程虽短,但意犹未尽,能坐得下来,真正让人涌动怀古的情怀。

保护原存环境,与历史方志“古”貌接续,这是保持新市“古色古香”的基本环境。新市人一直不追求贪大求洋的效果,尚古崇贤,喜欢古人创造的人文环境。目前多数“古镇”是新时代的“升级版”,数年追千年。而新市不升级,仍保持“镇”的味道,新市北宋是镇,目前仍是镇,不发展虽也不是一件大好事,但从承接历史角度看,也不是一件大坏事。目前的新市,从严格意义上看,镇的行政区扩大了,历史文化景区仍保留原有规模,并未像其它“古镇”一样,开发什么街区,什么景区,景依然是原来的景,街依然是原来的街,不随意杜撰古桥古巷,不轻易改变人文遗址。

维护原存风情,让新市的“古”风沿续,这是保持新市“古色古香”的灵魂所在。新市人一直认为,新市民情古风是纯朴的,祭祀文化反映了本地厚古向善的风情,像原有“烧香市”形式就说明了这一点。因此新市的蚕花庙会,虽然是由政府策划统一布局,改变了原来民间自发的功能,但从意义上看,它是沿续了新市千年传统民间风情,让百姓对生活的期待与向往有一种释放。新市蚕花庙会源于民间对古代先贤朱泗大将军的祭祀活动,出于古镇经济与文化发展需求,政府有意把它转型成为一种综合性的群众风情娱乐活动,承续了传统,嫁接了现代文化模式。从新市近年举办二十多届的“蚕花庙会”效果来看,活动主体还是具有极强的民间集会生命力。

保持原存美食,让古镇的“香”味飘起,这是保持新市“古色古香”的强大生活气息。新市人一直深信,美食是有乡味个性的,新市美食就必须有新市味道,而不是广东鲜,四川辣。这一点,新市餐饮前辈吴立民先生深得三昧,崇奉本地传世美食。新市目前的传统美食还是比较有特色,它不像某些“古镇”一样,弄得像“大世界美食”一样,大胆引入南北东西食味,处处有浓烈的异乡食味。新市则保持了作为一个江南水乡、南宋京畿的美食格调,特味酱羊肉,糯香糕团的和顺美食,还有传统到民间一直保持的菜肴品味,让游人一踏上新市,就闻到美食香味,肠胃自然熏出饥饿感,让游客信服于“食色性也”并不是一句古人空话。

展现原存文化,让更多的历史文化从历史书上“走”出来,这是保持新市“古色古香”的精神生命依托。一个古镇历史文化通常是其文旅发展重要的精神内核,是引导游客文旅消费的重要内涵,它有时会凌驾于政治经济之上。当然,这也不是很绝对,但离开历史文化的城镇发展,通常会陷入“文化沙漠“泥潭,很难树立古镇形象,固不足取。新市不缺历史文化,缺的便是对历史文化的优质展现。这是一篇大文章,既能蓄势待发,又需与时俱进,这与敏感抓握时代优势发挥有关。至少从目前看,新市的“古色古香”与其历史文化的蕴有量来比较,不是太过,而是还可以有更多更好的展现,让新市的“古色古香”表现得更为浓郁一些。

由此可见,新市“古色古香”可以进一步浓郁,条件优厚,只待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