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王熙凤前,我想先讲讲另一个人。

余华的小说《活着》里,女主人公,叫家珍,城里米行老板的女儿。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了年纪,嫁给地主家傻不愣登的儿子富贵。谁知这阔少爷嗜赌如命,不仅赌光了家产,还堵上地主老爹的一条命。这故事如果放在现代,毫无悬念,十个有八个已经果断离婚了。

红楼梦中王熙凤的人际格局(红楼梦豪门管家王熙凤)(1)

分道扬镳,从此已是故人。

中国有句古话: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那时候的思想桎梏在男人就是女人的天,女人一生都不可以离开男人,这点在家珍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即便她是大家闺秀出身,即便她知书达理,还是挺着怀有身孕的大肚子独自垂泪,期盼富贵改邪归正。富贵破产沦落为民,家珍也带着两个孩子住进富贵的茅草屋,不离不弃,从丝质旗袍换成粗布麻衣,她什么也没说。

三从四德做个好妻子,这是封建礼教给古代女性戴着的一个隐形紧箍咒。家珍不是个例,从秦朝帝制到建国初,几千年的历史洗礼,这样的女人,还真不在少数。

而今天要讲的王熙凤,恰恰是那个个例。她是极品,少数中筛选出的少数。

她不做男人的附属物,而是掌握着自己的一套玩法。别的女人家在丈夫面前都是屏气凝神,然而贾琏见了凤姐就好比老鼠见了猫一般。在自己屋子里,她是当仁不让的老大;在贾府这个大家里,凤姐是贾氏企业的职业经理人,职场之上,人家照样游刃有余,做得风生水起。

红楼梦中王熙凤的人际格局(红楼梦豪门管家王熙凤)(2)

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下王熙凤的职场之路。这职场精英,是怎么炼成的。

锦囊一:积极主动,有点野心

纵观整个贾府,林黛玉前身是绛珠仙草,如此算来也是半个小仙女,姑且不计;那青年丧偶的李纨,立着贞字招牌,平日就在大观园里带带小叔子、小姑子;王夫人更是大家闺秀的典范,除了宝玉挨打那回真的触到底线,你看她什么时候跟贾政红过脸;宝钗明事理,论精明她绝对不输凤姐,奈何打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旗号,有力使不出。

能跟凤姐媲美的,寥寥无几。

当年贾王史薛四大家族风头正劲,撑起了上层贵族的半边天。凤姐是王家的闺女,嫁到同样位高权贵的贾府,门当户对,也算是从一个豪门进入另一家豪门。这样的女生,吃惯了玉盘珍馐,闭门当个阔太太她是不屑的。

凤姐不像填房的尤氏,守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过日子,即便丈夫贾珍都把淫荡的手伸向自家姐妹,照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尤氏求稳,只要不激起大风大浪,忍忍就过去了。细米白面吃着,顿顿有野鸡大鹅,丫鬟们前呼后拥,尤氏娘家,最多也就是个小中产阶级,这样的生活,她挺知足的。

红楼梦中王熙凤的人际格局(红楼梦豪门管家王熙凤)(3)

王熙凤们不一样,她们,通常野心比较大。

王子腾为京做官,家里必定也是权势滔天。凤姐从小耳濡目染,常言道“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见了这么多年,又是如此聪慧一个人儿,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婆家这边男性就是个摆设,要说持家,还是要女人来担这个活。

摩拳擦掌,凤姐的机会终于到了。这猪肉,她得让自己慢慢品。

贾母一把年纪,从媳妇熬成婆,老太太终于可以退居二线,优哉游哉当一尊现世弥勒佛。邢夫人空有一个身份,贾母看不上她,荣国府这边的事物她也融不进去,只能瞪眼干着急。管家的是王夫人,一听这姓氏,就可看出她们的关系。没错,都是老王家出来的人,王夫人可是凤姐亲姑妈。这下,事情就好办多了。

本来王夫人就不擅打点这偌大家务,她是大家闺秀的典范,吃斋念佛,相夫教子。既然侄女想,何不做个顺水人情,肥水不流外人田,还是在自己圈子里,王夫人乐在其中。

红楼梦中王熙凤的人际格局(红楼梦豪门管家王熙凤)(4)

有野心,有背景,有后台,这些,都给王熙凤的职场之路开了个好头。

锦囊二:跟人的艺术,你得懂

林凌一写过一本书,就叫《跟人的艺术》。基层员工,上面有领导;部门领导,上面还有顶头上司。在职场,除非你是金字塔最顶端的那个尖儿,否则任谁也逃不过“跟人”的问题。跟得对,跟得好,自然跟着老大吃香喝辣;可跟错了,或是方法不当,那这职业生涯也就岌岌可危。

书里讲了,自古以来,跟人的五种境界。

第一种叫“有奶便是娘型”。这种人只顾眼前利益,谁能让他们的眼前利益得到满足,谁就是他们的“娘”。眼界窄小,目光短浅,行为无常,卖主求荣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第九回“起嫌疑顽童闹学堂”,什么“香怜”“玉爱”,又是东胡同里璜大奶奶的侄儿金荣,他们为何大打出手?本质原因就在于伤及了自身利益,他们抱着薛蟠这棵摇钱树,争宠争得不亦乐乎。

第二种叫“势利眼型”。这种人有一点头脑,善于看风使舵。谁的势力强,他们就跟谁。他们与第一种人还有一点不同:有时他们卖主求荣常常是迫于形势而屈服。

《红楼梦》最典型的人物,想必非贾芸莫属了吧。起初求贾琏帮他找工作,兜兜转转发现了话语权还是在凤姐那边,于是赊账也要买来一堆香料,讲好话劝这个年轻婶婶收下。不过,孤儿寡母,贾芸靠点手段谋生,也无可厚非。

第三种人叫“愚忠型”。这种人一旦跟了某人,便忠诚到底,不惜杀身成仁。跟对了人倒不失为一件好事,只怕跟错了人,便一错到底。虽忠诚可靠,惜眼力欠缺,终究是一件憾事。

红楼梦中王熙凤的人际格局(红楼梦豪门管家王熙凤)(5)

还记得酒醉大骂宁国府爬灰的焦大吗?他之所以如此出言不逊,除了性格使然,也在于他有这个猖狂的资本。想当年跟着荣国公出生入死,硬生生把主子从战场上背下来。这可不是军火演习,是真刀真枪的战场啊,我想即便是亲儿子贾赦,也未必能冒着生命危险解救老父亲。铤而走险是否值得,也只有焦大自己去衡量。

第四种人的境界稍高,他们叫“迷路型”。这种人具有一定的眼光与见地,不以眼前的利益与得失为尺度去跟人。他们最大的缺点是容易被事物表面所迷惑而明珠暗投,跟了一个夸夸其谈的无能之人。

《红楼梦》谁是这类人,各位可自行对号入座。

第五种人的境界最高,他们叫“智慧型”。这种人深知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的道理。他们善于看准人、跟对人。显然,王熙凤正是“智慧型”的优秀代表。

凤姐虽说是邢夫人的儿媳,奈何贾琏并非其亲生,这婆婆是个填房,介于正房与小妾之间,地位尴尬得很。贾赦也不讨喜,生为荣国府长子,按说是家庭的核心人物,偏偏一点存在感都没有。贾母也不跟他们夫妇一块住,而是在小儿子贾政这边过活。

树倒猢狲散,老太太这等元老,是个最佳风向标,邢夫人不讨老太太喜,王熙凤不可能看不出来。所以自始至终,她就没亲近过邢夫人,隔着远远的。

自己手下的兵却替别人家打仗,邢夫人恼,但也只能私下抱怨。毕竟此时的凤丫头,背靠着贾母和王夫人两座大山,无论拼条件还是拼能力,她都得大败。

红楼梦中王熙凤的人际格局(红楼梦豪门管家王熙凤)(6)

贾母也是个好领导,知道为王熙凤这个企业执行副总树立民心。当凤姐提出为大观园开设小厨房,她立即响应,在众人面前郑重其事地表扬。凤姐的大小笑话,贾母绝对是笑得最厉害的一位,如此用力捧场,看似无心实则有力托起了这颗政界新星。

跟对了人,是王熙凤职场之路的第二步。

锦囊三:如何跟“上层领导”搞好关系

人性本就错综复杂,同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交往,更是得小心翼翼。常言道:伴君如伴虎,那贾母虽慈祥可亲,到底还是董事长,这相处之道,就尤为关键。不过各位看官不必担心,这人可是王熙凤,论社交,她最在行。

当年宝玉的奶妈李嬷嬷,酸袭人地位比她高,又是哭又是闹。丫鬟姑娘们不懂事,傻傻在旁边劝着,李嬷嬷是府里的老人,身经百战,几个乳臭未干的孩子自不是她的对手。

到底是凤姐厉害,三言两语就把她安抚下了。话里软中带硬,柔中带刚,既给足了李嬷嬷面子,悄无声息也给她一个下马威。

世上没有莫名其妙的喜欢,贾母之所以宠凤姐,必定有她的道理。其实凤姐笼络上司,也是一个三步走:小实惠,小乐趣,小麻烦。

一:小实惠

贾母有钱,姑娘们一月二两银子的分例,她是二十两。平日吃着官上的,自己只进不出,除了请客吃酒,她没多少地方花钱。况且熬了一辈子,贾母的体己钱,还真不容小觑。

有钱人不在乎钱,可也要分场合。就像现在这个时代,地上看到一块钱钢镚,可能你都懒得弯腰;但要在微信群里抢着个几毛的红包,都得跟捡了宝贝似的高兴半天。

爱占小便宜,可不是穷人的专利。

王熙凤看准了人性的弱点,时不时就利用它一下。贾母爱抹牌,她就联合鸳鸯,故意输了局。还佯装自己手气不好,不情不愿,那边贾母已经乐开了花。这招欲擒故纵,她玩得可谓是炉火纯青。

红楼梦中王熙凤的人际格局(红楼梦豪门管家王熙凤)(7)

给上司塞钱没什么技术含量,搞不好碰到个一身正气的,反而让自己栽了跟头。像凤姐这样,不落痕迹地拉近关系,才是高手所为。

二:小乐趣

《还珠格格》里的乾隆,身边有个开心果小燕子。《红楼梦》里的贾母,身边同样有个“泼猴儿”王熙凤。沟通,是一门学问,而幽默,无疑是这门知识的标红重点。

古代不比现代,动不动就上演一出婆媳大战,把男人夹在中间,似乎这两个女人永远水火不得相容。礼教森严的古代,这种事不存在的。

红楼梦中王熙凤的人际格局(红楼梦豪门管家王熙凤)(8)

仔细回忆一下你会发现,《红楼梦》那么多场吃饭的描写,王夫人很少入席,更别提王熙凤和李纨了。陪贾母就餐的,永远是迎探惜和宝黛钗。

婆婆在场,媳妇就得站着服侍,这叫规矩。

贾母从小媳妇熬成婆,虽说众人围着转,嘘寒问暖,可辈分在那里,大家毕恭毕敬,也没了多少乐趣。而这,又是凤姐的一次契机。

她主动打破上下级界限,因为她看出了贾母的寂寥。这里,从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也能觉出。这个养尊处优的老太太,几乎被佛一样供奉起来,终于来了同龄人,陪吃陪喝陪玩好几天,真真过足了瘾。

王熙凤在贾母面前谈谈的放肆,恰好弥补了其他人刻板的尊敬。因为之前从未有过,贾母才倍感新奇,断然不觉得冒犯。

把上司逗笑,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天赋。

三:小麻烦

《礼记.曲礼上》讲:“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啥意思呢?好的关系从来不是单向的,它一定是互动的过程。

贾母作为企业老总,平日只有对下属发号施令的份,任务布置下去,王夫人等人领命执行。这样的员工,让领导层省心,但绝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喜欢。

你做你的本职工作,有什么值得我喜欢的?

要不说王熙凤高明,她就懂得适时的麻烦。当然这麻烦也不是没有尺度的,一定要有分寸感。自己掌握好那个度,过了线,也就不好了。

红楼梦中王熙凤的人际格局(红楼梦豪门管家王熙凤)(9)

贾琏偷腥被凤姐发现,一番大吵,醉酒的贾琏拿起剑便要杀她。凤姐是如何处理的?直接跑到了贾母上房去,跳过了亲婆婆邢夫人,也越过有实权的王夫人。简明扼要,找的就是最高层领导人。

一声“老祖宗救我,琏二爷要杀我呢!”怎能不激起贾母的护犊之心,她不再是那个每天只知吃酒看戏的老太太了,她找到了自己的实用价值。

包括后来贾府衰落,入不敷出,凤姐同贾琏商量着,让鸳鸯偷出贾母的体己来应急。跟着主子这么多年,鸳鸯早已是贾母的心腹,这件事不可能不告知给她。这个深明大义的老人,不说二话,把自己的典当贡献出来,帮家族度过难关。

只是结局已成定数,纵使贾母,她也无力回天。

借助小麻烦,凤姐顺利打通了反向的交流过程。这步棋,却也真的不好走,身在职场,谨慎行之。


都说爬得越高,摔得越惨。王熙凤精明一生,没想到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她像一颗流星,耀眼过,只是管家那几年放到百年人生中,不过是过眼云烟。

身处职场,凤姐步步为营,只是她忘了,脚踏实地才是立身之本。这点,没人教过她,豪门管家的精英之路,也走到了尽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