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坝坝”在贵州方言里指“院坝”,就是“农家小院”的意思。对于贵州桐梓县海校街道水井社区的孩子们来说,他们的暑假生活就是在这里的一户“农家小院”里度过。

这里有一位英语老师义务教英语,一教就是十年。十年里,这里的孩子一批一批来到“农家小院”听英语,从小到大,这里成为他们暑假里最温暖的记忆.....这位老师名叫刘晓生,孩子们亲切地称他为“坝坝老师”。

退休教授到贵州避暑

没想到成了“坝坝老师”

清晨8点半,一缕阳光缓缓照进桐梓县海校街道水井社区的一个农家小院里,十几个学生围坐一堂,跟随着刘晓生老师大声地朗读英语,朗读声回荡在村子里。

83岁老教授在农村生活十四年(退休教授去贵州避暑后)(1)

△ 刘晓生在农家小院里为孩子们免费上英语课

几张简易课桌、几个长条凳、一块挂在墙上的黑板组成了这个简易的“坝坝课堂”。73岁的刘晓生穿着一件军绿色的短袖,在黑板上写下音标,转身提问,带领朗读,两个小时的课程,刘晓生额头已冒出汗珠,但依旧声音洪亮

83岁老教授在农村生活十四年(退休教授去贵州避暑后)(2)

说到“坝坝英语班”的开设,还要从十年前刘晓生初次到桐梓说起。

刘晓生是原重庆第三军医大学、现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外语教研室的一名退休教授。2012年,退休后的刘晓生第一次到贵州桐梓避暑,享受悠闲惬意的退休生活。

晚上串门时,听说朋友家的孩子已经上中学了,刘晓生就让孩子把英语课本拿出来读给他听听。这‌‌一听感觉有问题,刘晓生就帮孩子纠正发音,还告诉孩子以后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来问他

或许是和英语教育打了半辈子交道,或许是作为教师的职业习惯,见到学生学习英语,刘晓生总想上前辅导,于是上门问询的学生从一个变成了几十个甚至上百个

就这样,在刘晓生居住的农家小院里,他和学生们以墙为桌,以地为凳,就这样开启了每天两个小时的“坝坝英语课堂”。

83岁老教授在农村生活十四年(退休教授去贵州避暑后)(3)

简陋条件没有阻挡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坝坝课堂”十年间迎来上百人

刘晓生回忆道:“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连‌‌黑板都没有,院子边门上有这么一座矮墙,学生们全部是趴在墙上写,水泥墙就是我们当时的桌子,‌‌我站在院墙的外面,我写在纸上拿给他们看。”

83岁老教授在农村生活十四年(退休教授去贵州避暑后)(4)

孩子们都很愿意跟刘老师学英语,因为他的教学更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学习能力,比如记单词、拼音标、背诵课文,这种能力会让孩子们长大以后更加有自信。

即便条件简陋,但每每看到孩子们脸上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发言踊跃、大方自信,刘晓生心里十分感动:“当听到孩子们自己能够把音读得那么准确,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晚上我在村里散步,居然有孩子可以用英文跟我打招呼了,看见他们‌‌进步,我很开心。”

十年间,到刘晓生的“坝坝英语课堂”补课的孩子达上百人,其中有10人已经进入了大学,而每年新的学生又会加入课堂。除了学习英语技巧,许多学生也养成了假期自律的习惯。

学生赵斌涵很喜欢刘老师的课,他说:“刘老师讲的课特别有意思,他会给我们讲音标怎么读。以前放假天天在家里,这个假期为了上刘老师的课,每天都会很早来上课。”

从教半生,刘晓生可谓是桃李满天。尽管退休多年,可在他的心里,从未离开过讲台。孩子们也对刘老师由衷地感激,想长大了也成为像刘老师一样的人。

83岁老教授在农村生活十四年(退休教授去贵州避暑后)(5)

8月23日,今年的“坝坝英语课堂”如期结课了,刘晓生教完最后一个单词,擦掉黑板,合上书本。和往年一样对同学们说:“明年见”。

于他而言,这不仅仅是一堂课的结束,更是他对学生们的一个承诺:明年暑假,同样是这个小院儿,“坝坝英语课堂”还将继续。

记者:贵州台记者张勤月、饶琦,总台驻贵州记者张兆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