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是小学二三年级的事情。上课开小差被老师留校,结束已是黄昏时分,学校的大门已关,从传达室边上的小门出去,此时的传达室里应该有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叔值班,但传达室却无人,于是纳闷,出门才发现原来大叔坐在门口的一个小凳上,面前放一个普通的方凳,凳上一大碗清水煮萝卜,一碟辣虎(辣椒豆瓣酱),一小瓶白酒,左手端着酒壶,右手摇着蒲扇,晚饭兼着乘凉,那是沪上街头常见的光景。一瞬间我愣住了,首先萝卜还有这样的吃法,在我的记忆中是一个空白,其次,大叔悠然自得的神态太有感染力了,那萝卜蘸辣虎该是怎样的味道?肯定非常好吃!犹如贾宝玉看黛玉葬花,我已看得痴痴的了。不知怎地,从那以后我竟对清水煮萝卜念念不忘,产生了一种憧憬的心情!

纯白萝卜煮水(晨读清水煮萝卜)(1)

  时父母工作忙没时间做饭,我们小孩的午饭便每天买熟菜,家附近熟菜店的熟菜吃了好几个遍,都感到吃腻了,突然有一天想到了清水煮萝卜,这很简单,为什么不试试呢?于是去菜场买了萝卜煮了锅的清水萝卜,蘸着辣虎,果然爽口,十分下饭,竟比平时多吃了不少饭。从那以后,清水煮萝卜便成了我的保留菜单。

  世事大凡美好,都由憧憬而起。艺术是美好的,所谓一个人有没有艺术修养,是区分此人有没有品位,甚至作为高尚与平庸的标准,但艺术其实也是世事,也存在憧憬的因素。譬如书法,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称为天下第二行书,它与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苏东坡的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这三个作品无疑算是艺术品了。但大家是否注意到,这些作品都是涂涂改改的草稿,几千年来,漂亮、清秀的书法作品多了去了,包括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他们本人也有其他作品,但为什么偏偏这三篇不起眼的作品能中状元、榜眼、探花呢?我私下想,原因大概是有着憧憬的因素在里面,不是对三个人的憧憬,是对他们创作这三件作品时的情感的憧憬。王羲之本来邀朋友喝酒是件高兴事,可他突然想到“及其所之即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颜真卿《祭侄文稿》不用讲,颜家很有出息的一个“阿庭兰玉”不幸战死了,作为叔叔怎么不伤心呢!苏东坡的《寒食帖》也是“小屋如渔舟,破灶烧湿苇”,莫名其妙被贬黄州,身处穷乡僻壤,心情怎么会好呢?这三位书家怀着同样的心情下笔如风如雨,如泣如诉,根本不去考虑字体的结构、排列及章法,这样的情感流露才是他们的魅力所在,便是能产生使人憧憬的源泉。

  2019年,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在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我怀着憧憬特意隔夜从大阪赶到东京,在儿子家住一晚,翌日一早便赶去博物馆,果然人山人海,排了长时间的队,才观赏到作品。那作品放在一个玻璃箱内,工作人员拿着电喇叭不断催促大家不要停下脚步。本应该慢慢地、仔细地、甚而焚香静心欣赏品味的艺术品,现在如走马观花,匆匆而过,也许是我没有艺术修养,本来的憧憬心情竟荡然无存了!

  清水煮萝卜,不是艺术品,好多人也许会不屑一顾,但在我则不然,几十年以来,浪迹天涯,但时不时要尝尝它的味道,因为那位传达室的大叔,扇着蒲扇,悠然自得的神态,已成了我永远的憧憬。

  有一种美叫侘寂之美,突然觉得清水煮萝卜也应该与此有些关系吧!(祝子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