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9 07:21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刘慧

李叔同禅意画作欣赏(西泠社员陆镜清捐赠两件李叔同题跋手稿)(1)

11月8日,社员陆镜清藏品捐赠仪式在杭州西泠印社社委会举行。陆镜清向西泠印社捐赠两件珍贵的李叔同题跋手稿,以祝贺西泠印社建社115年。

今年早些时候,陆镜清从一位藏家手中购得这两件作品。他说:“一百年前的1918年,李叔同将所藏等悉数赠予同事、学生及西泠印社等。而这两件李叔同题跋的手稿,为柳亚子、唐育垕等信札和诗文稿三种,十分贵重,与西泠印社还颇有渊源,在其中两件手稿上他用朱笔题跋‘检奉西泠印社’,表明心迹。但不知为何,这些手稿最终没有赠与西泠印社。百年后的今天,这些手稿到了我手中。今日捐献为西泠印社所藏,李叔同的捐赠心愿得以了却。作为社员的我感到非常欣慰。”

识文:与君不分重相见,万劫千生泪似潮。脂粉未湔名士气,湖山终让女儿骄。蛾眉落落天能妒,桐尾声声爨已焦。别有尊前知己语,狂生惭愧福能销。四年夏五访春航湖上,偶赠此什,适息霜社兄老友索题素牋,草草涂此,不足值一笑也。亚子柳弃疾。钤印:柳亚子(白)

李叔同禅意画作欣赏(西泠社员陆镜清捐赠两件李叔同题跋手稿)(2)

题跋:1.戊午(1918年)仲夏演音将入山,检奉西泠印社。

两件捐赠作品,其一为李叔同跋柳亚子手稿,集合了李叔同与柳亚子手迹,较为罕见。李叔同(1880—1942)为西泠印社早期社员,字弘一。工篆刻、填词及歌曲,最善书法,书学六朝写经,淳朴自然。柳亚子(1887—1958)为李叔同日本归来后的友人,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一生中写下了大量声情激越、意气风发的诗篇,计有诗7000余首、词200首。

“这是一份珍贵的书法艺术片,更是一份珍贵的文献,具有很大的考证与研究价值。”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在捐赠仪式上说:“我们知道,南社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社团之一,1909年成立。柳亚子是南社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之一,也是南社的主要代表人物。这件手稿,见证了他与杭州文人往来故事。同为当时最著名的两家社团,在风雨变幻之中,规模和影响力更甚的南社延续仅有三十余年,而西泠印社存世至今却有115年。因而,作为西泠印社中人,从这件文献中,我们更是激发出一种爱国、爱社的崇高情怀。”

另一件捐赠作品为李叔同上款并跋“还琴”款诗稿一张、唐育垕手稿一张(并裱一组)。唐育垕是李叔同老师,对其有深远影响。此信札书于清末安徽候補检严惠畴的名刺上,所谈为唐氏的篆刻集《颐寿堂印谱》的底本。

识文:清平乐。闲愁无据,芳草东门路。筝语喁喁牢忆汝,翠羽凉蟾何处。雁程可抵天长,吴棉知耐初霜。祗恐江南秋老,恹恹瘦损垂杨。满江红冬柳。翠缕金城,咲骑省,鬓丝非旧。空怡怅,香痕梦影,年芳孤负。秋水林亭迷燕子,夕阳帘幕间鹦母。更何人,骢马锦连钱,章台走。花飞雪,吴姬酒。清歌罢,双垂手。问楼头消息,阿侬知否。窥镜曾怜眉黛浅,当筵还忆腰肢瘦。愿东风,早入玉关来,春先漏。菩萨蛮沈阳清明。□又是清明节,关山莽莽人离别。莫控玉骢游,□眼愁。辽河冰始泮,营子春潮漫。混不见杨枝,娉婷想翠眉。叔同先生顾误。还琴。

这一开署款“还琴”者,当为李叔同在浙江一师的学生所作。“还琴”典故出自丰子凯所述,指的是李叔同每周教学生弹琴一次,然后让学生各自回去练习,一周后检查功课,即为“还琴”。此处书“还琴”,当指弘一作诗词示范后,学生回去进行创作,再将作品呈教。

李叔同青少年时期跟随唐育垕学习书法篆刻,深得其中之奥妙。李叔同对唐育垕极为尊敬、仰慕,师生二人之间的情谊非同一般。在唐育垕的引导教诲下,李叔同逐渐夯实了书法篆刻基础,成就了他晚年独特的弘体书法,也使他能够在篆刻领域独树一帜,自成一家。李叔同曾将自己的93枚方印捐赠给西泠印社。“而今,通过这些手稿,我们又清晰地见到了李叔同与西泠印社之间直接的文字与实物上的紧密关联。”陆镜清说,“这些手稿,也承载了唐育垕与弟子李叔同,以及李与其弟子之间师生之间的情谊。这也体现着一种中华文化的传递、延续和光大。”

社员自愿捐赠、定向购藏以及社会有识之士的无偿捐献,是西泠印社藏品的三大来源。正是百余年来大家的无私奉献,西泠印社逐步聚积起可观的传世精品,积累至今,已有18000余件。西泠典藏因此得以不断丰富,保存了一份丰厚的艺术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