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贝贝专栏内容:地产话题第一百零五期(NO.105)
专栏内容:从地产行业从业者的角度,谈《安家》这部电视剧的“错”。
资深地产人,凭良心写作,讲人话,结善缘,有态度。
客观行文,理性看事。还请各位读者朋友多多支持。
(本文参加了头条投稿评选,还请各位粉丝和读者朋友多多支持。)
(独家观点,侵权摘抄必究,首发头条号)
导读:首先声明,本文不含任何剧透和剧情介绍,请放心阅读。
(全文5100字左右,阅读时间约9分钟)
本文参加了今日头条的电视剧《安家》征文大赛,说实话,从活动组织和内容要求上来说,这是一场通过用户端为电视剧引流和口碑传播的活动,主办方的想法和诉求也很明显:就是提高这部剧集的曝光率和传播效应,从而进一步提升剧集的收视率(最核心的就是经济收益转化,版权和传播价值的提升)。
对于影视作品的营销推广需求来说,这无可厚非,人家开业都要放鞭炮的。
但从一个地产行业从业者的角度来看,客观理性的说,这部电视剧本身并不能给我去追捧和赞扬的理由。
如果是该剧的忠实拥趸和维护者,看到这行字就可以关闭文章了。
我并不想炮制争议话题,来吸取关注和流量,只是想把自己的真实想法用文字表达出来而已。
我只想客观理性的说一点对这部电视剧的认知和看法,当然有依有据有结论是本人的行文风格。
这篇文章,谈这部剧集的态度,不会是赞美和支持。
真正的艺术,能直面所有质疑和挑剔,才能获取真正的美誉和称赞,所谓经典。
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样的形容往往用来形容优秀的影视作品最为常见。
但是《安家》这部电视剧,虽题材取自生活,但真的还不如生活。
一个行业的话题都没说明白,就被刻意表现的社会丑态所替换。
作为一名爱好文学的地产从业者,我很少撰写影评和剧评。
专业不对口,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本身不具备专业影视评价和分析的基础知识,胡乱写可能会误人子弟,贻笑大方。
还有一个是看的不多,个人比较关注的剧集基本都是完结了,或是口碑综合很好的,才会去观看,还多以国外剧集为主。
但是《安家》作为一部以“房产中介”的电视剧,虽然打着地产的名头,但从真正的地产行业看来,只能算“挂羊头卖狗肉”的都市肥皂剧。
这也是我个人对这部电视剧的评价,不喜勿喷:一部好题材,得天独厚的电视剧,被拍成了下三滥的都市言情狗血肥皂泡沫剧。
图片来源:官方剧照
今天这篇文章,就从一个地产人的角度,和大家聊一聊《安家》这部电视剧“高开低走”的犯错之路。
温馨提示:
-本文不含任何广告和引导,请放心阅读,如有帮助,欢迎收藏。
-本文除标明引用部分,均为本人原创,谢绝断章取义无脑摘抄和伪原创搬运,转载复制请注明原文出处,本文首发头条号。
PS:写不出来要搬运我也拦不住,至少带个我的ID我就不计较。
分享让生活更加美好,希望本人的文章能带给大家帮助!假如本文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希望大家提出本人会及时加以改正。一个小小的点赞动作就是最大的动力。
《安家》的走红背景:天时地利人和都占足了的“时代宠儿”首先要评价一个事物,最基本的是要对这个事物的前因后果和背景的客观认知。
上来就发表态度的,不是喷子就是活的太自我。
从《安家》这部电视剧本身来说,它的走红,可谓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在2020年疫情期间的走红,这样的一部电视剧可谓是非常时期下的“时代宠儿”。
我们看看这部电视剧走红背景:
1、天时:
2020年春节爆发的疫情,让大部分人被动“宅”的生活场景,给线上影视娱乐和电视播放渠道提供了绝佳的收视保障:
该剧于2020年2月21日在东方卫视、北京卫视首播,并在腾讯视频同步播出。
新剧《安家》自2月21日播出以来,仅4天时间实现双台收视率破2。(超过2%的收视率)
2、地利:
有高度成功的原创作品,版权购置,题材的成功率有保障。
《安家》购买的是日剧《卖房子的女人》的版权,为带给观众贴合中国国情、更有共鸣感的内容,在原有题材的基础上,编剧六六进行本土化创作,通过走访调研深入生活,紧贴当下都市人群的生活状态进行刻画,力求以有温度的故事感染观众。
受限于资讯渠道,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境外剧集(本质上来说如果没有授权,还是属于灰色地带,最近几年国家管控日益趋严)。
特别是日韩本土剧集的接收渠道,说实话只属于特定的小圈子和有观影习惯追求的人。
这样的群体比例在广大有观影需求的人群来说,太小太小。
日本电视剧《卖房子的女人》,一共两部,屏幕前的您听说过吗?看过几集?有没有渠道可以看到?
很现实的:如果没有《安家》的播放和传播,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一部日本电视剧。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剧集截图
3、人和:
《安家》这部剧集不仅演员阵容来看还是颇为用心,最重要占到的人和,是抓住了广大收视群体,也就是普通老百姓对于“房产”和“中介”的心理痛点:前者和钱密不可分,后者不受待见确茁壮成长。
可惜,就算是这么得天独厚,优势占尽的一部剧集,也难逃“烂片”的命运。
红利吃完之时,就是被时代抛弃的时候。
说句实话,占了这么多优势的一个影视产品,能拍烂了,也是一种本事:
影视圈也是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环境。
不客气的说,这部剧集对地产行业,中介交易行业来说,根本没有积极意义。
一路下滑的《安家》:从房子到人情纠纷,主题都弄没了。从开播的豆瓣6.5,到今天的6.1,收视率上升的繁荣景象背后,是观影群体不加掩饰的批判:
当然在疫情提供的全民宅家的“天时”效应下,出品方对于高收视的追求已经不用在乎这些现象。
豆瓣评价(图片来源:豆瓣网站)
豆瓣用户评价(图片来源:豆瓣网站)
从房地产,地产行业来看这部电视剧,并没有共鸣和感动,而是反感,这点从各大小现实房产中介的态度也能看出。
这部电视剧究竟想表达什么?主题传达的精神是什么?
这或许是连这个电视剧的编剧和导演都没想明白的事情。
不剧透,我想说说关于“中介”这个行业的一些现象,权当抛砖引玉:
1、中介这个行业虽然历史悠久,但是在中国的传统商业观念里面,还是属于不上台面的“下九流”行业,这就导致了以热门房产为载体的“地产中介”在行业成熟度和规范发展上面,遭受了很多外界不公平,不合理的白眼和歧视,中国地产中介,还处于发展适应阶段。
而日本的中介行业已经高度成熟和规范,照搬日本的中介逻辑,我觉得这就是第一个核心错误:国情行业不同,只看到了人家的流量,没考虑到地域的适应性。
2、中介因为从业门槛低,职业收益高,难免会有良莠不齐的现象,但不能忽视的是!这个行业给很多没有学历没有关系的年轻人提供了具备竞争力的岗位和机遇!笔者也见过很多奋斗在中介一线的年轻人,在个人看来,他们才是对这个行业最有代表性的人。
可惜,《安家》只是一部职场老油条,油腻和勾心斗角,把这个行业好的一面都忽视了。
3、画虎不成反类犬,一昧的模仿,缺失了自身的特色。
中国房产中介的真实收入情况是怎么样的?会遇到什么样的难题?难道用日本的情况就可以替换吗?
甚至连台词,都没有丝毫的创新。
日本的电视剧,说的是对这个行业的认知,中间这女主角还会“金句频出”的阐述一些市井智慧,甚至可以当做房产销售的参考借鉴的学习资料。
至于《安家》……还是留给没有看的朋友去自行体会吧。
图片来源:剧集截图
图片来源:剧集截图
4、《安家》的拜金主义,对房产中介,是抹黑和侮辱。
而日本的《卖房子的女人》,却把中介二字演绎到了极致:不同的房子总有不同的人合适。
《安家》这部电视剧,行业的本质没说多少,最多的都是极尽夸张的各类买卖双方的丑态。
思路很清晰,来源于生活的丑恶,充分放大,不用细节刺激,直接给你放大了刺激。
这个丑态,不分主次,不分性别,完全可以当做一场小丑秀来看。
在这部电视剧中,没有一个人物形象是正面的,“毁三观”是常见操作。
如果要形容,我个人觉得“加强版鸡毛蒜皮 不要脸面的卖丑作态 脱离现实的夸张”比较适合。
但是原版的《卖房子的女人》,我曾经推荐给多个地产营销负责人看过,他们的结论都很一致:
房产的本质,说清楚了。中介的价值,说清楚了。
不仅对行业有指导意义,更是一部教科书。
一句口头禅:没有我卖不出的房子,
从第一集到结局,都是围绕这句话的落地实施。
女主角的“匹配逻辑”和“市井哲学”都是为了卖房赚钱:
卖的是一套房子,
但却是为了客户一辈子
凶宅卖给医护人员,卖给婆媳不和但希望祖孙两代同堂的一套相连房子,卖房子觉得不够合算直接卖地皮,把料理学校老板1.5亿(日元)的房卖了3亿,卖掉一栋大楼给曾经的芭蕾舞演员,有故意不愿站起来女儿的母亲,用一个同样的故事的故事,让校对和自由记者分别买房、安抚不愿接受祖母孩子的童心,让医生夫妇工作也能顾上孩子……
看过这部《卖房子的女人》都知道,女主角三轩家总会有各种办法,把各种奇怪的、看起来卖不出去的房子卖出去。
而她卖房子的秘诀仅仅是,她所负责的,不是卖出去一套房子,而是客户的整个人生。
三轩家用这样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卖房子。
她总能设身处地的考虑到客户内心深处,可能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的需求,并将合适的房子推荐给客户。
并不是要鼓吹原版有多么优秀,而是翻牌实在有多差。
《安家》到底想传达什么样的诉求?一部没有主角的电视剧,一部没有中心表达的电视剧?
这不就是肥皂剧么?
当然这样的影视案例,不是第一个,也永远不会是最后一个:
深夜食堂,翻拍日本原著,翻船:文化差异导致情感认同背离。
明星堆砌也不能挑战的文化差异和生活习惯。
图片来源:剧集截图
《北京女子图鉴》翻拍日本《东京女子图鉴》,翻船:三观不正
真正的触动,不是把现实中的肮脏和黑暗拿出来宣扬。
图片来源:剧集截图
至于该如何评价《安家》?我期望“留言区有高手”能给一个简短精炼的形容。
对比:关于行业的电视剧,真实和感动的需求。不可否认的,中国以行业为视角和切入点的电视剧,是有很多精品的,我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真实反应了救死扶伤一线医生的职业事件,直面医患矛盾和生死抉择这样尖锐的社会问题的电视剧:《人间世》(一共有两部,纪录片题材)
图片来源:剧集截图
该片以医院为拍摄原点,聚焦医患双方面临病痛、生死考验时的重大选择,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人间世态。
可以说,这是一部看了能改变对一个职业,对人生产生重新思考和认识的电视剧。
第二个不是中国出品,而是美国的一部“长寿职业剧”:犯罪心理
图片来源:剧集截图
《犯罪心理》讲述了美国联邦调查局总部下属的行为分析科部门(简称“BAU”)中,行为分析师们剖析最棘手的案件,分析凶手的心理和作案特征,并在他们再次施暴前预测出他们的下一步行动,协助当地警察捉拿凶手。
并没有传统的“美式”英雄主义,反而是对社会矛盾,犯罪动机,心态和人性的终极探索。
最有特色的,是每一集都有一句和主题对应的“名人名言”。开篇既是揭示,也是点睛。
具体的剧情我就不介绍了,留给有兴趣的朋友自行探索。
但是职场剧在中国耳熟能详,优秀的太少,还是和“行业规则”的不透明,有必然关系。
但是能通过影视的形式,通过一个行业,一个职业,把职业道德操守,还有社会责任说清楚,我觉得是最基本的元素。不然,就是“挂羊头,卖狗肉。”
更高的,是引发思考和认知,显然《安家》没能做到。
建议:少一些无脑抄袭,“用户思维”和“痛点”功课要做足。抄袭和复制的初衷是什么?
肯定是一种保险的策略,保证流量和口碑的出发点。
任何学习的起步都是模仿,这个不可否认,但是无脑纯粹的模仿,永远只是拾人牙慧,不思进取。
中国的“房市”,“楼市”,“中介”可以说的故事,真的不要太多。
来源于生活的素材,甚至可以写好几本大部头级别的小说了。
个人拙见:做影视题材的作品,其实和做一个产品的理念有很多共通之处。
而产品的成功,和“产品经理思维”分不开,也就是做这个产品的人,如何认知用户需求,把握用户痛点的能力。
说不不客气的话,没有站在用户角度考量的产品,就是“自嗨”。
《安家》看似接地气,但其实离生活的距离,还是太远。
就像《爱情公寓》里面的人设:面对现实都是高不可攀。
图片来源:网络
我就一个问题:《安家》这部电视剧到底是拍给谁看的?
如果是中介群体,他们关心的是什么?能给他们带来什么?
如果是普通民众,他们想看什么,他们关注什么?
……
我相信,希望讨好所有人的产品,永远是庸俗和失败的产品。
共鸣只能造就一时的狂欢,
共情才是讲好故事的法门。
而依赖放大丑陋和人性的黑暗,有个词,叫:“哗众取宠”。
当然把这部电视剧用来当做消遣时间,打发无聊的都市肥皂剧,还是不错的。
脱离现实,被动接受,揭短取乐,观丑开心,未尝不是一种很多人的热衷和沉迷的“快乐”。
言尽于此。
关于这个话题,大家如果还有什么意见和看法,欢迎在下面留下您的想法和看法。
个人拙作,原创辛苦,还请各位看官支持(小小点赞动力大,转发关注真有爱)~
欢迎留言文明交流,有问必答,拒绝地域黑,拒绝无脑键盘侠。
网络不是无法之地,倡议客观冷静,就事论事,尊重事实,文明表达。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转发本文和关注熊猫贝贝头条号。
地产领域12年从业经验,愿为所有对房地产相关知识有需要的朋友分享自己的所得所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