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我又是一个人过节。”
这句话是前段时间跨年,朋友阿豪发我的。
虽然有男朋友,但每到节假日,他总是一个人留守在家。
我开玩笑回复他,
“谈「异时恋」,真的好惨。”
阿豪早就习惯一个人过节了。
和男朋友Carl在一起的这一年多时间里,不论是年初的情人节,还是年末的圣诞节,他都是一个人过的。
这是因为,Carl的职业,是奢侈品柜哥。
这份工作意味着,他的时间将变得充满不确定性。
Carl常常连续上班两个礼拜,等到节假日所有人休息的时候,就是他最忙的时候。有时处理完工作,就已经到了凌晨5点。
虽然阿豪也会调侃自己,和柜哥谈恋爱,就要做好留守的觉悟。
但一个人过节的时候,他还是会有点遗憾。
遗憾,也无非是一些转瞬即逝的情绪碎片。
情人节买到很甜的烤地瓜,要是他在,就可以两个人分着吃了;
圣诞节搭好了圣诞树,要是他在,会自告奋勇地挂灯串吧......
比起异地恋,异时恋的遗憾来自于,他们明明生活在同一个国家,同一个城市,但却常常不在一个“时区”。
他们的时间,就像时针和分针那样。
短暂交汇后,又各自向前走。
这让我想起了朋友菜菜提到过的一个概念,“恋爱时差”。
她是这么解释的。
“其实,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时区里。即便是两个谈恋爱的人,也很难跨越各自的时区,这时就出现了恋爱时差。”
我没太听明白,让她说人话。
她开玩笑说,男朋友不过是她住在同个屋檐下的跨时区室友。
虽然他们住在一起,但男朋友的作息是早上8点出门上班,晚上10点犯困,周末双休;
而菜菜早上10点才起床,晚上9点下班,周末单休。
只有晚上睡觉的那几个小时里,他们才是恋人。
“那你们就上班带薪联络感情啊。”
我机智建议。
菜菜白了我一眼,“工作就够我忙了,哪有时间聊天。”
“那你们怎么办?”
菜菜笑着说,“其实我们也都在贴近对方的时间。”
早上起床,虽然男朋友早已出门,但桌子上还放着他准备好的早餐;
晚上下班,菜菜也会赶快忙完工作,挤出时间早点回家。
跨时区恋爱,只能两个人尽力去缩短时差。
也许每一段关系里,都存在时差吧。
一方10点入睡,一方1点入睡,是3小时的时差;
一方在上海,另一方在纽约,是12小时的时差;
一方求学,另一方谋生,则是难以量化的生命时差。
时间差多了,也便多了几分的失落。
而构成失落的,无非是咽下的分享欲,冷却的情绪,和无数次搁浅的思念。
于是我们在恋爱中,讲求「同步」。
在时间上同步,在地域上同步,在爱好上同步,在观念上同步......以求我们的爱,能同步。
然而生活无常,哪能事事同步。
写到这里,我想起阿豪告诉我:
跨年那天,他们的约会日程是一起打车回家。
坐在出租车后座的时候,他想起以前听过的一句歌词,“在夜阑静处,再赎回你”。
那个时刻,他觉得很珍贵。
我想,正是因为两个人因为生活而产生时差,相见相爱的时间才显得更为珍贵吧。
时间、地域、爱好、观念不同步,是问题吗?
不爱才是。
我们相爱
是彼此努力的结果
文 案 龙克斯
图 片 《明日的我与昨日的你约会》
审 稿 又一、小葱、棒冰
keikei、郑悦而胜己、今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