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千”原名“千秋”,是古代民间“百戏”中的一种,相传它源于北方山戎,兴于汉宫,隆于唐宋,盛于明清,后来又由中原传至台海。《台海使槎录》中说:“番妇具以秋千为戏……日夕歌唱不绝于口。”

“秋千”这种娱乐活动,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长时间与“寒食”、“清明”二节合流,成为了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这种娱乐活动是怎么来到中土,又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古时的秋千节是什么节日(秋千女儿飞短墙)(1)

一、“秋千”的来源

学者们一般认为,“秋千”源于上古时期人类的狩猎活动。在原始社会,人类要追赶或者逃避野兽,有时候需要像“猿猱”一样在粗壮的树藤之间攀沿或者是摆荡。“荡藤”本来是一种生存必备的本领,部落里无论男女老少,都应当习得。时间一久,人们发现这也是一种不错的娱乐方式,于是“荡秋千”渐渐就从狩猎活动中独立出来。

宋代高承编撰的《事物纪原》中说:北方戎狄爱习轻趣之态,每至寒食为之。意思是说,北方少数民族喜爱在“寒食节”的时候荡秋千。这就是“秋千”活动与寒食最早的联系了。

古时的秋千节是什么节日(秋千女儿飞短墙)(2)

到了汉朝,中原与蛮夷戎狄的文化交流开始变得频繁,“秋千”就开始在汉宫之中兴起。当时的宫人为替汉武帝祈万岁千秋,觉得“千秋”是一个好彩头,因此给新游戏起了这样的名字。后来它传播到民间,百姓就不能和皇帝一样,天天喊“千秋”,于是就把它改为“秋千”,至此才定名。

“秋千戏”一直到了明清时期,还是被宫中人认为带有“吉祥”的寓意。明代陈卧子有诗曰:禁苑起山名万岁,复宫新戏曰千秋。这里的“千秋”就是指的“秋千”。不过,这个时期的“秋千”还没有和清明节、寒食节扯上关系。

二、唐宋时期的秋千活动

“秋千”虽然在汉代已经开始流行于宫廷,魏晋南北朝,民间也形成了“荡秋千”的风俗。但是它正式与“寒食节”扯上关系,却要等到唐朝和宋朝。

唐宋时期,经济发达,国富民丰。中国作为世界文化交流的中心,汇聚了不同肤色与国别的商人及游客。“秋千戏”是一种跨民族,跨文化的活动,于是“秋千”就顺应时势,就在这个时候与我们中国传统的“寒食节”合流。

“寒食”在唐朝之前,本来是三晋地方的小节。李世民父子建立唐王朝之后,把家乡的节日与“清明”节气合在一起,向全国推广,秋千就与蹴鞠、斗鸡、郊游等活动一并被官方固定为节日的保留节目了。

古时的秋千节是什么节日(秋千女儿飞短墙)(3)

唐代李山甫有诗云:“风烟放荡花披猖,秋千女儿飞短墙。绣袍驰马拾遗翠,锦袖斗鸡喧广场。”一派走马、斗鸡、荡秋千,风流旖旎的唐人画像。

秋千活动到了宋朝,习俗一如唐朝未变。许多词人与诗人都作有寒食、秋千相关的作品。比如王禹偁就在《清明》诗中写有,“今年寒食在商山,人家依树系秋千”的句子。

苏轼就有一首《蝶恋花·春景》,当中写道:“墙内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内佳人笑。”不过这是写暮春时节,少女荡秋千的景象。可见已经纳入节日固定项目的“秋千”,在民间日常活动中依然兴盛。

三、元明清时期的“秋千”

前面我们从宋代苏东坡的词中,已经看出来“秋千”在民间娱乐中的地位。因为“秋千”与“寒食”的关系密切,而“寒食”自唐朝开始与“清明”再加上“上祀节”三节合一,因此“秋千”被作为官方的正式节日活动,固定下来。每年一到清明节,宫廷内都会有荡秋千的活动。

《开元天宝遗事》中就记载着,寒食节那一天,宫女们着彩衣绣裙,攀上秋千架表演的情形。凌空翻飞,如同仙子降云,看得唐玄宗如痴似醉,直呼是“半仙之戏”。但是这种水准的“秋千戏”,在元代以后,只有宫廷中才有了。

古时的秋千节是什么节日(秋千女儿飞短墙)(4)

元朝时期,节日期间的群体活动,依然很频繁。只是“寒食”因为诸多原因,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秋千”就成为了“清明节”的重要娱乐项目。古书中记载,元代宫廷会为了清明节,专门架设一个大秋千架,等到节日活动一过,就把它拆除掉。

明清时期,随着“寒食”的没落,“秋千”失去了公开表演的机会。再加上礼教的兴盛,妇女们平日无事,都不能抛头露面。“秋千”活动就渐渐转入高墙大院之内,或者乡野幽僻之处。不过“秋千”虽然不再是固定的节日项目,但是却在宫廷与民间广泛地传开来,还通过中原传到了其他地区。

四、秋千的种类

最初的“秋千”只是用绳子系着简陋的木板。一人乘坐,后面再有一人来推动。唐宫中的“秋千戏”是多人“穿花”似的表演项目。到了宋朝的时候,又出现了“水上秋千”。每年夏季的时候,在钱塘江、西湖等地方,官方于水上安置画舫。把秋千架架到两艘画舫之间,让杂耍艺人在水上进行精彩的“秋千”表演。

古时的秋千节是什么节日(秋千女儿飞短墙)(5)

​我国的少数民族,还有“磨秋千”,有点像现代游乐场里的设施,中间有一个可以旋转的立柱,能够带动周围一圈的秋千架。黔东南地区还有着“四人秋千”和“八人秋千”。过节时,妙龄男女一起盛装上秋千架,排排坐,齐声唱,真是一片好春光。

结语

“秋千”是由上古先民们的生存技艺发展而来的,它最初自北面的山戎传入中原。在汉代的时候,这项娱乐活动正式被命名为“秋千”。到了唐宋时期,它已经被官方当作“寒食节”的娱乐项目固定下来,并在元朝的时候“秋千”开始脱离节日,单独存在。明清时期,“秋千”活动又从公开的表演,演变为闺房娱乐。

如今正值华夏文明复兴的时期,清明节的时候,大家在追思先贤、扫祭踏青之余,不妨趁着假期,约上几个朋友荡秋千,继承古人的遗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