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在梦就在爱就在(从头再来心若在梦就在)(1)

《从头再来》是能让一代人有共鸣的题材。导演金晔刻意回避技巧,让镜头和演员都以质朴、纪实的方式来呈现。

作者| 何展

编辑| 孤鸽

只不过从头再来

系列短剧《理想照耀中国》之《从头再来》开机仪式时,原型人物薛荣到现场给全剧组上了一次微党课,讲述红船的故事。她说起话来,情绪饱满,抑扬顿挫,极有亲和力,令整个剧组都为之感动。

这种惊人的感染力,早在剧集筹备时,导演金晔和编剧秦文就感受过。在资料收集阶段,他们看这位“网红薛书记”讲党课的视频,原本觉得“一分钟能讲什么”,却一看就上瘾了。在共同去采访薛荣时,更是被她身上自信、亲和又坚韧的气质打动,“你只要在她身边待一会儿,跟她聊一会儿天,就会很自然地被她吸引住。”

金晔想,“也许这就是她没有被命运击败的特殊性格魅力。”面对时代浪潮的迎头痛击,这是一个弄潮儿的人生注脚。

心若在梦就在爱就在(从头再来心若在梦就在)(2)

薛荣,1958年生人,1977年考入大学,毕业后顺利端上了“铁饭碗”。如同那个时代大多数人一样,她的人生前30年风平浪静,眼看将继续一帆风顺下去,却遇上1980年代末的“下岗潮”。

当时,她是格林兰大酒店的客房部经理,手下有300多名员工。酒店总经理让她拟一份客房部下岗名单,她考察完一遍,家家有困难,便只在名单上填了自己的名字,成为“下岗潮”中的一员。

其他人对下岗唯恐避之不及,但薛荣不同——她脑子活络、有干劲、有冲劲,对下岗后的未来并不悲观,甚至隐隐感觉到兴奋,“我要学历有学历,长得也漂亮,能说会道的,下岗了不就意味着我能去创业当老板了吗?”

然而,市场经济有其大浪淘沙的残酷。从1990年到1994年的4年间,薛荣创业9次。最开始是承包鱼塘养鱼,失败了。而后是瞄准火热的宠物市场,她苦心钻研,出版了《宠物狗的饲养和疾病防治》,但行情转冷,创业项目又失败了。接下来,薛荣又卖过家电、开过饮料厂、搞过建材、开过美容院……市场上什么行业火,她都去试试。

那是一段迷茫的时光,薛荣自己总结说,“创业那几年,对我来说既短暂又漫长,说它短暂是因为4年不过是人生长河中的一个片段,说它漫长,是因为那段日子真是度日如年,9次创业都以失败告终,媒体把我那段时间总结成了‘失败专业户’。”

心若在梦就在爱就在(从头再来心若在梦就在)(3)

直到1994年,报纸上开始频频出现“物业”“家政”等词汇,重新勾起了薛荣的念头。她总结前9次创业失败,皆因为盲目踏足市场火热、自己却不熟悉的行业,而“家政保洁”恰好是她的老本行,“我在酒店做过客房部经理,有做保洁的经验,为啥不从这方面入手?”

她又借了300块钱,带着从酒店一同出来的16个小姐妹,成立了郑州圆方美洁公司,开始了第10次创业。

《从头再来》剧中许多令人感动的桥段,均取材于薛荣的真实创业经历。

薛荣年轻时当过“手模”,但在创业过程中,这双手在雨夜卸过280袋水泥、捅过下水道、擦过摩天大楼的外墙玻璃——当时河南还未有清洁高楼外墙的“蜘蛛人”,薛荣带着姐妹专程去北京向人请教,归来后成为第一位“中原女蜘蛛人”。

剧中有个情节,她向病重不愿花钱的婆婆展示自己的手,“看,这不还有它吗?”这双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勤劳肯干的手,必将修筑出致富之路。

一夜间写完清洁计划书,也是取材自薛荣的真实经历。公司刚成立时,薛荣苦无订单,到处碰壁。一天,当得知省广播电视台新落成的消息后,她心想“刚装修完,正需要保洁”,便主动去找后勤负责人。对方提出要计划书,她便奔去书店买业务书连夜看完,再熬夜写完长达21页的计划书,一清早交给对方。对方被她的诚意与专业感动:“你不用着急,我下午给领导汇报。”

心若在梦就在爱就在(从头再来心若在梦就在)(4)

正是在这样的努力拼搏之下,自1994年起,她的圆方美洁公司从最初的十几个姐妹,发展成后来的六万多名员工。薛荣甩掉“失败专业户”的标签,成了“保洁皇后”,也从为“让大家都能过好日子”的个人创业,逐渐扛起了社会责任。

2002年,由于“干保洁”薪水不高,说出去又不好听,公司留不住管理人才,发展遭遇瓶颈,薛荣便动了建党支部的念头,想让公司显得更正规些。“民营企业建党支部”在当时是件新鲜事,但薛荣力排众议,在街道办事处党工委的支持下,成立了圆方党支部。

从此,员工们出去干活有了坚强后盾,公司招标时更易脱颖而出,薛荣也在工作中逐渐感受到了党建的意义,“党建是战斗力,也是生产力。”

2003年“非典”时期,医院保洁形势严峻,而不少家政、物业公司都退出了医院。郑大一附院要求派圆方保洁人员过去,薛荣心里没底,不知该怎么给员工做动员,薪水补贴都显得无力,“面对生与死的考验,有谁不怕呢?”但是当她赶到医院,发现员工们一个没退,负责的党员说:“薛总你走吧。这里我们来安排。”而薛荣戴上口罩、拿起清洁工具留在了传染病区。在那个春天,圆方公司承担了全国82家医院的卫生保洁工作。

心若在梦就在爱就在(从头再来心若在梦就在)(5)

2020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高发期。在圆方集团“战胜疫情,我是党员我上”的微信群里,薛荣收到了2000多封请战书。她自己也带着几车抗疫物资和11名党员突击队员,奔赴湖北十堰市人民医院。在发热门诊、留观区、隔离病房这些最危险的地方,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十几个小时进行卫生保洁与消杀。

在整个疫情期间,圆方集团的16000多名员工,承担了全国126家医院的物业和保洁工作。当年4月30日,在给郑州圆方集团全体职工的回信中写道:“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

如今,年过六旬的薛荣又踏上新的征程。自2017年起,她开始接触新兴的直播领域,在直播间用生动的语言结合自身创业故事,向年轻人讲述党史。她的直播间累计观看超过2000万次,人称“网红薛书记。”

导演金晔选择用最质朴的手法来拍摄《从头再来》的故事。他不想在情节上作虚构处理,因为“再怎么编,都不如薛荣本人的讲述有力量”。在影片的最后,薛荣穿着她最爱的旗袍登场,回想1994年历经9次创业失败的时刻。

那时,她和一同下岗的姐妹们在火锅店吃“散伙饭”,边吃边想:“一定要让姐妹们再回来!”

心若在梦就在爱就在(从头再来心若在梦就在)(6)

胡可:“笑”中的胸怀与底气

挑选饰演薛荣的演员时,金晔的脑海里跳出一张穿着红色旗袍的胡可照片——既温柔又坚韧,非常贴近他印象里薛荣的气质和性格。

见到胡可本人之后,金晔越发坚信了自己的看法。胡可本人既优雅又平易近人,难能可贵的是眼神里有一份坚定。与她交流的过程中,金晔能够感受到胡可对薛荣这个角色的创作欲望。她话不多,但每句话都掷地有声,对角色有自己的见解。

如何在25分钟内,去诠释这样一个历经磨难又逆流而上的角色?胡可与金晔很快达成了共识。

纵观《从头再来》全剧本,薛荣几乎从始至终都在遭受“磨难”:开头要跟一起创业的姐妹吃“散伙饭”,接着第10次创业又处处碰壁,插叙的回忆里是“下岗潮”及9次创业失败。

但胡可不想把她演绎成一个“苦哈哈”角色。恰恰相反,她饰演的薛荣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笑——发自内心的、从眼底透出的真诚笑容。面临下岗的时候,她笑得自信;和姐妹们吃散伙饭的时候,她笑得洒脱又坚韧;回家面对老人孩子,她始终面露笑容,不带一丝忧虑阴霾;频频碰壁的时候,她更是带着富有感染力的笑容,一步步说服对方将订单交给自己。

在胡可的理解中,“笑”展现了这个人物的胸怀与底气,也是这个人物的底色。通过这种笑容,她既是给自己打气,增强了自己内心的坚定,同时又感染对方去信任她。没有这种笑对人生磨难的姿态,也就不会有薛荣战胜命运的力量。

心若在梦就在爱就在(从头再来心若在梦就在)(7)

在《从头再来》开机当日,胡可见到了薛荣,两人聊了许久。薛荣并不是一个令人有距离感的人,胡可感觉她开朗、乐观,“她其实也是一个很温柔的人,但是很坚持。”

金晔导演的要求有两点。其一为真实,不要任何脱离人物的技巧性的东西,不要修饰性的表演,把人物原本的样子呈现给观众;其二为真心,隐藏自己演员的身份,去聆听薛荣以及她身边人的经历,去感受她们的真情实感。

胡可的演绎,也有一种质朴感。在最终呈现的效果中,胡可以颇具生活气息的表演,诠释出了一个令人有共鸣感、熟悉感的薛荣。她不仅是历尽磨难、东山再起的企业家,也是扛起上有老、下有小一家子重担的中年女人,坚韧中有人情味,沧桑中有烟火气。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场戏,是在散伙饭后,薛荣在火锅店里主动打扫起卫生来,一边打扫一边唱起当年的流行歌曲《山不转水转》,“只有憋死的牛,没有愚死的汉”,唱到哽咽,难以为继。

薛荣在整个篇章里,就算再难,都是打落牙齿往肚里吞,始终以笑容面对众人。只有在这一刻,她用边拖地边唱歌的方式来释放内心的孤独。胡可的演绎,展露了薛荣内心五味杂陈的情绪,似在抒发创业失败之伤,但又并非对命运低头,反更显出坚韧的抗争感,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不屈、真实、生动的灵魂。

胡可很喜欢薛荣这个角色,她说:“我觉得她身上特别打动我的,是那股不服输的劲。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去看到,每一个看到的人,能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心若在梦就在爱就在(从头再来心若在梦就在)(8)

对话金晔:让故事和人物本身来打动观众

《从头再来》是能让一代人有共鸣的题材。

在拍摄过程中,导演金晔刻意回避技巧,让镜头和演员都以质朴、纪实的方式来呈现,因为故事和人物本身就足以打动观众。同时,他使用了暖色调,让故事多了一份人情味。

在片尾,薛荣真人出镜讲述创业经历。金晔说:“这些经历是当时,也是现在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在时代的大潮面前,平凡人的伟大故事,属于薛荣,也属于整整一代人。

博客天下:您是在什么契机下,接到《理想照耀中国》之《从头再来》这个项目的?为什么会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呢?

金晔:《从头再来》这个项目讲述薛荣下岗再就业的故事。选择这个选题的原因大概是,第一,我外婆、奶奶、我妈原来都在上海纺织系统工作,我亲眼目睹了纺织工人下岗那几年的痛苦、艰难、彷徨,看到这个选题,感同身受。第二,看完薛荣本人的资料,以及她的采访视频,对她本人非常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让这样一个女性主动提出下岗再就业,并且带领姐妹创业?9次创业9次失败,仍旧不放弃,不对命运低头。第三,我挑选题的一个核心是这个人物自身有没有感染力,有没有说服力,她(他)有没有打动你。

心若在梦就在爱就在(从头再来心若在梦就在)(9)

博客天下:在更真实地还原人物和历史方面,剧组都做了哪些工作?

金晔:人物造型上面,请薛书记给我们寄来了当年的照片,她在格林兰大酒店当客房部经理时的,以及和姐妹们一起创业时的合照。根据这些照片,以及当年的影像资料,我们从发型到衣服到鞋子做了整体设计,比如那个时候比较流行的额头卷卷的烫头、健美裤穿皮鞋、大翻领……

道具方面,火锅店里啤酒用的是郑州当时的金星啤酒,电视里放的是当年最火的《过把瘾》。薛荣家的布置,虽然困苦,但很整洁。角落里衣橱顶上堆砌着前几次创业失败留下的大量保健液产品。街道中巴车上的牌子,从哪儿到哪儿的线路也专门核对。每个剧组成员各司其职,在镜头可见范围的物件装饰,大家都会提出建议,尽可能不要出现低级错误。

剧作里面出现的相关台词也做了相应调整,我们专门采访相关当事人,在酒店下岗再就业这三场戏里,增加了当年的一些语汇,并力求准确,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博客天下:这个项目和您以往的拍摄经验有什么不同?您在工作模式上有哪些转变?

金晔:首先,薛荣这个人物是真实的,故事和情感都是真实的,情节上没有做虚构处理。因为你再怎么编,都不如薛荣本人的讲述有力量。而且对一部分经历过那个时代的观众来说是有代入感的,加上片尾薛荣真人出镜,讲起她90年代的创业经历,这些经历是当时,也是现在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因此,我们没有在镜头上做过多的修饰,大量使用手持拍摄来保持纪实且质朴的风格,让故事和人物本身来打动观众。色调上则使用了暖色调来讲述这个充满了“人情味”的故事。

心若在梦就在爱就在(从头再来心若在梦就在)(10)

博客天下:这部剧的片名从《归来》改成了《从头再来》,能说说改名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吗?

金晔:其实刘欢的那首《从头再来》,“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我想就能代表我们想要表达的意境。“从头再来”既有不忘初心,回归本真的意义,也有无谓艰难困阻,抛下过去荣耀,不破不立的强大意志。这个名字更有力量,更振奋人心。

博客天下:您觉得《从头再来》这部剧中所传递的“理想”,对当下这个时代有何意义?

金晔:薛荣在平凡之中满怀对生活的热情,面对困难不服输,也没有因境遇消磨对未来的憧憬。她以女性的韧劲,扛起了家庭的重任,也扛起了社会的责任,公司为数万名朴实的劳动人民创造了就业岗位,创造了用双手改变命运的机会,也创造了每一个更好的明天。她的精神无论在任何时代都值得我们青年一代去学习、去践行。

心若在梦就在爱就在(从头再来心若在梦就在)(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