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浙江省的房价还会上涨吗(浙江未来房价涨不涨)(1)

曹杨 牟嘉 摄

原标题:聚焦2016中国房地产发展高峰论坛暨城市土地展 新5年之路,开发商何去何从?

今年以来,楼市热浪滚滚,受益于房地产市场政策利好,许多城市房地产出现巨量成交,库存向下,价格向上,但城市分化也十分明显。同时,土地市场更是表现出激进、亢奋的态势,多个城市不断刷新地价。这样的热度还将持续多久?

近日,2016中国房地产发展高峰论坛暨城市土地展在舟山盛大启幕。本次大会由浙报传媒、浙江省房地产业协会和舟山市普陀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浙江日报新闻发展有限公司、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舟山市国土资源局和舟山市房地产业协会联合承办。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名专家学者、政府人士、开发商,以及北京、上海、重庆、浙江、广东、江苏、安徽等省市的开发商代表,共同把脉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房地产行业走向,预测城市土地投资趋势,开启了一场行业发展的思想盛宴。

会上,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城乡建设经济系主任、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原主任陈淮,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贾生华,分别就当前中国房地产发展热点、房地产去库存效果及未来走势等话题做了专题演讲,两位专家对当下热点和趋势的精彩分享获得与会人员的高度认同。浙报传媒地产研究院院长丁建刚主持对话环节,城市代表和行业领军人物就“市场逆转,判断与选择”、“新5年之路”等话题展开思想交流碰撞。

此次高峰论坛同时也是一个城市土地推介的平台,秉承已举办多年的浙商投资(中国)城市展示会的宗旨,为参展城市建立与房地产开发商直接对接的平台,此次高峰论坛上共有近30个城市亮相,并通过不同方式展示了各自的城市形象以及投资前景。

作为本届论坛议程中的重要环节,由浙江日报社主办,浙江省房地产业协会、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为指导单位的“十二五”浙江房地产品牌30强总评榜颁奖仪式也在本次高峰论坛上举行。绿城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杭州滨江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湖中宝股份有限公司、融创中国杭州区域公司、浙江佳源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等30个房地产品牌入选,此外宋卫平、戚金兴、沈玉兴、林俊波、陈国祥、楼明、潘亚敏、吴王楼、陈方春、陈承守荣膺“十二五”浙江房地产十大风云人物,浙江万科南都房地产有限公司荣获“十二五”浙江房地产融合创新领军品牌,蓝城房产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被评为“十二五”浙江轻资产运营龙头企业,马建军、骆旭升则分别被评选为“十二五”浙江外来企业杰出人物、“十二五”浙江商业地产杰出人物。

判断与选择

“市场逆转,如何判断与选择?”论坛上,主持人——浙报传媒地产研究院院长丁建刚,抛出了业内最关注的话题。

从上半年的市场表现来看,对加大去库存政策,市场反应最是热烈,但城市分化愈趋明显,部分热点城市的房价、地价上涨明显。一些城市政策开始有所调整,比如苏州、南京就对地价进行了向上的熔断。

贾生华预测:“对热点城市将收紧和压缩,对其他城市则加大去库存力度。这样有保、有压的政策走势,或将成为下半年房地产去库存政策的主题。”

作为深耕杭州的本土企业,德信地产集团总裁费中敏认为杭州市场第一是周期性、第二是高敏感性。在他看来,这两年这一周期性又与以往不同。因为一系列国际峰会与亚运会相继召开,再加上浙江新经济的兴起,杭州的向上周期持续时间会更长。

商品房成交量价齐升,土地市场新高频出,面对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杭州楼市现状,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应谨慎“加库存”

德信地产显得尤为谨慎,费中敏表示,“现在的杭州市场,我们绝不会去拿地王,宁可踏空,不要选错。”

不过,谨慎并不意味着放弃扩张,在费中敏看来,二线城市同样存在着机会。“我们现在更多选择的是调整策略。机会很多,不能只在一线城市、二线城市。我们在浙江其他的发达地区,相对来说还会有一些机会。”

今年上半年,萧山土地市场风起云涌,杭州市国土资源局萧山分局局长谢国民认为,萧山的土地热度主要是因为同城化的政策效应开始体现,杭州人口外溢逐渐转向萧山。另外,近几年萧山新型城镇化推进加快,特别是一系列峰会、亚运会的召开,将带动整个城市的快速发展,这些都是支撑萧山房地产发展的坚实基础。综合多种因素,他对未来区域内的行情预期也比较乐观。

新5年之路

未来5年,房地产企业又将如何应对?

在“新5年之路”的讨论环节,嘉宾们达成的基本共识是“要内外兼修”,对内用供给侧思维突围房地产开发困局、提升品牌实力、提高产品接受度,对外做多元化布局。

“前5年,是赛丽和绿城紧密合作的5年,我们合作了兰园、丽园、慧园。和绿城合作是基于全精装修的房子,学习绿城的工艺功法及管理模式。”赛丽控股董事长夏赛丽表示,通过这5年的学习,他们对于自身企业未来的定位和发展更加清晰了。

“未来5年,我们将重点关注经济发达、人口集聚的城市;另外,做一些小而精、快速周转的,包括精装修、健康植入、智能植入、文化植入的项目。现在机器人都要管理小区了,在房地产领域里实现多重资源叠加,这正是我们在追求的。”

据悉,近年来赛丽控股一直在做多元化的布局,比如新能源的开发和文化产业等。在舟山,该企业就有自己的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项目。

在滨江集团副总经理朱立东看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没结束以前,房地产市场还有比较好的发展时期。而对市场来说,只有饱和的产品。换言之,如果产品是好的,那么市场永远不可能饱和。

“未来的产品还是要做成精品,因为开发企业现在分化也很严重。”朱立东认为,留下来的开发商要远远少于现在的数量。房地产最好的时期已经过去,滨江应对的方法是,把一部分资金拿出来作投资,或是进行国际化配置。

浙江金昌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潘亚敏透露,未来5年,金昌集团一方面将专注做房地产,做深做透;此外,还会接触金融类的股权投资板块,并和房地产板块并驾齐驱。

聚焦特色中小城市

著名经济学家陈淮认为,目前一线城市这样的热度不会持续多久,不如把目光投向杭州、舟山,包括绍兴、金华等浙江特色中小城市。

祥生集团总裁赵红卫同样看好杭州及其周边城市的发展;“像舟山、绍兴这样的三线城市,如果能好好把握地铁、轻轨等城市配套建设,可能会迎来很多大机会。”

舟山群岛新区总规划师周建军认为,舟山有其特殊地位,是国家的“前线”,是整个长三角的“门户”。在强调海洋发展的国家大战略下,将舟山建设为海洋经济先行先试区是大势所趋,舟山有着更好的发展前景也是必然。舟山市国土资源局局长虞国平表示,舟山土地资源稀缺,环境资源优越,拥有全国闻名的优质空气。而参会推介的绍兴主城区会稽路西侧地块和袍江新区两湖地块,也因紧邻绍兴规划的地铁1、2号线站点,而备受开发商关注。

积极开发优质中小城市的投资资源,中梁地产已经是一名实践者。中梁地产是一个民营企业,2015年销售额达到168亿元。据中梁地产集团常务副总陈勇峰介绍,中梁地产的布局是省级战略,在浙江省内全覆盖。目前,中梁地产在省内已进入杭州、舟山、绍兴等地,只有湖州还未触及,后期也将继续拿地开发。

一线城市不会“热”太久,特色小城有机会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城乡建设经济系主任、原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陈淮

什么叫热,像卖白菜一样卖房子,这是热。

关于一线城市能热多久这个话题,有两层意思。第一层,这个“热”指什么?如果指北、上、广、深这样一线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基础设施改善、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人口构成的不断优化,那么我可以斩钉截铁地说,中国这些一线城市之热将是未来50年全世界不灭的热点。

如果把一线城市房产热作为下一步出不出调控政策的风向标,那么我个人认为,无论出不出调控政策,这一轮所谓的热也持续不了多久。往短了说,目前已到6月中旬,2季度就见尾声。从长了说,过不了今年年底,因为它并不具备一个阶段房价上涨的过渡因素。

第二层,房地产业也不是用一个季度、或者半年的供求和价格变化来说明它是冷还是热的。8到10年的阶段才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常数。房地产业供和求的对比关系,起码要用8到10年的累计供给和累计需求对比,才能说明强弱。

一、二线城市的分化,根本原因在于资源分配不均。

一线城市的一个重大特点在于,它有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而二线城市的人口增长上绝不可能赶上北、上、广、深这4个特大城市。

从机会收益上来讲,老百姓向特大城市集中是在未来3到5年的时间内仍将持续的趋势,不是短中期能够迅速扭转的。更重要的是,人们买房子,特别是买一线城市的房子,并非仅仅买的是房子,而是买就业条件、工资水平、教育资源,给父母买的养老医疗条件,给自己买的社保。

年拿地少构成了今年人们对供求关系,特别是一线城市供求关系的一种紧张预期。这些因素影响下冒出来的一些恐慌性需求,是不足为虑的,这样的热度不会持续多久。

倒不如我们把目光投向舟山、杭州,包括金华、绍兴等浙江一大片特色中小城市。可能在“十三五”期间,它们才是我们城市化、城镇化的主战场。

实际上从2014年以来,在中国城镇化、城市化政策走势中,政策体系有一个最重要的强调,就是调整城市结构。从这个角度上看,政策倾斜的中心热点,未来主要不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而恰好是我们以省会城市为核心的一些特色城市,比如舟山,还有浙江省内一些县域经济发达的地区。这些中小城镇的发展,以及二线省会级城市的发展,是我们在“十三五”和此后一个不算短的时期内,人口聚集的核心及重点部分。

【浙江新闻 】

开发商要控制投资风险

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 贾生华

去库存是宏观经济的总体战略和要求,而不仅仅只是房地产行业自身的任务。

2015年,房地产市场经历了“3·30”和“9·30”两次政策促进,整体销售情况量升价稳,可以说,已经是一个“健康的理想状态”。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政策层面还是强化了去库存,这已不仅仅是房地产的问题。

去库存的第一个目标是要救产业,虽然去年房地产的销售已经回暖,但是钢铁、煤炭、建材、水泥等房地产相关产业的产能过剩仍然十分严重;第二个目标是救金融,金融系统里大量的资产都与房地产挂钩,或者直接是房地产的载体;第三个目标是救政府,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特色是十分明显的,如果房地产市场,特别是土地市场不景气,很可能将会引发地方债务危机;第四个目标是稳经济,虽然房地产销售已经活跃了,但是投资一直在下滑。

加大去库存,市场反应热烈,但城市分化明显。今年,一些重点、热点城市成交火爆,价格上涨,特别是地价上涨。还有一些城市商品房成交也有所活跃,但价格没有变化。而三线城市、四线城市,整体市场仍然比较低迷。

热点城市房价的大幅上涨加大了泡沫的风险。最明显的就是深圳,今年3月份,深圳商品房成交量比去年同期上涨50%左右,领涨全国,二手房的涨幅比一手房还要大。另外,像苏州、南京、合肥这些热点城市表现也很明显。

土地市场地王频现。年初的时候地王还是个案,到现在已成普遍现象。

从上半年的市场表现来看,去库存对救产业、救政府、救金融、稳经济的这些目标已经有所实现,但是同时也起了负面作用,导致热点城市的房价、地价上涨。而这并不是去库存的目标。

在去库存政策产生一定效果,又带来不利影响的情况下,政策开始采取分城施策,有压有保,这样的政策走势,估计下半年仍将持续。

房地产整体上已经成为产能过剩的行业,因为去产能去库存是合在一起的。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对开发商而言,接下来一定要改善产品结构,进行投资风险的控制。对于一些弱势项目,要去化为王;强势项目可以适当提价销售;优势项目,可以等待更好的机会。我的一点建议是:聚焦于城市成熟区位;聚焦于一些好的地块,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改进;在战略上做好可持续的发展,谨慎抢“地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