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朝大学士,统共有五位,朕不得不罢免四位;六部尚书,朕不得不罢免三位看看这七个人吧,哪个不是两鬓班白,哪个不是朝廷的栋梁,哪个不是朕的儿女亲家,他们烂了,朕心要碎了祖宗把江山交到朕的手里,却搞成了这个样子,朕是痛心疾首,朕有罪于国家,愧对祖宗,愧对天地,朕恨不得自己罢免了自己...还有你们,虽然个个冠冕堂皇站在干岸上,你们,就那么干净吗?朕知道,你们当中有些人,比这七个人,更腐败朕劝你们一句,都把自己的心肺肠子翻出来,晒一晒,洗一洗,拾掇拾掇,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陈道明康熙王朝最经典一段?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陈道明康熙王朝最经典一段(如何评价陈道明在康熙王朝中的这段表演)

陈道明康熙王朝最经典一段

1、当朝大学士,统共有五位,朕不得不罢免四位;六部尚书,朕不得不罢免三位。看看这七个人吧,哪个不是两鬓班白,哪个不是朝廷的栋梁,哪个不是朕的儿女亲家,他们烂了,朕心要碎了!祖宗把江山交到朕的手里,却搞成了这个样子,朕是痛心疾首,朕有罪于国家,愧对祖宗,愧对天地,朕恨不得自己罢免了自己...!还有你们,虽然个个冠冕堂皇站在干岸上,你们,就那么干净吗?朕知道,你们当中有些人,比这七个人,更腐败!朕劝你们一句,都把自己的心肺肠子翻出来,晒一晒,洗一洗,拾掇拾掇!

首先说明一下《康熙王朝》是根据二月河老师的小说改编的,和历史上康熙皇帝的性格、处事方法有不小的区别。里面的历史细节问题,就不一一赘述,留待专门的历史达人予以纠正。

我对于陈道明老师扮演的康熙,这些对白,还是有一定的不同意见的。

第一段中康熙提到了不得不罢免四位大学士、三位六部尚书,接着自己批评自己说恨不得罢免自己,然后话锋一转开始指责群臣,意思群臣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提醒他们也是有问题的,并要求群臣自律。

这段话,暴露出来剧中康熙的几个缺点:

康熙用人不当;作为组织的最高领导人,手下的重臣出现问题,第一责任人是谁?只能是选拔人才的康熙皇帝;

康熙用人方法错误;康熙说“哪个不是朕的儿女亲家”,选拔人才,是要让人才物尽其用,“公生明,廉生威”,天下九州虽然尊皇帝一人,却非一人之天下,而用“儿女姻亲”笼络之,这是公器私用,妄图用私情来笼络朝廷的栋梁,家国混为一谈,上行下效,皇帝可以用姻亲来笼络大臣,大臣难道不会用姻亲来笼络其他朝臣甚至地方大员?如此上下勾结,互为狼狈,怎能无私?

康熙自省不够:“朕恨不得自己罢免了自己”这句话听来动容,实则毫无意义,康熙会自己罢免自己吗?不会,历史上犯下大错的皇帝,一般应该做什么呢?汉武帝的《轮台罪己诏》就是正确的榜样,而这样貌似痛心疾首,实则不痛不痒的自我批评,实际上是给底下的大臣先定了调子“这事儿错误和我无关,这锅别让我背”,一个痛心反省的帝王、组织的领导者,应该拿出切实有效的整改方案,处置方案,而非用愧对祖宗、天地之类虚无缥缈的话来搪塞;

康熙御下无能:在朝政已经糜烂如斯的当口,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乱世用重典,惩罚一批,挽救一批,教育一批,而非像这样指责所有人都一样的腐败,指责所有人,这种无的放矢的行为,只能是让犯罪者庆幸,无辜者心寒的愚蠢之举,而特别提出来“你们当中有些人,比这七个人,更腐败!”意图是什么?是想告诉腐败分子,即使更腐败也不会有事?还是想说明皇帝也没有办法抓住这些更腐败的人加以惩罚?说这些话除了暴露自己的无能,毫无用处。

综上所述,编剧试图营造一个被臣子背叛、伤害后气愤、伤心、怒其不争的帝王形象,并试图展现康熙的人格魅力,我认为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