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出身的范雎,是秦国远交近攻战略的提出者,帮助秦昭王破除了太后党的专权,是秦国统一之路上一个名相,最终因荐人不善被秦昭王处死。

兼爱非攻的战国思想家是(远交近攻的总设计师)(1)

图片来自网络


1.

公元前307年,秦昭王即位,是个幼主。历史上的幼主,很容易被舅舅家的人掌了权,因为幼主的母亲最为信任的就是自己的娘家人。

秦昭王也是这样,宣太后替儿子掌了权,大肆分封自家人,宣太后封自己的弟弟魏冉为穰侯,封另一个弟弟为华阳君,封其余两个儿子为泾阳君、高陵君。

四人合成“四贵”,专了秦国的权,四人的封地都是秦国工商大城,国家损失了重要的税收来源,“四贵”把通过战争抢夺的财富运回自己的封地。

贵族专权,往往以自家利益为出发点,用国家公器为自己赚取利益,扩大自己的封地,增加自己的财富,损害了国家利益。

“四贵”以宣太后为靠山,做事专断,完全不考虑秦昭王的意见,秦昭王被“四贵”分权。秦昭王比较孝顺,只能看着“四贵”捞取财富。

魏冉压制人才,排除异己,满朝都是魏冉的亲信,这些人都属于太后党,秦昭王势单力薄,没有一个自己的心腹,说话也不好使。


2.

秦昭王未来的的心腹此时正在魏国挨揍,受尽侮辱,还差点送了命。

当时,范雎是须贾的手下,跟着须贾出使齐国,齐王听说范雎有才能,便想重金聘请范雎。这件事让须贾知道了,便怀疑范雎出卖魏国利益,并把情况上报给了魏国相国魏齐。

于是范雎被暴打一顿,差点没命,并被扔到厕所。大伙往范雎身上撒尿,侮辱范雎。范雎答应给看守好处,看守谎报范雎已经死了,把范雎放走。

范雎找到好友郑安平,改名为张禄,在郑安平的帮助下,秦国驻魏国大使王稽与范雎取得了联系,此人断定范雎是个治国良才,于是把范雎偷渡贵秦国。「郑安平帮助范雎,获得了高额回报,范雎向秦昭王举荐他,被秦昭王封为将军,后因邯郸大战后投降赵国,范雎荐人不善受到牵连,被秦昭王处死。」


3.

范雎到了秦国以后,跟秦昭王交谈,由于刚到秦国,还没赢得秦昭王的信任,不能贸然指出太后党专权的问题,只能从秦国的战略失误着手攻击魏冉。

范雎靠着有力的分析赢得了秦昭王的认可,被任命为客卿,几年时间里,范雎让秦国重点攻击韩魏,获得了一定的利益,逐渐得到了秦昭王的信任。

范雎觉得秦昭王已经足够信任自己了,就跟秦昭王说了肺腑之言,核心只有一点,必须铲除宣太后一党,秦国才能更好的发展,秦昭王也赞同,可是直到宣太后死了以后,才正是向太后党宣战。

很快魏冉被剥夺相位,其余三贵也逐出函谷关,范雎任秦相邦,秦国步入一个新时代。范雎以秦国之力报了魏齐之仇,并且确立了远交近攻的策略。

五国攻齐后齐国几乎灭国,无力参与中原事务,虽说齐襄王联合赵国暂时挫败了秦国远交近攻的策略,但随着齐襄王的逝世,对中国的历史走向影响很大。

齐国接班人王子建比较软弱,在老妈的掌控下,不再参与诸侯事务,只管偏安一隅。最终秦国得以顺利实施远交近攻策略,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范雎,以布衣之身官至卿相,在秦国大放异彩,为秦国统一中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