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俗语“哄死人不偿命”,但从“哄”的字义上分析有两种,一种是说假话骗人,另一种是用语言或行动逗人。要学会“哄”的艺术可不能仅仅靠一张虚伪的嘴!而是首先要有一颗宽容大度的心,能容天下难容之事,才能做凡人做不到的事!先要心胸宽广,对很多小事不能斤斤计较;其次,凡事要多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理解、尊重别人;做到了这两点,就具备了“哄”的基本功。然后还要修身养性,用真诚、善良、赞赏去感动别人,这样往往都能实现“哄”的效果。如果对身边每一个都能“哄”好,那么就不存在纷争、矛盾、误解造成的不愉快了!古人云: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意思是说,一句好听的话,会使听者暖上心头;一句不中听的话,让听者听起来,即使炎热的夏天,也会觉得几丝寒冷。

哄人的思维(既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智慧)(1)

既然人们都喜欢听“暖言”,那你为何不说些让人喜欢听的话呢?看来,学会“哄人”,这绝对是一门讲话艺术。

但是很多人会认为应该是别人“哄”着他,而不愿屈尊去“哄”别人,其实,这就跟“舍得”的道理是一样的,不肯“舍”就没有“得”。

对待子女,也不能凡事打击批评,那样就容易形成孩子的逆反心理,运用“哄”的艺术可以让孩子高高兴兴做完应该完成的使命。当然,对待子女的“哄”并不是“惯”、要包容而不能纵容!要尊重而非暴力,要关爱而非溺爱!要耐心而非敷衍!一样的道理如果心平气和地讲,结果总会比命令、威胁效果好,好孩子不是打出来、吓出来的,而是适当夸、适时引导出来的。

哄人的思维(既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智慧)(2)

夫妻之间更需要讲究“哄”的艺术,家不是说理的地方,需要对方相互谦让、相互包容。一样的意思,表达方式不同就造成不同的结果,一样的话语,说话口气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结局,夫妻之间的“哄”更需要尊重和关心,往往不在乎对方付出多少,而在乎对方是否把自己放在心里最重要的位置。其实,向自己最亲近的人低一次头、说一句软话、让一小步都不会让你缺少什么,“难得糊涂”才是大智若愚的最高极限,而一句幽默的话语,一声贴心的问候,却可以让夫妻双方在矛盾时化干戈为玉帛。

老人需要哄。家乡有种说法,把老人当孩子哄。就是说,老人一旦上了年岁,性格脾气都反常,跟孩童无异,他们希望儿孙天天陪伴他们左右才好。一旦得罪了老人,轻则他会到大街上骂自己的儿女不孝顺,让你当街出丑,你得赶紧给他说好话,哄他回家,家丑不可外扬嘛。重了,他会到有关部门去告发你不赡养老人,没尽到尊老敬老的义务,要不就打个电话给电视台来采访一下你,给你曝个光,丢人又现眼。还有时得罪了老人们,他们会和顽童一样不好好吃饭,给你来个绝食抗争。中年人的父母都过花甲,因此就得孝顺老人,不能让他们生气,还得整天哄着他。如果老人年事已高或者得了健忘症,更可怕的是生活不能自理了,那更得像哄孩子一样,哄他吃饭、穿衣、遛弯儿等等。你看,孝敬老人,不哄能行吗?

哄人的思维(既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智慧)(3)

总而言之,孩子需要哄,才能让他健康成长;老婆需要哄,才会有利于家庭和睦;老人需要哄,才会让他们安度晚年。当然了,学会哄人,那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智慧。

作者:胡高远

潜山人。男、1964年1月,中专学历,从事中医医疗,2008年至今担任建军村支部委员,2010任建军村城乡居保信息员,2017年元月获和沐商业优秀通讯员(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