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汉字数码辨析》简介

作者:江山

(附:汉字数码体系简介)

中国和日本是亚洲最大的国家,也都是世界一流的经济体,中日两国的关系可以引用一句古诗;"剪不断理还乱"来形容。两国之间既有很多分歧,又有很多合作。双方都有着很多值得对方学习和借鉴之处。因而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对于双方而言都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这样,研究日文特点就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议题。

众所周知,全世界的文字,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如果归类只有两种:拼音文字、象形文字。中文(方块字)是世界上少数由象形文字演变而成的表意文字。日文则是全世界仅有的以拼音文字为主,又同时使用"由象形文字演变而成的方块字"的文字。由于日本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使用汉字,并且创造了相当辉煌的日本文化,如果完全抛弃汉字,等于完全隔断并且抛弃了自己辉煌的文化传统,而且,"纯"拼音日文会出现大量不容易区分的同音字。聪明的日本人当然不会干这样的傻事。于是在严格限制汉字总数的前提下,确定了"平假名"和"片假名"并存的日本现代文字。(日本最新官方规定使用的汉字是2136个)。

其他种语种语系的人学习日文,只要学会"五十音"的"平假名",就可以和日本人对话交流。但是,拿起日文书报,就遇到不少拦路虎——两千多个汉字"片假名"。因此,以拼音文字为母语的人觉得日文是世界上最难学的文字:既要学习多达50个字母的拼音文字,又要学习将近中国文字一半的汉字。觉得学日文简直等于在学习两国文字。

而当"同文同种"的中国人学习日文时,遇到基本上是本国文字的"片假名"时,也会遇到不少拦路虎,因为日本汉字中有接近三分之一与中文汉字大不同;而且,由完全相同的汉字构成的单词,往往与中文含义大不相同甚至完全不同。所以反而会觉得掌握起来比拼音的"平假名"更加麻烦。

本书作者一直关注中日文化交流,对于国人如何掌握日本汉字深度关切,特将本人经十多年研究而发明的《汉字数码检索》专利应用于日本汉字,将《日本汉字数码辨析》奉献读者。本书主要分为三部分:

1, 从最新角度――数码,认识日本汉字

《日本汉字数码检索总目》(約195千字)

2, 中日汉字笔形差异辨析(约20千字)

三,中日汉字及单词差异辨析(约20千字)

首先,从最新角度――数码检索,认识日本汉字

《日本汉字数码检索总目》

其实,不仅外国人(含中国人)对日本汉字感到掌握困难。即使对于日本本国人,日本汉字也是不容易掌握的。日本文化界对于汉字有着很深的敬畏,对汉字的研究之深透程度不比中国差。日本小学的汉字教学一直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传统"六书构字"的认识方式,小学六年共学习1006个"学习汉字"(中国没有对于小学生学习汉字的硬性数量规定,通常认为大约在2500――3000个左右),而日本"汉字检定"能达到掌握2000个汉字标准的人,通常要有高中毕业水平。

由此可见,相对于日本小学生即可以完全掌握的"平假名",汉字的确是日文学习的一个瓶颈。

与中国人学习汉字的掌握程度相比,日本人显然比中国人慢。除了日本儿童既要学习拼音文字,又要学习表意文字,而产生的难度外,也在于检索方式不同造成的学习不便。

汉字检索最基本的方式是部首检索,沿用2000多年,

虽然有着不少优点,但是也有几点不足:

(一)200多个部首,均为单独存在,如"一盘散沙",相互之间没有有机联系。

(二),部首众多,一些部首庞大,众多的单字也是如"一盘散沙",查找困难。

(三)相当多构字部件没有列入"部首",例如,由部件字"九"构成比较常用字的有22个(16种读音)却被分别列入18个部首 ;类似的字根还有几十个。造成很多字不好查找。所以,部首检索的汉字字典,都不得不专门设立"难检字表",尽管被列入"难检字"多达500个之多,仍然会有一些读者不知道如何检索的单字或者字根。

(四)由于历史原因,部分部首的含字数量变得很少,造成检索功能的退化。

这种现象在日本汉字中尤为严重:日本汉字的部首与中国汉字部首总数量相差不多(有部分中国汉字部首日本没有,但是,日本又拥有一些本国特有的部首。由于日本规定使用汉字数量为2136个,所以,一大批部首所包含汉字仅仅剩下1或2个。

只包含一二字的部首,严格地说已经不具备检索功能,可见,用部首来查找日本汉字,事实上已经无能为力。所以,日本汉字的检索,实际上多用由部首检索派生的笔画检索和读音检索。

部首检索虽然存在不足,但是毕竟历史悠久,运作成熟。而日本汉字已经不便使用部首检索,这对于沿用传统汉字教学方法很不利。因为读音检索只适合查找已经认识的字,而按笔画查找,往往同一笔画的字很多,查找汉字的难度非常之大。即使在总字数较少的日本汉字中应用,难度也不小,例如:

笔画7画的日本汉字有153个;笔画8画的日本汉字有202个;笔画9画的日本汉字有196个;笔画10画的日本汉字有217个;从这样多的单字中,查找需要的字例,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显然对于日本汉字教学是很不利的。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更好、更快的掌握日本汉字呢?

首先是突破传统的汉字检索模式,采用与拼音字母类似的检索方法:

自从十九世纪"西学东渐"以来,人们(包括中日以外的外国学者)对于学习汉字最大的期望就是:能不能使用一种类似26个字母构字的简捷辅助方式,使学习汉字者能够有机联系地形成汉字的体系,而无需(或者减少)从象形文字和与之相关的"六书造字"思维入手。从而突破学习汉字的"入门"瓶颈,但是始终突破不大,这并非前人不聪明,而是当时还不具备数码化思维和技术。

20世纪下半叶,世界进入了数字化时代,这就为我们解决汉字体系创造力条件。西方人首先用数字化对《周易》体系做出了诠释,对作者带来启示。

本书作者历时十多年,反复研究汉字的组合特点,将汉字拆字选形、排列组合,最后归纳总结出汉字的十类笔形,采用1到0的十个数码作为汉字(含日本汉字)的检索和输入的"字母",彻底终结了汉字被认为一盘散沙的无规律认识,取得了一项国家发明专利、并且申报了另一项国家发明专利。数码检索汉字不仅形成完整的结构体系,而且构成汉字的"字母"却仅仅为10个,比任何外国拼音文字的20、30几个字母更容易掌握。

采用这个发明,不仅汉字的检索简捷快速,输入简单易学。而且,整个汉字形成数码体系。任何汉字都可以用一组阿拉伯数码表示,而且重码很少。

为了更有利于中日文化交流,本书突破传统,采用本人发明的数码检索方式向读者介绍日本汉字。即学习日本汉字运用仅仅十个"字母"就能登堂入室掌握整个日本汉字数码体系。

日本汉字数码检索体系共分为10类,其中一级、二级字根一共仅仅124个,每个字根都用一组1到0的阿拉伯数字代表。掌握了这124字根的检索码,即可很容易组成并掌握511个三级字根和由此形成的511个字族,最终掌握2136个日本汉字。

本书的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就是辨析中日汉字笔形差异

人们经常说中日两国"同文同种",其实 "同文"之中有不少的"异"!以致不少中国人甚至感到掌握这些"同中有异"的日本汉字,比学习日本拼音文字"平假名"更加吃力。

多年来人们始终在说中日汉字又不少差异,究竟差多少?本书作者统计:日本汉字与中国汉字字形的"异",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共有1157个单字。占日本汉字总数2136的54%。就是说,日本汉字的半数与中国汉字有区别。

其中:日本特有的汉字,共164个。日文使用繁体字,(中文为简化字)共598个。以上两项共762个。占日本汉字总数2136的36%,即超过三分之一的日本汉字与中国汉字有较大差异;

另外395个单字,是日本汉字与中国汉字存在着笔形差异,占日本汉字总数2136的18%。这只是笔形变化或者增减一两个笔画,不影响识别。

本书的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就是辨析中日汉字和汉字组词含义的差异。

中国汉字和日本汉字还有字义的差异,在字形与中国汉字完全相同的日本汉字之中,还有将近100个字义完全不同或者部分不同

例如:"弁"的中文含义为"下级武士(例如:马弁)"

而日文"弁"则是汉文"辩、辨"的日本简化字形。

又如:中日两国都有"娘"这个完全相同的单字,但是中文的"娘"含义是"母亲、妈妈";而日文"娘"的含义却是"女儿"或者"少女、姑娘"!!

对于这些有差异的单字,本书设立【释字】栏目,做出注释。

中日文化的交融可以说盘根错节,有人统计,中国现代汉语的使用的名词中,有接近四分之一源自日本。

但是,由于中日有一衣带水之隔,因为历史文化的差异,也造成一些即使是完全相同的汉字构成的单词,却有着完全不同含义,或者相当一部分内涵的不同的现象。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日两国都有"手纸"这个名词,两个构词单字完全相同,但是含义却大相径庭:

中国的"手纸",是从古代移民史中产生的特有名词"解手"即"如厕"的代词引出,含义为:"解手"时用的纸,即"厕纸"。

而日本的"手纸",则是 "手书"的纸,即"信件"。

二者差异之大如此,如果误用,令人啼笑皆非!

本书共收录日语词条约12000条,其中约9000条与汉语相同词条含义基本相同(不做注释);约2000条是汉语没有,或者虽然有但含义完全不同(很大区别)称之为日本特有词(简称【特有词】),此外还有汉字和平假名混合构成的"混合词"约1000条也归入特有词范围,均对词义做出做简单注释,以飨读者,避免中日人际交流中的不必要的误会。

希望本人历时十多年而产生的这本小册子,能够使人们学习日本汉字更加容易,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附),汉字数码体系简介

本书作者经十多年努力完成《汉字单码输入法》(已授权)和《汉字数码检索》(通过初审)完成了汉字(含日本汉字)的数码体系;

本发明是依赖数字思维和技术完成了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汉字(含日本汉字)的体系化。

本汉字体系名称,参考自然界物种分类。依次称为类、门、目、族。

本发明将汉字体系象形为一株大树,十类字形即为主枝。

各类字形根据构字能力分为不同数量的若干门,(一级字根)即为分枝;

每门,分为若干目,(二级字根)即为粗枝;

每目分为若干族,(三级字根)即为末枝;

每族拥有不同数量,不具备构字能力的汉字,成为终结字,就是大树的树叶或花果。

(附图1)

中文汉字vs日语汉字(日本汉字数码辨析)(1)

中文汉字vs日语汉字(日本汉字数码辨析)(2)

例如:本汉字数码体系,将横类字形归纳为七门:

(日本汉字体系):

1一、(横+横构字); 12丅、(横+竖构字);

13厂、(横+撇构字); 14

、(横+框构字);

17匚、(横+拐构字);

18大、(横+两斜份笔形构字);

10王、(横+交叉笔形构字)。

举1一门为例(日本汉字体系):

1门共分为4目:1一、11二、1121、111三

1目,分为3族20字:一6、戸11、遍3。

11目,分为11族65字:二6、示10、未4、井4、

5、夫7挟〈夹〉4、元6、雲10、

天4、平3。

1121目,分为3族23字:龶11、青7、責5

111.目,分为4族17字:三4、契5、3、

5

这样1门(横+横构字)被归纳为一个共4目21族

125字的系统。

本汉字数码体系终结了汉字被认为一盘散沙的无规律认识,汉字不仅形成完整的结构体系,而且构成汉字的"字母"却仅仅为10个,比任何外国拼音文字的20、30几个字母更容易掌握。

汉字数码体系的适用范围

首先是对于汉字教学方面,

数码直观教学

无论任何笔形一个汉字都可以用一组数码代表。可以大大压缩汉字教学中六法造字思维的瓶颈。只需要了解几十个最关键字根的象形认识。以后就只要记住这些字根的代码,就可以学会由这些字根构成的大量汉字。

例如:只要使初学者理解"大"字(通常是一个伸展手脚的"大"字人图形)记住它的检索码是"18":"18大"

那么由"大"构成的字根

"118天"、"186犬"、"181128奈"、"18119夸"、"181241奇"、"184117奄"和由这些字根构成的4目18族172个单字都直接由数码认识,无需再进行六法构字理论教学。直观通俗易懂,节省大量时间。

数码"拼图"教学

例如:初学者掌握了"1341石"、"22刂"、"3511月"

"308禾"、"339犭"、"411日""656辶"、"663氵"、

"731女""03扌"、"08木"等部首字根的检索码。

当学习一些偏旁字根时,很容易学会与之结合构成的汉字。

例如:学习字根"10干"

很容易掌握"1341-10矸"、"10-22刊"、"3511-10肝"、

"308秆"、"339-10犴"、"10-656迀"、"663-10汗"、

"731-10奸"、"03-10扞"、"08-10杆"……等单字。

又如:学习字根"31211乍"

很容易与上述部首字根的编码结合,掌握:

"1341-31211砟"、"316316-31211笮"、"3511-31211胙"、

"308-31211秨"、"411-31211昨"、"31211-656迮"、

"663-31211泎"、"92-31211阼"、"03-31211拃"、

"08-31211柞"……等单字。

运用本汉字数码体系可以制作数码汉字教学软件;或者制作数码汉字游戏软件寓教于乐。

汉字数码体系的形成,还发明了《汉字单码输入法》,

这种输入法直接和字形挂钩,使用起来更有利于继承汉字传统。

使用者只要掌握汉字的十个分类笔形特点,只要输入1-0的一个数码,就可以经过最多三次选取,最终输入所希望输入的汉字,(含日本汉字)而且简体字、繁体字均可。

《汉字单码输入法》形成两个优势:既解决了拼音输入法不能输入生字,和读音不准确难于输入的问题。又手写输入法遇到输入者写字不规范,容易出错的问题。

汉字数码化将为中国和日本孩子学习母语,节省大量时间。也为其他语系的外国人学习中文和日本汉字提供了便利,对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此外,本汉字数码体系使每一个汉字都具有一组由1-0构成的检索码,这对于汉字(含日本汉字)在现代科技应用上提供了很多便利。

中文汉字vs日语汉字(日本汉字数码辨析)(3)

作者简历

江山,1942年出生于北京书香世家。

 曾祖父江瀚,是北京图书馆开馆馆长。祖父江庸,法学家,与周恩来有师生之谊,全国解放后任上海文史馆馆长。父亲江振,经济学家,被错划右派,英年早逝。

江山本人曾从天津著名学者吴玉如学习国文。

1961年于天津南开中学入伍。

1965年退伍,在北京当工人。自学成才,发表近十万字深圳历史文章。

1985年被招聘至深圳市政府任地方志编辑。后任深圳市旅游管理办公室市场部长。

2002年后,在北京多所大学任教。

2013年以后,闭门研究汉字。

江氏家族有深遠的中日文化交流渊源,江瀚是第一代中日文化交流学者,早年受清朝地方政府派遣赴日考察文化教育,晚年以中华民国总统顾问身份访日,再次考察日本文化教育。江庸和他的弟弟都是中国第一代日本留学生;江振兄弟三人也都曾负笈东瀛。

由于以上历史渊源,作者江山很重视中日文化交流,首先把自己的发明专利应用于日本汉字数码体系的构建,完成此书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