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小年,农历的腊月二十三,是我们村的三八大集日,天不明路两边就占满了摊子,到处黑鸭鸭的一片,久违的乡集,由于创城的缘故人们已好久好久没有赶过这么热闹乡集了。

感受老集市的传统年味(忘不了的乡集情结)(1)

感受老集市的传统年味(忘不了的乡集情结)(2)

感受老集市的传统年味(忘不了的乡集情结)(3)

感受老集市的传统年味(忘不了的乡集情结)(4)

在临沂城南,传统大集以傅庄、湖西崖、册山最为出名。傅庄逢二七,湖 西崖逢三八,册山逢四九。 我们湖西崖大集首屈一指,不仅销货多杀货快,以人流量多货物全著称。特别是逢年集那更是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看到此情此景,不禁勾起了儿时的记忆。

感受老集市的传统年味(忘不了的乡集情结)(5)

那些年,湖西崖的集场子还设在村外的南山一带。那里原是片 荒岭薄地,地下富含铁矿,大炼钢铁那阵子被挖得高高低低、坑坑洼洼,有的 地方还留下数米深的红石塘。岭上长满了刺槐,夏天浓荫蔽日,正好供赶集的 人们歇晌纳凉。一到冬天逢年集,在个坑坑洼洼的树林里,还能遮挡风雨,鞭炮摊就设在小树林里。 湖西崖名不虚传,崖头的确不小,而集场子恰又处在崖头上,四面八方来 赶集的都要上崖爬坡。数着东边的崖头最大,空身步行都累得直喘,推车挑担 更是苦不堪言。推小胶轮车的,老远抬头瞅眼那崖头心里就打怵。几个人互相 帮衬着,前拉后推,中间歇上个三五回,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上坡 去。因此一些 常年赶四集 的,干脆就把 大宗的货物寄 存在附近人家 里。 那时的集 面很大,大体 分为粮食市、 青菜市、猪羊 市、 铁 货 市、 杂货市、布匹市、鞋帽市、大牲口市、木货市等等,到了年关还有偌大的爆竹市。 远看黑压压一片,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近前则见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单是 逛上一圈也要个把时辰。 那时候,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久,老百姓开始尝到分田到户的甜头, 生活刚有起色,许多家庭依旧是“地瓜干子做主粮”。

感受老集市的传统年味(忘不了的乡集情结)(6)

话说得好,河里无鱼 市上看。集上的摊子一个连一个,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农副产品。有卖芹菜、椒 子、萝卜、葱等蔬菜的;有卖针头线脑、鞋帽、袜子、手套等小百货的,有卖鸡、 鸭、鹅、兔等家畜家禽的,有卖锅、碗、瓢、盆、罐、砂壶等厨具的,有卖红枣、 黑枣、柿饼子、花生、瓜子、核桃等干货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杈耙扫帚扬 场锨,身上穿的,家里使的,地里用的,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直让人眼花缭乱。

感受老集市的传统年味(忘不了的乡集情结)(7)

不远处传来清脆的呱嗒板儿声,听口音就知道是郯城一带来赶摊儿要饭的: “这几年,咱没来,听说掌柜的发大财。您发财,俺沾光,您吃肉来俺喝汤!…… 买卖小,买卖大,还不凭您一句话?胡萝卜红,绿萝卜青,给多给少俺都中!” 挨个摊儿要,你不掏俩钱那板儿就一个劲地打起来没完没了…… 肉市上摆着几个猪肉架,一匹匹挂在架上的新鲜猪肉,吸引着众人眼球。 无奈腰包瘪瘪的,狠狠心割上两三斤拉拉馋,还都专挑那又肥又腻的肥肉彪子。不远处还有几份卖牛羊肉的,大都是花埠圈的回民;几个妇女紧挨着肉摊,大篮 小筐里放的不外乎是些煮熟了的牛下水、羊杂碎。

感受老集市的传统年味(忘不了的乡集情结)(8)

布匹市里花花绿绿,品种繁多。“的确良”滑爽鲜亮,扯上几尺做个短袖 衫,那才叫时髦呢!条子绒看起来柔和圆润,摸起来滑溜绵软,穿起来厚实耐磨, 扯上几尺正好给孩子做条裤子。附近就有收布料做衣服的,这集送过去,下集就能穿上了。 调料摊旁香气扑鼻,八角茴、花胡椒现磨现卖。卖调料的边磨边唱:“花 椒好,花椒香,花椒味道特别长,熬鱼炖肉少不了,煎炒烹炸属它强。凡是做 菜它调味,没有花椒味不香。……茴香好,茴香香,大小茴香分两桩:大茴香 生来八个角,小茴香生来像麦芒。茴香味道它最好,茴香馅饺子最鲜靓,家里 要做豆腐菜,放点茴香最相当……”好听的歌谣掺和着沁人的香气,飘得老远 老远。 俗话说,买卖争分文。

感受老集市的传统年味(忘不了的乡集情结)(9)

那时候,大家手头都不宽裕,买个青菜萝卜葱往往 为了一分钱争执大半个时辰。付了账,还要提溜着到附近找个熟人再借杆秤称 称,生怕人家缺斤短两。 牲口市设在集场子东南端的树林子里,粗壮的树干上拴着牛、驴、骡、马 等大牲畜。进了场的人转悠着,两眼不住地打量着一头头的牲口;卖主则瞪大 眼珠眼巴巴瞅着一个个走过自家牲口跟前的人。花埠圈的经纪们兜着圈儿,寻 找着财路,不时扳开大牲口的嘴唇验看口齿,大声夸赞着牲口的好处,招徕犹 豫不定的买主。见两下里都有了意思,便从中撮合,一次次把手分别伸进买卖 双方的袖筒里探底价,两下里找补,早晚把生意促成;自然也不是白忙乎,买 卖双方都会按规矩给点茶饭钱。

感受老集市的传统年味(忘不了的乡集情结)(10)

渴了,路边就有大叶子茶,大碗 2 分,小碗 1 分;想喝甜的,还有加了糖精、 香精的汽水;饿了,那就去小吃摊吧,想吃什么随便挑。 国(读 gui)家的粥,是挑西山深井的甜水,用上好的豌豆磨成,有种特 别的香味,喝完一碗还想再来一碗;沈家的烧饼形似驴蹄子,上面撒层芝麻, 黄莹莹、香喷喷好吃极了;被誉为“驴蹄子烧饼”,英兰的油条用纯正花生油炸成,一对一对的,趁着 热乎劲泡到粥里吃,那味道就甭提了;老田家的豆腐脑又鲜又嫩,舀上勺老汤煮 的粉条,再放点不要钱的辣椒,飘起厚厚的辣椒油花,要多好吃有多好吃…… 金灿灿的馓子刚从油锅里捞出来,香脆可口;羊肉汤已经开了锅,热气腾腾; 现成的糁坯正热乎呢,鸡肉、羊肉、牛肉由着你挑。

感受老集市的传统年味(忘不了的乡集情结)(11)

想喝盅,现成的热豆腐割 上一块,再抓上盘五香花生米,打上几两散白干,足够美美地晕上半天;想清 爽,那就吃上一大碗凉粉;图实惠,可以弄上碗丸子汤泡锅饼,既便宜又撑时 候;图省事,那就割块又香又甜的粘糕,双手托着,趁着热乎劲边走边咬。还 可以花上 1 毛钱买上两个热乎乎的大烤牌,鼓鼓的,烤得红扑扑,密布着金黄黄的芝麻粒,可劲地咬上一口,焦脆脆, 香喷喷,又解馋又充饥。要不干脆要上 盘热包子,就着蒜瓣,狠狠咬上一大口, 立马满嘴里流油…… 小摊前,总少不了那些摇着尾巴转 来转去的狗儿,还有呆呆地舔着嘴唇、 咽着口水、拔不动腿的馋嘴孩子。当庄 的孩孩早年闯关东冻掉了双脚,可怜兮 兮地爬着沿街乞讨;摊主随便给点吃的 喝的,便千恩万谢爬着走了。王庄的憨 幺几乎集集不落,衣衫褴褛,披散着头 发,木桩似的站在桌前,伸着黑炭般脏 兮兮的右手,死死盯着桌上的盘子,一 言不发。浑身刺鼻的馊味熏得人难以下 咽,狠狠心夹起个包子;他忙不迭抓过 去,也不管冷热一口塞了进去,鼓着两 个大腮帮子又慢腾腾挪到了邻摊…… 吃饱喝足了,若有闲暇可以理理发, 刮刮脸。东西两庄的剃头匠们一大早便 就着几棵刺槐,用块帆布围挡成简易的 剃头篷。炉子上的脸盆里温着水,盆架上搭条毛巾。先用推子将客人的脑瓜一 片片推个精光,再用刀子仔细收拾干净,便开始刮脸。将热毛巾轻轻敷在客人 脸上,使扎里扎煞的胡子变软;用小刷子刷一点儿肥皂在水里化开,均匀涂抹 在胡子上。先用手撑紧脸皮,刮掉大片的胡子;再用刀片蜻蜓点水,小心剔净 鼻子下面的小块胡子。之后是前额头、眼皮、耳朵,再用小剪刀修剪鼻孔里的 汗毛。最后给客人涂上点雪花膏或是马油,搓搓脸,按按头,敲敲背,按摩一番, 悉心周到。几十分钟下来,客人早就眯着眼睛惬意地睡着了

感受老集市的传统年味(忘不了的乡集情结)(12)

。 远处林子里不时传来“咚咚咚咚”的敲鼓声、“叮叮当当”的钢板声,说 书场里刚到热闹处。红石塘早就干透了底,那使短家伙的(说评书的)坐在塘 底的平整处,桌子上放着吃饭的家什:一块醒木,一把扇子,一条毛巾。说书 的单凭那三寸不烂之舌,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绘声绘色,口若悬河,行 云流水,天花乱坠,只说得书场里一个个屏息凝神、目瞪口呆。 那使长家伙的(唱大鼓的)敲敲打打,说说唱唱,更显热闹,早被围得里 三层外三层。林子里安下好几摊儿,有单枪匹马的,有夫妻搭档的,还有一家 老小三辈同台的,声情并茂,酣畅淋漓,演绎出武圣关羽之义,诸葛孔明之神, 黑旋风李逵之莽,齐天大圣之勇……每每说到关键处,便戛然而止,说是想买 烟抽了。

感受老集市的传统年味(忘不了的乡集情结)(13)

那帮忙的赶紧起身挨个收钱。有的人耍滑头,一见要听书钱了便鞋底 抹油,拔腿就溜……看看这轮的钱收得差不多了,那说书的便喝上口水润润嗓 子,又慢条斯理地敲鼓打板唱起来:书接上回…… 韦姜屯的闫家栋见时候差不多了,清了清嗓子,鸳鸯板儿一敲,山东快 书开了场:“闲言碎语不要讲,咱单表好汉武二郎。那武松,学拳到过少林寺, 功夫练到八年上……”声音朴实粗犷,很有气势。一听那热热闹闹的《武松赶会》 开场了,大家都呼啦啦潮水般涌过来,一会儿地上就坐满了人…… 有的人赶集来得早,闲着无事就蹲在那里听上回书。结果听了上回听下回, 仰着脖子,瞪着眼睛,越听越上瘾,不知不觉太阳早就偏了西,肚子“咕噜咕噜” 直闹腾,这才想起地瓜秧子还没买呢,便爬起来一溜烟跑了。有些上了岁数的 老头,一大早就提溜着马扎来了,抽着大烟袋,捋着山羊胡子,眼睛眯成一条缝, 直听得那说书的早晚散了场,然后再换个书摊子…… “当—当—当”,那边铴锣一敲,耍把式的开了场。 那江湖人留个大背头,肥大的裤腰带上掖条毛巾,手里提溜着破锣,转着 圈儿边敲边吆喝。为了使场子开得大一些,聚来人的多点儿,便不时地往举起 的锣面上大口大口吐唾沫。锣一敲起来,唾沫星子四溅,围观的人赶紧往后缩。 那江湖人在场子中间站定,双手抱拳:“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今天在这里献个丑,请老少 爷们多多指点!”说话 间,先在场子里练上几 趟拳脚,活动活动腰腿, 然后是前空翻,后空翻, 拿大顶,吞钢球,单手 劈砖,口中喷火……看 得人目瞪口呆。 眼看摊子早被围得 水泄不通,练把式的不 紧不慢,开始表演他的 “拿手绝活”。就见他手 持钢刀,用力拍打着肚 皮,口中念念有词。说 话间使劲往刀刃上喷了口水,举起刀来在肚皮上猛然割上一下,立即鲜血淋淋, 惨不忍睹。就见他不慌不忙,从箱子里拿出一条黑纸贴在伤口上。过了片刻再 揭下来,那伤口不仅不流血了,竟连刀痕也没留下。众人啧啧称奇。那练把式 的便趁机转入正题,卖力地推销起他的神药——“金创纸”,自然又是祖传秘 方、居家必备。嘴里一个劲地嚷嚷,唾沫星子乱飞:“今天所带不多,凡要买的, 请准备好零钱。谁先伸手谁先有,买到的算咱有缘分,买不到的您也别后悔, 好在来日方长!”其实他的肚皮上早就涂过姜黄水,刀口上喷的是碱水,砍在 上面产生化学反应就“冒出血珠”;而那张黑纸早用白矾水浸过,贴上去一中和, “鲜血”便自然止住了。 除了推销刀伤药的,还有卖“强身大力丸”“长阳种子”“还阳草”“狗皮膏药” 等等,多是诸如此类的把戏。 该买的买了,该吃的吃了,该看的看了,便准备“打道回府”。集头上卖 耗子药的怎肯轻易放过,趁机来上一段顺口溜,听得人心里痒痒:“赶完集, 上完店,别忘给老鼠捎顿饭。南来的,北往的,哈尔滨的香港的。爬墙的,过 梁的,一末儿熏得光光的。一不掺,二不兑,老鼠一闻就断气儿;有多少,熏 多少,保证一个跑不了。效果灵,效果快,一夜药死一麻袋……” 那边卖万能胶的也不含糊,站起身来,嗓门更大:“过来瞧,过来瞅,看 看家中有没有。家中没有家中带,黏个东西好又快;过来瞅,过来瞧,家家户 户用得着。大单位,小单位,机关团体带部队,家家户户都得备;万能胶,胶万能,黏到哪里哪里行; 能黏铜,能黏铁,黏得你 伤口不流血,秤秆断了也 能接;从北方到南方,哪 家都有破鞋好几双。……” 就在这熟悉的市声 中,热闹的大集渐渐接近 尾声。推车的,挑担的, 赶着骡马的,牵着牛羊的, 一个个满载而归。 走在弯弯曲曲的羊肠 小道上,总会碰上几个喝 得醉醺醺的熟客,面红耳 赤,东倒西歪。有的实在 撑不住了,干脆就在路旁 条田沟里、向阳避风的草 垛旁,舒舒坦坦、痛痛快 快睡上一觉。也许,在那 甜甜的梦乡,重又回到了 热热闹闹的大集上。

感受老集市的传统年味(忘不了的乡集情结)(14)

到了年关大集那更是热闹非凡,俗话说的好“陪送不尽的闺女买不尽的年”,这话一点不假,忙碌了一年的农人们,巴不得把个集都搬家里去,一趟一趟又一趟的置办年货,当家人买买当家货,火纸和鞭炮竹子之类的,自然是老爷们的事,再买上挂猪头下水之类的。女当家人就领着孩子插花,买新衣裳,乐得一蹦一跳的,我最肯往鞭炮市里钻,带着个大棉帽捂着耳朵看放炮仗的,那时的鞭炮市很大,有三十多个摊子,彪着劲里放炮仗,只要哪个摊子一挂鞭放完,人便都涌向那个摊子,这个买一挂,那个拿两盘的,一哄而上,你舍不得放鞭的摊就没人买,要数哪家鞭炮好当数七里沟的炮仗,公认的,七里沟的鞭即响又脆还没一个哑火的,只要七里沟的炮仗一出场,别人就干看着他们卖吧。有时放炮仗炸摊子是常有的事,在别人放鞭时炸在邻摊一点带火星的炮仗纸都容易点着一摊子的炮仗,有时甚至炸个满家欢,一旦要是炸了摊子就像大年五更似的响个没完没了,人便捂着耳朵躲的远远的直到响完,苦了卖鞭的,乐了赶集看二行的,免费听响,何乐而不为?

感受老集市的传统年味(忘不了的乡集情结)(15)

现如今南山没了,集场子也一去不复返了,到处是一片片的高楼大厦,土地也没了,四合院的农舍也没了,土地和房子都被开发商占了,人们被弄进旧村改造的楼房里,没了地种,都天天打牌晒太阳怪舒服。

感受老集市的传统年味(忘不了的乡集情结)(16)

千年古集也要取缔,但老祖宗留下来的习俗怎能说取谛就取缔,再怎么撵人们还是偷偷摸摸的赶集,一到集日依旧在大路边出摊,依旧还是那么兴盛,这不,年集一到又挤的水泄不通了,可再也找不到爆竹市,连一个卖鞭的都没有,因为临沂今年禁放烟花爆竹了,逮一个放鞭的罚五十至五百元,往年的小年夜就开始放鞭辞灶,就像鲁迅先生说的“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远处不时传来爆竹声”,看来今年是个无响声的年咯。多么怀念儿时的年,那时虽穷,可活得开心,过年有年味,有意思。年味你去哪了?

感受老集市的传统年味(忘不了的乡集情结)(17)

感受老集市的传统年味(忘不了的乡集情结)(18)

,